国培第六阶段作业

发布 2022-09-21 16:15:28 阅读 9736

**班主任的职责与角色定位。

湖南省怀化市新晃县黄雷学校周牧安。

班级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组成单位,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繁琐、庞大的学校教育工程,同时它又是一项讲究行为、语言、管理等多方面综合能力的艺术性工作。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引导者、教授者和组织者,在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努力创建和谐社会、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班主任应该把握时代脉搏,紧跟社会潮流。

如何做好自身角色的准确定位,如何培养适应新时期时代发展,符合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这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下面是我对这些问题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在此与大家交流分享:

一。 适应时代发展需要,重新定位自身角色。

改革是当下中国发展的主题,旧的观念、旧的思路、旧的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快速增长,社会蓬勃发展的中国现状了,教育作为一个国家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它也必须除旧革新,以新的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培养新的适应社会竞争的人才,来推动社会持续进步。作为学校基层教育管理者的班主任,我们也必须紧密联系社会生活,改变思想,努力探索新的、灵活多样的、实用有效的管理思路和管理方法。现在有很多班主任在感慨“学生越来越难教了,越来越难管了,师生感情越来越淡了”,这固然和学生受到“读书无用论”、“金钱至上论”思潮的影响有关 .

但是,也是由班主任对自身角色定位不准、思路不清晰、管理不到位造成的。

二。 班级管理工作要戒急戒躁、具备长远眼光。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如何管理好班级?这是每个班主任都在思考的问题。个人认为,对班级管理不能追求时效,要戒急戒躁。

可能你的教育成果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要等到学生走上社会,甚至成家立业以后才能体现出来,那并不重要。关键是---你是否培养了一个能够在社会上独立生存,具备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社会有益,对家庭有责任心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是一个合格的“社会的人”,才是一个合格的国家公民。

这里就牵涉到一个评判机制的问题,班主任对自身工作的评判,也应该做到科学合理,不能急于求成,过于看重短期效益。班级管理中哪怕是一点小的进步,或者有好的转化迹象,这也是对自身工作的肯定,是整个班级共同取得的成绩。

三。 采用新眼光看待学生发展,运用新标准评价学生成长。

二十一世纪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人才?如何培养人才?我们不能用老眼光去看待学生,也不能用旧标准去评价学生。

我在和班上同学的第一次对话中提到:“我从来不用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话刚说完,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

是的,我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相对于考试成绩,我更注重于学生“德行”的培养,这里的“德”指的除了传统的品德,还包括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人修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行”指的就是学生良好地行为习惯的养成,书本知识以外的实际动手操作等多方面综合实践能力。

我认为,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这些社会的“准公民”们在走出校园后,面对高强度的社会竞争和压力,才能够逐渐适应,创建自己的一份事业。我在一次班会中谈到,我不要求你们将来都成为社会精英,为国家做多大贡献。但我要求你们将来走出校门后,都能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家庭“无害”的人。

这是一个公民的基本行为准则。

四。 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做到“润物细无声,平淡中见真”.

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讲究艺术性充满挑战的工作。在班级制度的制定方面要科学、合理、有效、实用。既要保证班风与学风的良好与稳定,但同时又不能让学生感到自身所受到的约束太多,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既要敢于打破以前的条条框框,在制度制定和班干部的使用上有所创新,具有鲜明特色。又要对学生个人成长,性格形成、素质提升、品德培养方面起到促进作用。在制度的制定上要做到大刀阔斧,除旧创新。

但是在制度的执行上,也就是班级的具体管理过程中,要做到小心、细致、公正、透明,一位具有人情味的、开明的班主任,毫无疑问是会受到学生欢迎的,但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既要体现威严、公正的形象,又要让学生感到如沐春风,和蔼可亲,这并不容易。对于班主任的管理艺术、管理智慧、管理技巧都是一个考验。

五。 班级管理过程中的语言艺术和心理引导。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语言艺术是非常重要的。有一次自习课,教室里非常的吵闹,我走到教室门口,一个学生看到了,马上跑进教室叫了一声:“老班来了。

”顿时,整个教室鸦雀无声。随后,我走进教室,平静地说道:“对!

是班主任来了,但不是狼来了。”班上的同学都笑了起来。这样,在学生心情比较放松的前提下,我展开了思想教育工作,告诉他们这样做是不对的,既影响了别人的正常学习,又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导致学习任务不能按时完成。

一位优秀的班主任,同时也应该是一位精通教育心理分析的大师。在思想教育工作中要注重心理引导,注意到个别学生遇到的的一些问题,如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学生早恋等,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这些问题给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难度,同时也是一项新的挑战。我们必须要看到校园外因素对学生成长过程中心理发展与性格形成的影响,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分析与开导工作,对症下药,徐徐图之。

避免学生过早的受到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回到自我成长的正常轨道上来。

六。班主任要与时俱进,努力提高业务素质与个人修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班主任要紧跟时代潮流,及时了解和掌握新的教育动态与理念,经常给自己充电,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同时,一位优秀的班主任也必须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在这个信息**,知识传播速度迅速地时代,班主任要能够在学识水平和思想深度上永远做学生的领头人和解读者。

教会学生不要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透过现象看本质,教会学生如何进行人格的自我完善,教会学生如何增强自己的社会生存和适应能力。一位能够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充当指路明灯的班主任,是永远不会被学生遗忘的,也是永远会受到学生尊重的。但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班主任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结合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在自己的职业道路上永不停步的充实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这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活到老,学到老”.

以上就是我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想法,愿意与大家分享交流,共同进步。

乡愁。从容说课。

乡愁》是台湾诗人余光中众多以乡愁为主题诗篇中一曲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恋歌。诗人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四种物象,并以时间的发展贯穿组合,概括了诗人深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

教读本课,应充分注重朗读训练,规范学生诵读过程中的语气、语调和停顿,在诵读中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拟采用整体感知、揣摩诗句、扩展评价的赏析方法。引导学生把握诗歌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达到提高朗读技巧和诗歌欣赏水平的目的。

在精彩赏析中,激发学生**兴趣、陶冶性情。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能力目标。1.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3.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德育目标。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感情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2.**欣赏法如对诗歌意象和主题的解读。

3.比较阅读法如将余光中与席慕蓉同类题材(抒写乡愁)诗歌进行比较。

教具准备。多**cai课件、投影仪、录音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检查作业。

各学习小组推举代表在班上宣读,师生共同点评。

二、研习余光中《乡愁》诗。

1.诵读,整体感知诗意。

(1)请学生默读,熟悉诗歌内容。

教师提示余光中简介:

余光中(1929~)当代诗人和诗评家。湖南衡阳人。现居台湾。

2023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2023年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国民党军队赴台。2023年10月参加《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主义诗歌创作。

主要作品有《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等,诗集《灵河》《石室之死》等,诗论集《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其中《乡愁》一诗,因为形象而深刻地抒发了游子思乡的殷切感情,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赏。他的诗,兼取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神深刻,抒情细腻缠绵,一咏三叹,含蓄隽永,意味深长,韵律优美,节奏感强。

被尊为台湾诗坛祭酒。他的诗**章,视野开阔,富有开拓探索的犀利朝气,强调作家的民族感和责任感,善于从语言的角度把握诗的品格和价值,自成一家。

2)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教师作诵读提示:

《乡愁》诗的形式美很突出:一是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比较整齐对称,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整齐中有参差;二是**上营造出一种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同一位置上词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使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数量词的运用,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美。这首诗有如**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的恋歌。

诗的节奏和重音划分如下:

乡愁。小时候后来啊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这头我/在外头。

母亲/在那头母亲/在里头。

长大后而现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大陆/在那头。

(3)配上著名**家马思聪的《思乡曲》,教师作示范朗读。

思考:“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在《乡愁》诗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诗人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情感进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对应物。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里,“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具体可感的对象上。这种技法.通常称之为“移情”,可以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国培第一阶段作业

课题乘法运算定律。课时形态。课型形态。结构。授课时间。执教马世琴学。校大河小学者。目标。1 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会应用意 决问题2 会迁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3 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和类推能力。重难点。掌握三位数x二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巩固拓展。小结。1 审清题意1 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关键...

国培第四阶段作业

国培 闪光在课堂。主题研修活动 如何上好一节课。活动简介。围绕教师教学过程中的 以学施教 上课 环节,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开展同课异构或同构异课活动,展示教师 三课两反思 的教学成果。通过对 常态课 的学 思 议,改进课 的观 知 行,提升课 的展 评 奖等改进过程 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拓宽...

国培第二阶段专题作业

专题0601 解密 图形与几何 专题作业。学员 zhangcuiqun 1 在小学数学中,图形的面积是如何编排的?分析在面积公式的推导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面积 这个内容是这样编排的 首先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然后是长方形 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材在讨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