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发行的教材往往聚集了大量的专业智慧和实践经验。有些教材可能隐藏了一些错误或缺憾,但很少有教材会败坏到“一文不值”的程度。教师可以补充或开发新的教材,但补充和开发新教材的前提是尽可能“吃透”并“利用”现有的教材。
吃透”意味着教师对教材“了如指掌”,而不是“伸手不见五指”。教材一旦被教师“吃透”,至少意味着这份教材在教师的心中已经“明朗透亮”,而不是“一团漆黑”。对于有些教师而言,他们“吃透”之后,甚至可以“背诵”教材。
没有必要建议每个教师都能够背诵教材,但教师应该对教材有基本的了解和熟悉。
吃透”教材之后,教师可以“利用”教材。
利用”教材可以显示为“调整”教材。即保持教材的总量不变,只是变换教材中各个教学单元的顺序。只要不至于引起学校管理上的混乱,教师是可以调整教材的。
利用”教材也可以显示为“整合”教材。整合不只是调整教材的顺序,而且将教材是各个知识点综合起来,使各个知识点之间相互照应,融合为新的主题。
利用”教材可以显示为“解读”或“解构”教材。即教师引导学生尽量解释和发掘教材背后的意义,或者以怀疑、批判的方式使原有的教材显露另外的意义。
若教师发现有教材比较单薄,或者,教师发现在现有的“课本”之外,还有相关的有意义的材料,教师就可以将相关的教材引入课堂,使现有的“课本”与课外的材料相互补充。
补充教材实际上是以“加法”的态度对待教材。它并不改变教材的原有内容,只是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增加相关的教材。这种只“增加”不“减损”的处理教材的态度显得比较保守,也因此而比较平稳、安全。
虽然“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不是考教材,而是考课程标准”等观念在中国教育界已经提倡多年,但“教教材”、“考教材”的传统很难说就已经完全消失。
这样看来,“补充教材”的方式既能够保证教师不至于“照本宣科”,又能够让教师减少考试的焦虑。
补充”教材实际上就是教师围绕某个教学主题给学生提供“拓展阅读”材料。
窦桂梅老师在引导学生欣赏《游园不值》时,她提供了与这个“主题教学”相关的诗歌和背景**;干国祥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斑羚飞渡》时,给学生提供了三份“互文性文本”;何文浩老师根据记忆中的题型“每天出一份试卷”并当堂做当堂批改,这些案例的主要魅力在于:他们为学生提供了“拓展阅读”的材料。对于这些教师来说,在进入课堂之前,在正式的教学之前,他们的课已经成功了一半。
教师、学生和教材三者构成了教学的关键要素。若某个教师在上课之前,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并围绕某个教学主题给学生提供相关的材料。这样的课就具备了“成功了一半”的可能。
如果教师发现现有的教材绝大部分内容都比较过时、落后或者不适合学生学习,那么,教师就可以考虑用另外的教材替换现有的教材。在传统的教材制度背景中,更新、更换教材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但是,当市场上出现多种版本的教材和相关的课程资源之后,这种更新、更换教材已经不是新闻。
更新教材”也可以视为“补充教材”的形式。它意味着教师用新的教材替换所有或绝大部分教材的内容。而“补充教材”虽然也更新了教材,但它以维护原有的教材为前提。
更新教材”是先做“减法”,再做“加法”。
没有必要期待所有的教师都有更新、更换教材的能力。教材的开发与编写需要专业的素养和额外的时间。一般教师缺乏专业的训练,也缺乏额外的时间。
但是,总有一些教师,他们凭借他们自己的宽阔的阅读和丰富的经历,大量地提供补充材料。只要这些教材是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意义的,那么,这些教材是可以进入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
中国曾经出现多次教育改革(或教育实验),其中很多教育改革实际上只是“教学改革”,也就是“教学方法改革”。2023年前后,中国教育界出现了大量的“教学实验”,其中很多实验也主要只是“教学实验”,比如“自学辅导教学法”实验、“尝试教学法”实验、“目标教学法”实验,等等。
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实验是重要的,但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实验抵达一定的程度之后就会遭遇一个障碍:原有的“教材”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方法,旧教材成为新教学方法的瓶颈。
于是,真实的“教学改革”总会引起“教材改革”以及相关的“课程改革”的渴望。或者说,有效的“教学改革”原本应该是“课程改革”,应该使教材和教学方法同时发生改变。否则,教师就只能在教学方法上做一些微调,而不能使教育发生整体的转换。
2023年前后中国教育界出现的“教育改革”称为“课程改革”、“新课程”,而不是单一的“教学改革”、“新教学”,这是有道理的。
从“教学改革”转向“教材”或“课程改革”,这里面隐含了一个重要的转变。对教师来说,以往的教育改革常常显示为“教学方法”的调整,却不知道真正应该调整的首先是教材。如果教材错了,教学方法无论如何调整,终归是一种微调,甚至会“助纣为虐”。
也可以说,如果只改变教学方法而不改变教材,至多只有“正确地做事”的效应,而且很可能是正确地做错误的事情。方法是对的,方向却错了。
教材改变意味着首先保证“做正确的事情”。显然,“做正确的事情”比“正确地做事情”更重要。
如果说“课程智慧”主要显示为教师的“备课”的智慧,那么,教师的“教学智慧”则主要显示为“上课”的智慧。
究竟什么是一堂好课?有不少学者认为这种追问几乎是一种徒劳,因为“一堂好课”所隐含的因素过于复杂,甚至不可言说。
事实上,“一堂好课”这个话题虽然复杂,但还是可以从“复杂”中找出一些“简单”的要素。我们借用韩愈的框架,认定一堂好课至少有三个基本要素:传道、授业和引起主动学习。
韩愈的原话是:“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的“传道”在这里主要指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培育学生的人格;“授业”在这里主要指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解惑”在这里主要指让学生主动学习并在学生提出自己的困惑之后教师再给予解答。
传道”在考试试卷中可能并不是最关键的要素,一般的考试试卷很难“测试”一个人的考试成绩。但是,对孩子来说,“传道”是影响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要素。
这里的“传道”是指让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受到激励、唤醒和鼓舞。对学生来说,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永远是重要的。但是,无论知识和技能多么重要,它从来就不是学生学习的全部内容。
教师的使命,除了传递知识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使命:让学生成为有独立人格的人。
知识也许是可教的,但“情感”、“价值观”几乎是不可教的。教师的“传道”只能显示为感染、熏陶和引导,只能显示为激励、唤醒和鼓舞。好的教师总是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精神气质感染、感化他的学生。
授业”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这里的“授业”主要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业上达到掌握水平。在重视“笔纸”考试的现实社会中,“授业”可能是中小学教师和家长最关心的主题。
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讲解知识,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有效学习。而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效,可以归结为两句话:学习就是玩游戏;学习就是认地图;当然,也可以加上另外两句话:
“学习就是学说话”和“学习就是学走路”。
第一句话:学习就是“打游戏”,与之相关的概念是“及时反馈与矫正”。
中国教师和中国家长目前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学生“早恋”,尽管“早恋”问题现在已经不像前几年那样令家长惊慌失措了;二是学生“网瘾”,即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现在看来,中国教师和中国家长最头疼的是学生接近“荒淫无度”地沉溺于“网络游戏”中。
学生为什么愿意把自己交付给网络游戏?网络游戏究竟有什么**力?可能的原因是:游戏里面隐含了学习的秘密。
第二句话就是“学习就是认地图”。这也是一条教育隐喻。优秀的地理老师,可以视为优秀教师的“楷模”。
学地理就可以把学习许多的秘密揭示出来。举个例子:我们可以做一个实验,看看用哪种学习方法能够让学习者在一个星期之内能够掌握和理解整个北京市地图的所有街道。
掌握和理解的标准是:你问“安外大街88号”在**。学习者就可以回答:
从大兴出发,经过那些街道就可以抵达那个地方。
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专业成长怎样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怎样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尊敬的各位领导 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 怎样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一个理想 怀揣美好的希望上路。我觉得,一位教师如果想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他一定得拥有一个梦想。因为有了梦想,他的行动才会更有意义,他才会始终不渝地为了改变现实而努力奋斗。虽然有梦想不一定就能成功,...
教师专业成长
学习 思考 创新 教师成长三部曲。都说教师是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这一称谓让教师肩负了太多的期望和责任。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的专业成长话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回顾自己十几年的教育生活,我有过彷徨 有过迷惘 也有过力不从心,而让我走出阴霾,迎来曙光的就是 学习 思考 创新。成长 第一曲 学习让我。原国...
教师专业成长
新学期许多学校都会有新教师走上讲台。初登讲台,新教师不仅要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还要进行教学研究。对于新教师而言,教学研究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新教师的教学研究有它自己的特点。备课是一种策略研究。新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因此认真备课 做好教学设计对能否上好课至关重要。学校对新教师的检查,也常常把是否认真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