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成长

发布 2022-09-11 15:16:28 阅读 7628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学习本门课程的收获和感受。

看到老师给的这个题目,我感觉我可以说说自己的真实感受,当初选这门公选课,主要是师兄师姐们强力推荐的,说刘老师讲课风趣幽默,知识面广,课程资源非常的丰富,等我自己上完这门课,我决定要把这门课程推荐给师弟师妹们,因为从这门课中真的学到了很多东西,特别是作为一个师范生不管是我自己的教师专业素养还是人格魅力的塑造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发展方向。

对于《教师专业成长》这门课程,它分为六个部分来讲述,从前言的“最受学生欢迎的十种老师”入手,讨论了一个好的老师,他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专业智慧、“人格魅力”?以及如何成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并且在此基础之上讲述了:

教师应具备哪些课程智慧?(吃透教材、补充教材、更新教材);教师应具备哪些教学智慧?(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应具备哪些管理智慧?

(民主管理、管理技巧、教师威信);教师应具备哪些人格魅力?(主动精神、乐观心态、生活情趣);怎样通过行动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学习、教师行动、教师发表)等五个方面。

在系统学习了这门课程后,我不敢说我以后在老师讲的这些方面就做得非常好,我能够保证的只是把这些理论知识应用于我的教学实践当中。对于刘老师的这门课,我很喜欢班主任管理这一块,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如何培养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学会和学生相处,我认为这很重要,建设一个“和谐友爱”的班集体是我的目标,我希望能够运用这些理论知识,结合自己一步步的摸索,树立威信,提升自己的课程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智慧以及人格魅力,使自己各方面都能够成熟起来。

2、你认为受欢迎的老师应具备哪些教学智慧?

刘老师将教师的“教学智慧”概括为三点,这三点也可以视为一堂好课的基本要素:第一是传道,第二是授业、第三是解惑。

传道: 我们把它理解为教师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构成影响。就像老师给我们讲的“好课,总是让学生有一种感觉:

他被你感染,一种力量感染,新课程称之为情感、态度、价值观”。但是从我们自身来说,“情感、态度、价值观”基本上都是不可以教的,只能是利用老师讲课时所营造的课堂氛围来感染学生。一个老师上课有没有激情,取决于这个老师的生活态度,他的生活态度会以看不见的方式感染他的学生。

从这方面来说,我们刘老师感染力和亲和力都很不错。

授业: “授业”指的是什么呢?可以理解为传授一些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生活技能,等等。

我这里所理解的“授业”,主要是传授“学业”,传授基础知识和相关的技能。在增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刘老师提出了几个教育隐喻,即:第一个隐喻我们把学习叫做“游戏”。

什么是学习呢?好的学习有游戏感,它就是一种游戏。好的学习应该是像玩一场游戏,因为它可以给予学生反馈与矫正。

第二个隐喻即学习就是“认地图”、“整体教育”,在这个环节中老师还提出了两个概念细节教育、整体教育。同时刘老师也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能“及时反馈”,而且要重视“知识结构”。第三个隐喻即学习就是学走路,这个在“解惑”这一板块将着重阐述。

解惑: “解惑”意味着先让学生有困惑,然后教师才去引导。“解惑”实际上是引起学生“主动学习”,这是一堂好课的最高境界或终极使命。

帮助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但真正的帮助是让学生“摆脱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依附。这也体现着我们刚才提出的第三个教育隐喻,学习就是学走路。 “学走路”意味着:

没有人能够代替你走路,你只能自己经过爬行,然后跌跌撞撞,然后就学会了直立走路。走路只能自己走,不能由别人“抱着走”或“背着走”。尝试、摸索、跌倒、摔交之类的错误是成长的正常代价。

如果不付出尝试、摸索、跌倒、摔交的代价,人就不会掌握走路的技巧。“学走路”可以作为一条经典的教育隐喻。这是说,学习是自己的事,别人只能提供帮助,但无法代替。

**在某个时候可以“牵”着孩子的手往前走,但这种“牵手”也是需要克制的,在必要的时候需要“放手”。所以教师在这个环节一定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摸索。

3、教师应具备哪些课程智慧?

专业智慧,也可以称为“课程智慧”。一个好的老师,他之所以受学生欢迎,因为他有课程智慧。什么叫做课程智慧?

这是说,这个老师上课的时候,他讲的知识比较丰富,丰富不是杂多、杂乱。而是这些丰富的知识让学生感觉到有足够的信息量,而不是贫乏、简单。所以这也要求老师拿到教材之后,要学会处理教材。

就这个问题刘老师提出了三点建议:“吃透教材”;“补充教材”以及“更新教材”。

吃透教材”: 首先要让教材变得厚起来。这也就要求老师无论什么课本,拿到手里之后,必须改变。

当然改变教材有一个前提:应该知道什么样的改变是正当的,有意义的?如果是随意的调整教材,给学生提供一些没有意义的、比较简单的内容去学习,这样的改变还不如不改变。

由此刘老师也给我们得出一条最基本的结论:先吃透教材,然后再超越教材。不可以连自己现有的教材都没有弄明白,就想抛弃教材,另起炉灶。

补充教材: 以“加法”的态度对待教材。我们可以适当的增加,暂时不把教材的内容减掉。

可以把教材学习的时间缩短,再补充相关的资料,让学生学习相关的材料。这是一种“加法”的态度。教师要上好一节课,一定要带着自己的个人智慧,补充课程资源。

也许有人会问:什么是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就是老师自己个人的智慧、阅读、记忆和思想的批判性。

更新教材: 叫做“更换教材”,也可以叫做“开发教材”,就是重新开发一个教材来。这跟一般意义上的“补充教材”不同。

一般意义上的补充教材是做“加法”,“更新教材”不仅仅是做“加法”,它首先要做“减法”。他知道把这个教材里面不好的减掉。如果老师不太喜欢某些课文,他可以删减。

正如刘老师所言做老师的人需要面对的第一件事情是,你要考虑如何做正确的事情,你要保证你教的知识是对的,是有意义的。有人说,教材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怎么能够通过审定呢?其实,也不要太乐观,好多教材上会有小错误,这是不可避免的,不一定教材就一定是对的;更重要的是,就算教材是对的,它对你的学生来说可能意义不大。

这就需要更新教材。有一个说法:“做正确的事情比正确地做事情更重要。

”我们首先要保证我们教的知识是正确的,有意义的,然后我们才去想:如何用好的、正确的方法去教授这些知识。一个好老师,他必须首先是一个课程工作者,然后才是一个教学工作者。

什么叫课程工作者呢?这个说法有很多涵义,可以说得简单一点:教师善于加工、改变教材。

我在前面有一些提示:你不可以随意地改变,不能把那些做得好好的教材丢掉,重新做一个很糟糕的课本给学生,那样不行。但是,一个真正有经验的老师,他就是用自己的阅读和经历去发现有意义的材料,从而给学生提供有意义的补充资源。

4、谈谈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如何促进专业成长?

教师的行动研究具体包括三个要素:第一,教师学习;第二,教师行动;第三,教师发表。在教师学习—教师行动—教师发表三个要素中,教师行动是最关键的要素,但教师行动必须有一个“前因后果”,否则,教师行动就做不下去。

“前因”是“教师学习”,“后果”是“教师发表”。如果没有教师学习,教师就不可能获得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眼光。教师的行动研究将不会启动。

如果没有教师发表,教师就不可能获得他人的建议和意见,行动研究也就不会走得太远。

教师学习: 当教师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当然可以通过自我反思的方式来解决相关的问题。只是有时候,教师仅仅凭借个人的经验,并不能解决问题。

当教师凭借个人经验无法解决问题时,教师需要获得他人的经验和智慧的支持。他人的经验和智慧往往保存在专家、书本或图像中。教师可以通过拜师、阅读和研修等方式获得专业支持。

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的有效资源通过“教师拜师”、“教师阅读”、“教师研修”来获得“实践智慧”和“专业支持”。 真正的能够带着学生读书的,是那些自己有阅读习惯的教师人。更重要的是,只有那些有阅读习惯有学习习惯的教师,才有可能改变自己的行动,才有可能进入行动研究的状态。

“教师阅读”导致“教师行动”。

教师行动: 只要教师有阅读和思考的习惯,他就会发现自己行动中的问题,并引起行动的改变。教师改变自己的行动,就是“行动研究”。到底怎样做行动研究?刘老师提出三个要点。

第一点,校本课程开发。开发校本课程首先是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对国家课程有所改变,这就是校本课程开发。如果教师对国家课程有了很多改变,发现原有的时间不够用了,可以向学校申请开发一门相关的课程,就形成狭义的校本课程开发。

第二点,除了校本课程开发之外,还有一种研究可以叫行动研究,就是“校本教学研究”。什么叫校本教学研究呢?大体可以理解为,用行动研究的方法研究教学问题,就叫校本教学研究。

所谓“校本教学研究”,它就是“教学研究”嘛,就是研究教学问题。用校本行动研究的方式或者来研究教学问题,这就叫校本教学研究。

第三点,校本管理研究。什么叫校本管理研究呢?我在前面讲教师要有管理智慧,我是说:

每个老师都是班主任,每一个学科老师,都要做类似班主任的事情。任何一个教师都要跟学生交往,都要管理班级里面一些事情。校本管理研究,就是研究学校管理的问题。

教师用行动研究的方法来研究学校管理的问题,就叫做“校本管理研究”。

我们可以用四个词语来解释行动研究的特点。第一,参与;第二,改进;第三,系统;第四,公开。教师参与,改进实践,系统思考,公开发表,这就是行动研究的四个关键要素。

在这四个要素中,“公开”非常重要。如果你不把你做的事情公开,就只能叫私人琢磨,不能叫公开的行动研究。

教师发表: 教师一定要发表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可以选择的发表平台是教师博客:

教师在自己的博客里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博客是一个自由的发表平台。第一,教师可以在博客里面记录自己读了什么书;第二,教师可以记录自己看到什么事或听到什么报告;第三,教师可以在博客里面记录自己做了什么事:老师自己在行动研究中怎么改变的。

第一种叫读后感;第二种叫观后感;第三种叫做后感。也可以换一种说法:第一种叫做阅读日志,或者叫阅读笔记;第二种叫观察笔记;第三种叫行动研究笔记。

做博客是对阅读习惯、思考习惯和行动习惯的一种考验。

就如刘老师所说的教师让自己有欢乐感,然后,他也能够让他的学生有欢乐感。那么我们在自己的讲台生涯中一定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让你过有情趣的生活;第二,让自己生活在爱与被爱的生活中。

一定要爱别人,同时也被别人爱;第三,让我们有作品感。我们的作品是什么呢?你上好一堂课,你有一个好学生,你今天把一件事情做成,这就是你的作品。

虽然现在我还是一名学生,但我真心的期盼,当我站上讲台时,能够用心去学,用心去教,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成为一名成功的语文老师!

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专业成长怎样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怎样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尊敬的各位领导 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 怎样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一个理想 怀揣美好的希望上路。我觉得,一位教师如果想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他一定得拥有一个梦想。因为有了梦想,他的行动才会更有意义,他才会始终不渝地为了改变现实而努力奋斗。虽然有梦想不一定就能成功,...

教师专业成长

学习 思考 创新 教师成长三部曲。都说教师是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这一称谓让教师肩负了太多的期望和责任。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的专业成长话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回顾自己十几年的教育生活,我有过彷徨 有过迷惘 也有过力不从心,而让我走出阴霾,迎来曙光的就是 学习 思考 创新。成长 第一曲 学习让我。原国...

教师专业成长

新学期许多学校都会有新教师走上讲台。初登讲台,新教师不仅要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还要进行教学研究。对于新教师而言,教学研究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新教师的教学研究有它自己的特点。备课是一种策略研究。新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因此认真备课 做好教学设计对能否上好课至关重要。学校对新教师的检查,也常常把是否认真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