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

发布 2022-08-19 10:14:28 阅读 4199

6黄河颂。

光未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积累词语,掌握“巅、澎湃、狂澜、屏障、哺育、九曲连环”等词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理解歌词中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

过程与方法:1、朗读法。借助录音**,通过语音、声色、节奏,使诗歌内容立体化、形象化、情境化。

引导学生准确安排停顿、处理好重音、调控好语调,美读诗歌。通过美读,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入情、入境、会心,感受诗歌的意蕴、情感。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增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的决心。

教学重点、难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理解语句深刻的含义。

教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其他相关内容。

2. 反复朗诵并理解歌词内容,感受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教学设计与步骤:

一、**《黄河大合唱》**片断,以雄壮激越的演唱和朗诵来感染、调动学生。

二、学生们把预习所查资料展出并汇报交流,共同了解《黄河大合唱》由八个乐章组成,《黄河颂》中其第二章。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表现出中华民族的苦难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三、整体感知课文。

1. 教师范读后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2. 梳理作者思路,明确划分“序曲——主体——尾声”三个部分,并能概括大意。

3. 主体部分中“望”字所统领的内容?

4. “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5. 诗歌从什么角度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的?有何历史和现实意义?

四、内容**。

1.颂歌的首尾如何呼应的?

2.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

3.“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是不是病句?为什么要词性活用?

4.**课堂上生成的各种相关问题。

五、小结课文。

六、欣赏《黄河颂》**。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朗诵并学唱《黄河颂》

2.拓展延伸提高。

教学设计与步骤:

一、概述上节课内容,组织《黄河颂》的朗诵表演。

二、学唱《黄河颂》

三、组织学生表演唱(安排好领诵、齐诵、个人领唱和合唱,如学生能力强,方能有好的效果)

四、再组织学生欣赏并演唱《保卫黄河》并讨论:为什么保卫黄河就是保卫国家?目标是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黄河颂》

五、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进行配乐诗朗诵。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六、比较阅读《长江之歌》再次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如能阅读和演唱结合效果更好。欣赏优美动听的**,得到充分的艺术享受。阅读材料见《语文课课练》

七、练习设计:

练笔 1. 评析《黄河大合唱》其他乐章的歌词。

2. 赏析你平日里喜爱的歌曲之一。

3. 为你熟悉的一段**填写出歌词。

八、课外作业

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欣赏《黄河大合唱》**,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板书设计:第1节:朗诵词,点出“歌颂黄河”的主题。

黄近看波涛气势。

河望黄河俯瞰全景。

颂写黄河的流向。

第2节:歌颂黄河写黄河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

颂黄河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

黄河激励着中华民族。

7 最后一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积累词语,掌握“哽、踱、惩罚、祈祷、懊悔”等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

2、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领会这种写法并学习运用,激发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

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法。在边读边议的过程中,分析人物的思想感情发展与变化,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而理解人物的思想品质、个性特征及社会意义。

2、讨论点拨法。

3、涵咏品味法。赏析人物性格,口味**语言,领略小中见大的艺术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法国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和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教学重点 1、心理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3、精读课文,感知主要人物形象,理清文章情节发展脉络。

教学重点、难点:见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将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爱国主义名篇《最后一课》。在这篇文章里,通过一堂课,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爱国主义。当国土遭到践踏,尊严遭受**,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

2、简介课文背景

3、根据预习,理清**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即完成课后练习一)

明确: **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巧妙地铺设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开头——“小院子里”1—6)序幕。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第二个阶段(平常日子——他那副大眼镜7—10)开端。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课前

第三个阶段(我看见这些情形——忘记不了11—23)发展。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这是**的主体。——课上

第四个阶段(忽然教学的钟声——结束24—29)高潮和结局。写韩麦尔先生宣布散学时的情景。——下课

4、学生有目的地在每一个阶段找出描写小弗郎士心理活动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1)分析第一阶段。——幼稚、怕提问

“我想就别上学了”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明确:怕提问。

“这些景象”指什么?觉得“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说明了什么?

明确:指“画眉在树林……正在操练”。幼稚。

“又出了什么事啦?”设置悬念,

这一部分内容与文章中心的表达有什么关系?

明确:巧妙地点明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并且为下面的情节和小弗郎士的性格

发展埋下了伏笔。

2)分析第二阶段。——疑惑、诧异

今天的情形和平时有什么区别?说明了什么?

平时上课最后一课

气氛 “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一切都安安静静的,整个教室都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氛。”

学生 “开课桌啦,关课桌啦,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 上课前,学生们已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课堂里还坐着许多本村的人。

教师 “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

我”迟到,会遭到先生的责骂。 “韩麦尔先生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督学来校视察或发奖的日子的穿戴。

今天迟到,先生却很温和地叫小弗郎士“快坐好”。

极端肃静代替了往日的嘈杂;严厉的先生正温和地等着他来上课,穿着\"督学来校视察\"或\"发奖的日子\"才穿的服饰;最令小弗郎士吃惊的是课堂里还坐着许多本村的人。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

3)分析第三阶段。——难受、懊悔

在最后一课上,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与平时有哪些不同?结合课后练习二找

出有关语句。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句话,单独成节,表达了他难过、愤慨的心情。

课后练习二:

1、说明小弗郎士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感被唤起,开始认识到学习祖国语言的重要性。

2、表明小弗郎士增强了民族自尊心,产生了学好语言的责任感。

3、表明小弗郎士的爱国主义感情已经升华,化为一种学习祖国语言的强烈愿望和巨大动力。

4、这联想是对敌人的讽刺,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侵略者的仇恨,对自由的渴望。

4)分析第四阶段。——悲愤、懂事

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中的“高大”指什么?

明确:指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形象在小弗郎士心中显得崇高、伟大。

5)小结:

作者运用第一人称,对小弗郎士的描写重点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写出了小弗郎士情感变化的波澜起伏,从幼稚、贪玩——疑惑、诧异——难受、懊悔——悲愤、懂事,充满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一感情变化,推动情节的发展,突出了主题,使文章更真切感人。

5、板书设计:

情节人物 小弗郎士

上学路上(序幕)幼稚、怕提问

课前(开端)疑惑、诧异线

课上(发展)难受、懊悔索

下课(高潮和结局)悲愤、懂事

心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 继续分析韩麦尔先生这一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思想内涵,把握文章主旨。

2、 揣摩语言,感悟思想,理解其内涵。

3、 对比赏析,领悟异同。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分析心理活动了解了小弗郎士。今天,我们再来看看**的另一个主人公——韩麦尔先生。

分析韩麦尔先生人物形象。

1)讨论: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明确: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单元备

七上语文第二单元备课。第一单元五篇课文,师生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 指导者 意义建构的帮助者 促进者。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向知识 走向社会 走向生活,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且巨大的。这些影响作用,不仅体现在教师组织实施教育教学的行为过程中,教师自身的心理倾向 思...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单元检测题。班级姓名学号计分 说明 除特别标明的外,每题 分。一 语言积累和运用 25分 1 下列黑体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a 奢望 sh 雏形 ch 倔强 j 皎洁 ji o b 盛名 sh n 禀告 b n 贪婪 l n 洗濯 zhu c 堕落 du 玷污 di n 诅咒...

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施秉县民族中学集体备课教案。上课日期 年月日星期。第周第课时累计课时。课题 第7课 散文诗二首 主备教师 曾平。教学目标 1 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重点 2 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难点 3 体会诗歌深沉的母爱,并学会感恩,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