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春七年级语文 下 第二单元检测题 含解析人教版

发布 2022-08-19 10:16:28 阅读 8087

2023年春七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检测题(含解析人教。

版)2023年春七年级语(下)第二单元检测题(含解析人教版)(90分钟100分)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澎(péng)湃哽(gēng)住喧(xuān)闹哺(pǔ)育b祈(qǐ)祷炽(chì)痛镐(gǎ) 头污秽(suì)c崎(qí)岖嗥(há)鸣阻抑(ì)亘(gèn)古d肃(sù)静九曲(qǔ)连环谰(lán)语默契(qiè)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狂澜怪诞田垄浩浩荡荡b郝叟字帖惨白一泻万丈c逼狭屏障斑澜绝壁断崖d磨损朔气蚱蜢摇摇晃晃。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a“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b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

c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d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通过这次外小组活动,使她更喜欢语了。b英语虽然难学,但我还是取得了好成绩。

c这次演讲规定每位演讲者发言时间最多不超过10分钟。d在节能型环保社会里,人们的低碳意识正在进一步增强。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

a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

b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

c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d他们像是用这种方式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忠诚的服务,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6名句默写。(3分)

1),,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诗》)(2)《木兰诗》中夸张地描写木兰的矫健雄姿的诗句是“ ,描写边塞夜景的诗句是“ ,7综合性学习。(6分)

关注黄河】阅读下列两则材料,你有什么**性发现?材料一2023年10月,***主席第一次离京外出巡视,首先就是视察黄河,他作了很多重要指示,并谆谆嘱咐“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2023年,他已经70多岁高龄,还一再提出要徒步策马,上溯黄河,进行实地考察,念念不忘治理与开发黄河。

在纪念黄河治理60年大会上,***同志强调进一步把黄河的事情办好,让黄河更好地造福中华民族。

材料二60岁的王勇自从2023年开始黄河研究后,不但花光了自己的积蓄,如今连基本的生活费也要靠打工获得。像王勇这样的民间黄河研究者有很多,“每年黄委会都要接待不少自民间的黄河研究者”。李**这样说。

(2分)

书写黄河】我市拟编写一本以黄河为主题的宣传手册,作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材料。宣传手册的计划由四个部分组成,你觉得应该编辑哪四个部分?说出这四个部分的内容并分别给这四个部分拟一个标题。

(4分)

二、阅读理解(36分)

一)阅读下,回答问题。(11分)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愿为市鞍马市(2)东市买骏马市(3)昨夜见军帖帖(4)对镜帖花黄帖9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万里赴戎机,关度若飞。

10为什么对战斗过程的描写极其简洁,而对木兰回家后“着女儿妆”的描写却是浓笔重彩?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3分)

11如果你是木兰的邻居,当她凯旋时,你准备对她说些什么?

2分)二)阅读下面的段,回答问题。(11分)粥里春秋陆建华。

刚刚懂事,读过几年私塾的父亲就一字一顿地教我牢记“一粥一饭,当思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还多次让我跟着他高声朗诵《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念是念了,也歌唱式的朗诵了,其实只是挂在嘴上而已。年龄稍大以后,特别是目睹了村民们为了粮食所付出的艰辛劳动,才逐渐掂出这些格言和诗句的分量。

三月播种。一家人随着东方的第一缕霞光早早起身,把冒出娇嫩芽尖的稻种,小心翼翼地均匀地撒在秧床上。

四月插秧。辽阔的原野上,一方又一方的水田镜子般平整,倒映着蓝天白云,使人恍然觉得,那些身手矫健的插秧女是把碧绿的秧苗栽插在青天之上。

五月,六月,七月。追肥,拔草,治虫。

高温悄悄了,村民们像照料子女一样侍候庄稼,不怕苦,不怕累,只要庄稼长得好,就喜笑颜开,心满意足。天热闷人,他们说“好!不冷不热,五谷不结呀!

”双腿被蚊虫叮得奇痒难忍,被蚂蟥吸得鲜血淋漓,他们只是笑笑。终于,稻谷一天比一天饱满了,远远望去,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逐渐变得金光闪烁,气象万千。

村民们不辞劳苦种植粮食的过程,使自幼在农村长大的我印象深刻,而村民们对粮食无比珍惜的情景,更是让我终身难忘!邻居房大伯,每当新谷登场,他最爱的是先煮一锅新米粥细细品尝。他喝粥时的陶醉神态,使人觉得,他喝的不是粥,而是人间难得一见的美食。

更难忘的是,一碗粥喝罢,他要仔仔细细地把碗舔得干干净净,不留。

一丝粥液,那碗便如水洗过一般。第一次见房大伯舔碗,我很以为怪,回家告诉父亲,父亲神情庄重地说“你记住,这就叫‘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此生见粥多矣!最难忘的是那个全民饥饿的年代,村民们被指示拆灶砸锅,全部到大食堂吃饭。那时家家断炊烟,户户无鸡鸣,食堂每天只**两顿粥。

分粥时,两名服务人员一人用大铁铲在一个大缸内不停地搅拌,让沉在缸底的少得可怜的米粒浮上,另一人负责往满脸饥饿的村民碗里舀粥。说是粥,其实是稀汤,碗里的米粒屈指可数……但是,在饥饿面前,人与人之间却显现出相濡以沫的真情。那时,我们大学生里多数男生到月底总要饿一两顿,甚至一两天。

这时,早就留心的女同学会伸出援助之手“呶,我这儿有吃不完的饭票,给你们……”面对桌上小小的一卷饭票,男生们推让去“我不饿!我不饿!”饭票往往被硬塞到最瘦弱的男生手里。

其实,她们**是“吃不完”?他们**会“不饿”?这盘中粒粒,又岂止是普通的生活小事?

我庆幸我的儿孙们赶上衣食无忧一天比一天幸福的时代。单就米粥说,什么八宝粥、银耳绿豆粥、子荷叶粥等等,花样翻新,名目繁多。我仍然固执地要求我的儿孙们什么时候都不可忘记古训!

儿孙们接受了我的意见,并付诸日常生活中。那一天,我见到正上小学三年级的孙儿,在饭桌上严肃地批评刚上小学的孙女“提醒你多少次了,你总是改不了到处丢饭粒的毛病!不是刚背过唐诗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

”我听后欣慰地笑了,笑着,笑着,却又不知怎的忽然间热泪盈眶……

选自《人品粥》,有删改)

12对《悯农》的内涵,有一个深入理解的过程。请用四字词语填空。(3分)

刚刚懂事,→年龄稍大,→上大学时,13根据具体内容,按要求答题。(3分)

1)阅读第七段,展开想象,写出村民们笑笑之后会说的话。(1分)

天热闷人,他们说“好!不冷不热,五谷不结呀!”双腿被蚊虫叮得奇痒难忍,被蚂蟥吸得鲜血淋漓,他们只是笑笑,说“ 。

2)第九段哪些细节表现出“相濡以沫”的真情?(2分)

14下列对语言品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三段“小心翼翼”写出村民劳作的仔细,“均匀”写出撒种动作的细致,二者各有侧重。

b第四段描写村民稻田插秧,仿佛“栽插在青天之上”,劳动的场景富有诗意,充满美感。

c第八段,邻居房大伯把碗舔得“如水洗过一般”,表现了他喝粥时专注而且陶醉的神态。

d第十段中孙儿“严肃地批评”孙女的那番话,简直就像一位长辈在教育晚辈,颇有童趣。

15以“粥里春秋”为题,蕴含了哪些情感?(3分)

三)阅读下,回答问题。(14分)哭泣的圆明园/张晓惠。

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八国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一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壁断垣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法不感受圆明园的疼痛,感受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

是十年前去的圆明园。没有人愿去,说是那么远,又没啥看的。我说我肯定要去。

是阴凄凄的天,是冷飕飕的细雨,和着秋风如刀子一般刮在脸上。沿着浩淼的湖水,我走啊走的,不见一个人影儿。最后,终于走到了。

那大水法遗址——尽管多少次从**上、从教科书中见过这遗址的**,可当我立在苍苍的天空下,真实地面对着这一片一地一旷野的玉白石块时,仍感到那自心底的震撼!依旧华美——我抚摸着那冰冰凉凉的玉石纹理;依旧精致——那欧式的曲线流畅又不羁;依旧贵族——断碎的罗马石柱在苍天下笔直出一派伟岸和傲然。后我就流泪了,好在周围没人,我没带相机,但那些石块、石柱、石雕连同那灰苍苍的天空一起烙在了脑海,成为心房上一幅永不磨灭的壁画。

十年后的今日,我说,再去圆明园。对我说,去圆明园是一种凭吊,一种拜谒,甚至是一种提醒。说出这些我不怕别人说我矫情,我就是这样想的。

进了圆明园,才发现今非昔比。十年前的清寂不复存在,曾经寂静的圆明园一片喧嚣。柳绿桃红藤紫,满目春色也罢,昔日皇族的休闲园址,也该平常百姓流连赏目,门票从五角涨到二十五元也罢,这遗址这偌大的园子要人管理也得养活自己。

装饰华丽的人力车左右缠着“去福海?去绮春园?就十元,拉您去西洋楼您哪!

谢了您哪。”我说,我就是想自个儿走走。

往前,沿着湖边再往前,穿过紫藤架,右拐,是了,是遗址,大水法遗址。

想不到的是西洋楼遗址这儿,竟也有这许多的人!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孩子尖叫着互掷着石子,一群看是高中生或是中专生的少男少女咬着冰棍儿在海宴堂遗址前高声唱着“对面的女孩看过看过”;几位看上去似干部样的人笑眯眯地摆好阵势在镌刻着“圆明园”字样的大理石碑前照像,那捧着相机的说“笑!笑啊!

”这群人就腆着发福的肚皮蠢蠢地笑了。在大水法遗址前,就是那小时在书中看到,十年前在那儿哭泣过的五根大罗马柱那儿,一对情侣旁若无人地拥抱亲吻!刹那,我有点不知所措。

亲吻示爱干嘛到这大水法遗址面前呢?在这样残破颓败的乱石间,怎么笑得出?要唱歌蛮好去那桃红柳绿的绮春园、长春园或是泛舟福海啊!

看着这群在破碎的石块遗址前欢笑的老老少少,仰首凝视那高高而破残的罗马柱,眼眶和心口就都隐隐。

地疼起。历史呢?耻辱呢?血性呢?!

前些年,曾经围绕这圆明园需不需要重建有过争论,结果是理智的人们理解了废墟的价值,尊重了历史留给我们残酷的真实,这片废墟留下了。当时,我是为留下拍案叫好。可今日见到这么多在废墟上在遗址前欢笑嘻闹的人群,我有点怀疑留下的必要了,在经过那么多岁月之后,眼前这般断壁残垣,还能提醒人们对一个多世纪前那场噩梦的记忆,那场中华民族的灾难与奇耻大辱?!

该是圆明园,天就要阴的。一阵沙尘扑面而,豆大的雨点砸了下,劈头劈脸,欢笑的人群直往外冲。剩下我一人,静静地,在洁白的石块上坐下,对着这大水法遗址,对着这华美残破的罗马石柱,和苍天,和这些断壁残垣一起落泪哭泣……

有改动)16请找出点明主旨的句子。(2分)

17第三段中“是阴凄凄的天,是冷飕飕的细雨,和着秋风如刀子一般刮在脸上”这句话有什么作用?(3分)

18如何理解中画线的句子?(3分)

19结尾再次哭泣,蕴含了怎样的感情?(3分)

20中说“曾经围绕这圆明园需不需要重建有过争论”,你认为应该保留还是重建?为什么?(3分)

三、写作(40分)21根据要求作。

请以“我心中的黄河”为话题,写一篇。

要求①体不限,②不少于,③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七年级数学下第二单

七年级数学下第二单元 相交线与平行线 同步提高 一 1 如图,1的余角可能是 2 如图,1 2等于 3 如图,已知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 cob,若 eob 55 则 bod的度数是 4 如果一个角的补角是120 那么这个角的余角是 5 如图,直线ab cd相交于o,eo ab,垂足为o...

七年级下第二单元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 下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盱眙县第三中学董务宝。单元教学目标 1.感受作者的真情实感,体会文章的乐趣,珍惜金色年华。2.能够记叙自己经历的印象深刻的人和事,并能结合所写文章内容,合理安排线索,组织材料。3.修改文章能删繁就简,使文章自然流畅。4.学会运用多种方法劝告他人,晓之以理 动之...

七年级下第二学案

第四单元第一章人的由来。编制人 李仕铭审订人 蒋海慧。使用人 班别姓名学号。第三节青春期。第四节计划生育。学习目标 描述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包括身体变化和心理变化 通过讨论和交流,关注自己和同学的身心变化,共同健康地度过青春期。运用数学分析和推算的方法,说出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和晚育的意义。说出我国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