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复习课 教学片段设计

发布 2022-08-16 06:39:28 阅读 6392

九年级复习课:《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教学片段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复习课的内容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第。

一、二、三课即家住平原、在山为邻、傍水而居三课。这三课共同的特点是通过典型实例,比较我国或世界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向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人类生产、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学会归类比较湄南河平原和美国中部平原,天山、云阳和卢卡索,太湖流域、大岛村和威尼斯在生产、生活方面的主要特色。

通过复习,进一步学会分析并懂得如何去分析不同区域生活特色形成的原因;学会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学会自主复习,有针对性地复习,提高复习的实效性。

学会尊重理解异乡人们的文化;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能自觉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

重点难点。重点:比较世界典型区域的生活特色。

难点:分析世界典型区域生活特色形成的原因。

二、构思意图:

突出复习课的特点,区别与以往的新课教学,为九年级的社会复习能提供一种新颖的思路或方法。

1、复习内容的大容量、系统化。

复习课的知识容量大于新授课,如果简单的罗列知识,不仅不可能完成教学任务,更糟糕的是学生根本没有兴趣,复习的目的无法实现。因此,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内提高复习课的效果成为首要任务。复习的重点不再是巩固单个或几个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能以点带面,对知识进行整合、拓展和延伸和系统化。

2、复习方法的多样性。

复习课的学习内容是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因此学习的兴趣一般不如新授课那样强烈,大脑皮层的相关中枢也容易疲劳。根据这些特点,复习课的教学要注意教学形式的新颖性,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为此,在这节复习课的三块内容中,第一块家住平原,采用提问、追问、启发、引导、归纳等方式,着重教给学生这一单元的复习方法; 第二块与山为邻则要求学生学以致用,自己去整合、分析知识;第三块傍水而居则让学生站在出卷老师的高度,去忖摸出卷老师会怎么出,以便复习时有的放矢。

3、注重讲练结合,拓展迁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复习课不仅提倡师生之间的口头互动,还要巩固、消化旧知。因此,不能光讲不练,要注重讲练结合,及时反馈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存在的不足,以便及时加以弥补。同时在复习课中要以学生的“学”为主,将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质疑、解难、分析、归纳能力。

三设计过程和理由:

师:打出专题一:《我们生活的世界》

考点10: 比较世界典型区域的生活特色并分析其成因。(c)对此考点进行分解并解释其要求。

师:今天我们先复习家住平原,与山为邻,傍水而居这三目。让学生翻书,找一找这三课在书上的知识点并在重点字句划线或做各种记号。

学生:翻找书上的知识点并在重点字句划线或做各种记号。

设计意图:首先开门见山,指出本节复习课复习的内容及要达到的程度,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其次,复习课不同于新课,它不是知识的简单罗列、重复,而是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整理、使之系统化,因此教师教学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翻找书本帮助学生回顾已有的知识,不仅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帮助老师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最后结合目前中考的开卷考试特点,让学生划书、做记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师:下面我们就先到平原去看一看,世界上平原很多,我们就选择湄南河平原和美国中部平原。请同学们在课本p 图上找出湄南河平原,问:你们能描述一下湄南河平原的地理位置吗?

生答:略。师:回忆一下,湄南河平原和美国中部平原在生产、生活上各有什么特色?(要求归类比较,**提示.略)

利用多**动态效果,学生任答一点,教师就打出一点。

师:同样是平原,为什么区域特色差异这么大?

生答:略。师: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尽量把原因引导到气候、地形、土壤等因素上来,并着重分析气候因素。分析气候因素时,可结合课本p的世界气候类型图。问:

这两个平原分别属于什么气候类型?各有什么特征?

生答:略。师指出:不同的气候类型使得湄南河平原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水稻产区,而美国中部平原成为美国重要的小麦产区。

师追问:同样是平原,为何气候不同?学生如果答不出,师可提供湄南河平原和美国中部平原的经纬网图,让学生就两幅图进行对比分析。

师问:气候、地形、土壤等属于一个地区的什么条件?

生回答:自然条件。

师:归纳并板书“自然条件影响生产生活特色。

指出:自然环境相似的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进一步指出:一个地区的生产、生活特色除受自然条件影响外,还受人口、社会发展水平等社会条件的影响。

老师将原因归纳整理,用**打出,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1通过一系列的科学设问和追问:湄南河平原和美国中部平原在生产、生活上各有什么特色?

同样是平原,为什么区域特色差异这么大?引导学生从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因素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归纳 “自然条件影响生产生活特色” ,这样设计不仅可以突出重点:比较世界典型区域的生活特色,突破难点:

分析世界典型区域生活特色形成的原因,并教会学生尊重理解异乡人们的文化,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同时还启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把知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2充分和科学地利用地图。如请同学们在课本p图上找到湄南河平原并描述湄南河平原的地理位置,结合湄南河平原和美国中部平原的经纬网图来分析两大平原的气候特征。

地图册是教材的补充和延伸,地图册中与课堂密切联系的地图若得到科学的利用,不仅可以落实事物的空间位置,更重要的是能体现自然各要素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更完整的诠释和解读教材,发挥地图应有的作用。3利用**,对知识进行梳理、整合、拓展和延伸,使之系统化。复习课的知识容量很大,它不同于新课又要更高于新课,**这种形式不仅能对知识进行很好的梳理、整合、巩固,还能提高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复习课的实效性进一步加强。

)练一练: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与湄南河平原,在自然条件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如果你是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居民,你会选择种植哪种农作物?为什么?

2)你认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与湄南河平原地区的人们有哪些相似之处。(写出至少三点)

师:学以致用,大家在“家住平原”这一目里已学习了如何归纳特色并分析其成因。接下来同学们结合“与山为邻”的**,自己复习,把**填起来。

(略)针对“傍水而居”请学生结合《导引》p ⑶点,并运用已有的知识设计一道题目。(略)

设计意图:通过讲练结合,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学会知识的迁移和运用;更重要的是借鉴“家住平原”这种复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苍南灵溪一中张海燕)

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教学片段设计:分辨史料的价值。

温州龙湾区永中中学姜建忠。

教材分析】本教学片段取材于《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社会生活的变迁”第三课“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中的内容。该单元是七下最后一单元,从编写立意上看,突出生活的变迁,在时间的长河中,身边的一切都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历史的变化;从内容衔接上看,着重知道有关记载历史变化的工具和手段,与八年级“我们传承的文明”相连接;从能力要求上看,初步学会尝试通过各种方法、多种渠道收集和分析历史资料。

因此,本课教学主旨是帮助学生掌握发现历史、认识社会的方法,学会利用各种资料辨别信息的价值,从而更好地生活于社会中。

课程标准对本课设置的内容目标是1-5知道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的不同。从属于专项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选择和利用必要的工具、技术和方法,识别、获取和整理相关社会信息。

即认识社会的三大钥匙(了解地理空间、过去、现实社会的钥匙)。

构思意图】无论从课程标准,还是教材编写,本课内容都具有较强方法性和工具性。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突出教学的操作性和实用性。

教学设计应围绕以下目标而展开:

在具体实例中,领会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的不同价值。

尝试通过多种渠道,运用多种方法收集、分析不同资料。

1. 抓住关键的行为动词:“领会”“运用”。

领会”“运用”这类词,在目标性质上,不是单纯的一个结果性的目标(例如“说出”之类的),它应该是更偏重于一个表现性的目标。由于目标性质的不同,教学的方法和过程也会不同。表现性的目标,侧重于描述学生的体验,是体验性、过程性的目标,注重于过程与方法的目标维度。

本课教学重点应不是对学生了解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是什么”的知识教学,而是从中能否有效地收集、识别和处理这些资料,体会一些历史方法的运用。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多设计、组织一些活动,考查学生能否有效地收集、识别和处理资料,以及能否在具体活动中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

2.找准知识的“支撑点”:典型案例或身边实例。

领会”或“运用”不是盲目、不着边际的“领会”,过程与方法也不是空谈的,都必须有一个“支撑点”。本课就有一个明显的“支撑点”:收集、识别、研究有关长城的不同表现形式的历史资料,并分辨其中的历史价值。

用好这个“支撑点”,力求把目标的三个维度有效地融合在一起,这样才会对课标的把握、落实也就比较到位。

设计过程】情境一〗

一位同学参观了北京附近的八达岭长城,长城就像一条巨龙蜿蜒盘旋(出示长城系列景观图,如图等),深为震憾。

设问:如果你是这位同学,看到那长城,你会用哪些词语来描述或形容长城?

工程浩大、雄伟壮观。)

他所看到长城,从史料呈现形式去分类,它属于什么类型的史料?

文物资料)归纳: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转承:但光看这些实物,还不能完整的了解长城。如长城兴建的历史?为什么而造?长城在历史上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我们必须借助于另外一些历史资料。

情境二〗这位同学收集到一些关于长城的民间故事,如孟姜女哭长城。(可让学生描述故事梗概)

设问:从史料呈现形式去分类,它属于什么类型的史料?(口述资料)

小学五年级语文《天火之谜》教学片段设计与反思

案例 天火之谜 第二部分 即25自然段 教学片段。师 仔细默读课文第二部分,说说你觉得富兰克林是个怎样的人?你又是从那里知道的?生默读后发言 生 1 我觉得富兰克林是个观察力极强的科学家。因为他在别人对雷暴恐慌不已的时候,却已经注意到雷暴和静电放电现象有相似之处。生 2 我觉得富兰克林是个不迷信的人...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片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买电器 教学片断。金堂县竹篙镇小学 伍玉娟。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的学生来自城农村,对各种电器不是很熟悉,而且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和家长一起逛家电商场的经历。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万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对于一些学生来讲,整百 ...

三年级语文上《赵州桥》名师教学片段

师 是啊,那再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个词 坚固 你一定会体会得更加深刻。赏析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习活动始终在一个自主的空间里进行,并有着十分强的开放性。课堂既给了学生一个宽松 愉悦的学习氛围,又使学生在思考 感悟中不知不觉地达到学习目标。启发学生在领悟课文的同时不断地进行发散式思考,不断地在表达中完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