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净化》教学设计。
模式介绍。
传递-接受”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通过口授、板书、演示,学生则主要通过耳听、眼看、手记来完成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和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以传授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其着眼点在于充分挖掘人的记忆力、推理能力与间接经验在掌握知识方面的作用,使学生比较快速有效地掌握更多的信息量。
该模式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知识是教师到学生的一种单向传递的作用,非常注重教师的权威性。
教材分析。
本课题围绕水的净化问题,将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地串起来,前半部分介绍含不溶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后半部分以硬水软化为例介绍含溶解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其中过滤和蒸馏是初中化学中重要的实验操作技能,也是本课题中要重点学习的内容。
思路说明。
以生活中的一杯污水引入,通过讨论分析的形式选择相对应的净化方法,进而联系自来水厂的处理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净水的方法,以及软硬水的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纯水与天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并学会用肥皂水检验硬水与软水。初步了解硬水的危害及硬水的软化方法;
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初步学会过滤的操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一杯浑浊天然水进行净化的实验**,认识净化水的各种方法与净化程度;
2.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和总结等方法从实验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一杯净水来之不易,树立珍惜水、爱护水的思想;
2.通过学生亲自参与水净化过程的实验**,感受化学对生活、对社会的积极意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沉淀、吸附、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教学难点】过滤的操作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展示学生收集的水样:自来水、纯净水、河水(受污染的水,带气味、颜色),请大家观察它们的区别。
提出问题:我们怎样把这些浑浊的水变得较为纯净呢?这节课,我们共同来**一下水净化的一般过程。
推进新课。水的净化。
提问】浑浊的河水在静置一段时间后有什么变化?
分析】底部有沉淀,上面的水变得相对澄清,但仍有一些悬浮物存在。
实验】净化桌上的一杯泥水(由于加了红墨水而显红色),加入明矾。
现象:悬浮物沉到底部,水变得更加澄清。
分析】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物,从而使其沉降到底部,我们把它叫做絮凝剂,在一些农村饮用的井水就是通过加明矾净化的。
提问】我们如何把这些沉淀和水分开?请大家举出日常生活,生产中把固体和液体分开的实例。
设计意图】理论联系实际,课堂联系生活,走出课堂,才是学习的升华。
回答】用沙漏勺子将煮熟的饺子和汤分开,用地漏盖子将固体垃圾和水分开,用滤布把豆腐浆和豆腐渣分离;用沙层滤水等。
提问】这些分开固体和液体的实例,有什么共同点?
回答】都是用一种液体能通过,固体不能通过的物品,把固体和液体分开。
分析】实验室通常用过滤装置(展示事物)把不溶于水的物质和水分开。
提问】比较过滤前和过滤后有什么变化?山泉水为何总是很澄清?
回答】过滤后的水较澄清。当山泉水通过山上的小石块、沙层时,小石块、沙层起到了过滤的作用。
过渡】过滤后的水仍为红色,如何把颜色去掉呢?
展示】借助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课件投影),简介活性炭。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一些溶解性的杂质。如除去色素和异味。
学生动手将活性炭加入过滤后的水中。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动手观察的能力。
设问】自来水厂是如何把浑浊的江水、河水净化为我们能饮用的自来水呢?
**】自来水的净水过程。
提问】经过上述处理过的水,澄清透明,比较洁净,是不是纯净物?为什么?
回答】不是,水中还有细菌和一些可溶性杂质。
分析】通过沉淀、过滤的方法只除去不溶性杂质,水中还有许多可溶性的杂质。生活中我们可能有这样的经验,经常用来烧水的水壶或装水的开水瓶结有一层黄色物质——水垢。这是因为水中溶有可溶性钙和镁的化合物,加热或放久了,这些化合物便会生成沉淀——水垢,像这样含有较多可溶性钙和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
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和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
设计意图】通过连续的除杂,最后涉及到可溶性杂质,从而在这个环节引出。
提问】如何区分硬水和软水?
回答】加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
总结】硬水的危害:1.既浪费肥皂又洗不干净衣服。2.锅炉里结水垢有**的危险。
分析】其实硬水的危害还远远不止这些,比如长期饮用硬度很高的水,人体健康也会受到影响,它可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乱。另外,很多工业部门像纺织、印染、造纸、化工等部门,都要求用软水。
过渡】如果我们除去硬水中钙和镁的化合物,就可以使硬水转化为软水。生活中一般通过煮沸水降低水的硬度,同时也能达到杀菌目的。工业上常用离子交换法和药剂软化法来得到软水,实验室中通常用蒸馏的方法以降低它的硬度。
下面请同学**“蒸馏水的制作”的过程(实验演示蒸馏水的制取)。
分析】蒸馏的原理就是将液态的水加热变为气态水,再冷却为液态的水,这样水中溶解的物质就被除去了,使硬水能变为软水。
提问】不同地方的水质是不一样的,水的软硬程度也是不一样的,长期饮用硬水对身体健康是有害的,那么长期饮用蒸馏水对身体健康是否有益呢?
回答】对身体健康不利,虽然蒸馏水是安全卫生的,但缺少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而自然界的水中含有不少微量元素。
课堂练习】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水一定是纯净物。
b.活性炭可以吸附掉一些溶解的杂质,除去臭味。
c.青少年长期饮用纯净水有益健康。
d.使用硬水对生活和生产有益。
2.活性炭净水器可除去水中的臭味,是因为它具有( )
a.导电性b.传热性c.吸附性d.氧化性。
3.对于静置、吸附、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操作,①上述操作中,净化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可以降低水的硬度的是综合运用上述4项操作净水效果更好,其先后顺序是。
答案: 3.①蒸馏、吸附、过滤、静置 ②蒸馏 ③静置、过滤、吸附、蒸馏。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1.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通过静置、吸附、过滤、蒸馏等途径可以使水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
2.硬水易生水垢,与肥皂作用不易起泡沫,硬水通过多种方法可以软化为软水。3.
过滤操作要点是“一贴、二低、三靠”。
布置作业。1.上册课本习题
2.下列说法中有错误的是( )
a.过滤操作可以除去水中的不溶物b.蒸馏水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
c.锅炉用水硬度太高十分危险d.活性炭可以把硬水转化为软水。
3.下列不属于净化水的措施是( )
a.吸附b.过滤c.电解d.蒸馏。
答案: 板书设计。
课题3 水的净化。
教学反思。
从总体上看,本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即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挖掘教材,发展教材,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知识体系,使单调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学富有启发性和**性,体现出其应有的价值,达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映生辉的效果,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发展,课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教师起到了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作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方案课题1空气第2课时参考教案
课题1空气。第2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氧气 氮气 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知道各气体的用途。2.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了解污染物的 知道防治污染的方法。重点难点。1.知道各气体的用途。2.知道防治污染的方法。教学过程。情景导入 每当看见黑漆漆的烟从粗大的烟囱内冒出时,每当看见汽车的尾气时,每当看见垃...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课题2化学肥料教案 2
课题2化学肥料。一 学情分析 所教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城镇,极少数来自农村,对化肥知识知之甚少,很多学生只知道提高农作物产量要施用化肥,对化肥名称 施用方法 施用方法 注意事项等都不了解。刚学完酸碱盐的知识,来不及消化,又要学习生活中接触较少的化肥,学生有一定的学习难度。二 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第十一单元...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课题2化学肥料教案 2
课题2化学肥料。一 学情分析 所教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城镇,极少数来自农村,对化肥知识知之甚少,很多学生只知道提高农作物产量要施用化肥,对化肥名称 施用方法 施用方法 注意事项等都不了解。刚学完酸碱盐的知识,来不及消化,又要学习生活中接触较少的化肥,学生有一定的学习难度。二 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第十一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