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目标细化

发布 2022-08-09 20:47:28 阅读 3976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目标细化。

一、教学内容的编排。

这册教材共包括九个单元,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

二、各单元内容的教学建议。(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2.表内乘法。

第四单元:2~6的乘法口诀第六单元:7~9的乘法口诀。

表内除法没有结合表内乘法在本册出现,而是放到二年级下册出现,主要目的是分散难点。

二)空间与图形。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认识厘米和米)这里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一的长度单位的过程。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三)统计与概率。

第七单元:统计(以1当2的条形统计图)

继续学习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排列组合、逻辑推理)

一、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二、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三、表内乘法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四、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五、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六、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一、教学内容。

1.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2.让学生认识线段,学生画线段。二、教学目标。

要达到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l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3.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三、教学建议。

下面谈谈本单元我自己认为的一些教学建议。1、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2、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2)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长度的机会。(3)培养估测意识。(3)培养估测意识。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一、教学内容1.两位数加两位数首先是例1:36+30=(1)口算引出笔算。(2)体现算法多样化:。

3)列竖式时,借助小棒图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使学生学会竖式中的对位。(4)计算时,把分步演算的过程放在虚框里,展示整个动态的计算过程。(5)最后通过讨论,让学生说一说列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接着是例2:35+34=

1)这是一般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2)编排与例1一致。

3)最后由小精灵提出问题“你是从哪位加起的?还可以怎样加?”就是鼓励学生采取多种计算策略。

最后是例3:36+35=l.笔算加法法则的总结2.两位数减两位数。

1)教材结合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用统计表的方式给出各申办城市的得票情况,使学生看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素材。(2)接着让学生根据统计表说说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3.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运算顺序和方法已经在前面学过,在这儿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列竖式计算。1.由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问题。

例1:用统计表呈现数据,直接提出问题,引出算式。例2:通过对话给出信息,提出问题,引出算式。例3:通过上下车的实际情景引出计算问题。4.加减法估算。

1)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买东西这样一个估算情境说明估算的必要性,使学生理解用估算还是精确计算是根据计算的精确度需要而定的。

2)在进行估算时,其策略是可以多样化的。(例如,可以两步都用估算;也可一步用估算,一步用精确计算。)

3)重要的不是估算结果与精确结果相差多少,而是要让学生解释估算的过程。二、教学建议。

1、正确理解与创新性使用主题情境图。2、借助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3、灵活采取计算策略,体现算法多样化。

4、重视加减笔算法则的归纳,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和概括能力。三、需要关注的两个问题。

1.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重视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习惯的培养。教学时重点把握几点:

1)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体会估算的必要性。(2)关注估算策略的多样化。(3)充分重视估算过程的解释。实践活动:我长高了。

这是一个融操作性、趣味性、开放性于一体的很好的实践活动。一、活动目的:

1.加深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理解,进一步发展长度观念。2.巩固用各种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正确方法。

3.发展学生收集、整理数据,从统计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4.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二、实施建议。

1)课前准备好测量工具(2)明确活动项目(3)让学生先进行估计(4)分组测量,作好记录(5)重视对统计信息的分析。

三、特点:1.活动性。2.开放性。3.合作性。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包括以下的内容:1.认识一般的角2.认识直角3.画直角。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2.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三、教学建议。

1、正确把握教学要求。

2、结合生活实例认识角和直角。

3、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角和直角。第四单元表内乘法本单元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是: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

2.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知道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熟记2~6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熟练口算有关乘法算式。

3.使学生会根据乘法的意**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二、教学内容1.乘法的初步认识2.2~6的乘法口诀。

三、教学建议。

1、重视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2.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而不是机械地记忆口诀。

3.保证一定的训练量,完成熟记2~6乘法口诀的教学目标。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一、教学内容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4.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三、具体的教学内容1.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

2.轴对称3.镜面对称。

四、教学建议。

1.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探索知识的活动空间和机会。2.把握好教学要求。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与第四单元的编排基本一致,包含的教学内容有:1.7的乘法口诀2.8的乘法口诀3.9的乘法口诀4.乘法口诀表。

二、教学建议:

1、放手让学生自行编口诀。2、重视倍的概念教学。3.实践活动:看一看摆一摆⊙第七单元统计。

一、教学内容。

1、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2、统计表。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三、教材内容的具体安排。

1)是在前面学习简单的统计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全班同学喜欢的动物卡片的数量,使学生体验随机出现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和方法,掌握随机出现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认识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根据统计图表回答简单的问题。

2)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学习了用圆圈、划勾、写正字等方式来记录数据,在平时生活中,使用画“正”字是一种快捷又方便的记录方法,所以,教材突出了这种记录方法,黑板上给出了同学们用画“正”字的记录方式进行统计,使学生体验这种记录方式的好处,也为以后学习以1当5的统计图做准备。(3)给出了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横轴上标明了所统计事物的名称、纵轴上标明了数据和单位名称等,各种动物卡片数量的关系一目了然。(4)统计图左边的统计表是空白的,要求学生通过数方格或直接看统计图中每一条所对的数据来确定每种动物卡片的数量,如果学生用的是数方格的方法,教师要提醒学生看清每一格代表几。

四、教学建议。

1、让学生体会统计的意义和必要性。

2、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初步掌握方法。

3、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突破“以一当二”这一教学难点。4、重视对统计结果的分析,培养学生解读信息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一、教学内容。

简单的排列组合和逻辑推理。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三、教学建议。

1.注意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进行学习。

2.把握好教学要求,注意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目标细化。

大冶一小韩耐芬。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目标细化

新课标细化解读。学校 登封市唐庄乡第一中心小学。学科组 数学。年级 四年级。教师 黄彩霞刘月婵。范红霞朱振营。时间 2010.9 四年级数学新课标细化解读分工表。范红霞全册总目标 第一和第二单元。刘月婵第。三 四单元。朱振营第五单元。黄彩霞第。六 七单元。全册目标 1 认识计数单位 十万 百万 千万...

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综合目标检测题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 上册 综合目标检测题。检测时间 60分钟检测总分 100分。学校班级姓名评分。一 直接写出得数。9分 二 竖式计算下面各题。8分 三 计算下面各题。8分 四 列式计算。12分 1 被除数是63,除数是9,商是多少?2 一个乘数是4,另一个乘数是6,积是多少?3 ...

二年级数学上册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 教学设计。学生已有知识 学生已能比较物体的多少和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对应用题已具备初步的分析能力。反思 这节课,通过游戏的形式师生 生生互动,不仅渲染了课堂气氛,而且很好地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求知的欲望。接着结合学生已有的活动经验,动手做数学,从而提出并发现数学问题,为解决问题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