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 教学设计。
学生已有知识:学生已能比较物体的多少和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对应用题已具备初步的分析能力。
反思:这节课,通过游戏的形式师生、生生互动,不仅渲染了课堂气氛,而且很好地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求知的欲望。接着结合学生已有的活动经验,动手做数学,从而提出并发现数学问题,为解决问题创造了条件。
通过图——文——图的有效结合,很好地突破了先分后合的思维模式,使学生从复杂的叙说中解脱出来。应用题与文字题有机的统一,结合加法的意义,数量关系由繁复转为简单。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与求和相同一,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师生都不再为绕口的叙说而头痛,有效地减轻了师生的负担。
整节课的教学紧紧围绕学生进行。以游戏开始,结合他们的活动经验,抽象出数学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使之简单化。最后在游戏中综合运用知识进而解决问题,很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总之,儿童学数学,有趣是爱学的基础,易学是爱学的动力。让数学有趣些,让数学简单点,我们的孩子才会学得开心,学得愉快!
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1
设计意图:放手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
注重学生动手操作,将具体形象转化为较为抽象是数学知识和数学概念。在教学例2时不是对例1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学习例1的基础上让学生用双色圆片摆一摆,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感知画面上的动态过程,建立新的知识结构。)
100以内加减法估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二册教科书第3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减法的估算,并通过对两位数。
加、减法的估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用所学的估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加减法的估算。
教学难点:加减法的估算运用。
教学过程:一、谈话,体验“近似数”
1、这个“十一”大家过得开心吗?那有什么收获呢?陈老师也有不小的收。
获,我逛了大禹书店,买了几本自己喜欢的书,你们看这就是其中的一本,你们。
能猜一猜买这本书需要多少钱吗?(生会猜各种不同的**)
2、大家猜得**相差太大,我给你们一个提示,这本书大约50元。(生再。
次猜、…师按大小顺序一一板书。
你们认为大约50元是什么意思?(就是跟50元比较接近。)让学生观察上面的。
**:哪些跟50元比较接近?
师:同学们真能干,知道“大约50元”不是就50元,而是跟50元比较接近。
67元跟哪个整十元比较接近?
3、这是老师买的另一本书,谁愿意上来出**给大家猜。
4、如果书的**是31元,你会说大约几十元呢?如果是44元、88元呢?
二、创设情景,探索方法。
1、初步感受“估算”
老师在大禹买书的时候,遇到了一些数学问题,你们能不能帮助我解决?
出示问题一:营业员向我介绍了很多书。我有100元钱,把这些书(共六本,价。
格分别是:28元、19元、34元、12元、47元、66元)都买下,够吗?看谁最。
快能帮我解决?你怎么能这么快就知道不够呢?(多点几人说)
师小结:就像刚才这位同学不需要准确计算就可以知道100元不够的这种快。
速算法叫估算。(板书:估算)
2、估算的基本方法。
问题二:下面请大家用估算的方法帮我算算,买这两本书(19元、52元)大。
约要多少钱?
板书学生介绍的方法(精确计算的也写上)
引导学生得出估算的方法:把两个数分别看成离它最接近的整十数再加减。
请大家用这种方法试一试:61—38 , 28+39
3、试一试。
问题三:那如果陈老师用100元买这三本书(**分别是:28元、19元、
34元)够吗?把你的方法说给同桌听,也听听同桌的方法。汇报的时候,可以说你自己的也可以介绍你同桌的。
方法可能会有: 28+19+34=81(元) 20+10+30+8+9+4=8
元); 30+20+30=80(元)
算法优化:黑板上的几种算法,你最喜欢哪种?
师小结:刚才小朋友们用了多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估算的方法有很多,不管是哪种方法,只要能够又方便有快速地解决问题的,就是好方法。
问题四:100元还够买什么?
出示问题一中的6本书,一学生说出100元还可以怎样买,其余学生很快地用手。
势判断。三、应用拓展,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书上相应的练习。
师:看来估算还真的很方便,除了买东西可以用估算,还有什么时候可以用到。
估算呢?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想说的?
数学教案-我长高了。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38—39页。
教学目的:1、在活动中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厘米、米的认识;
2、学生掌握正确的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初步形成对周围一些事物的量化概念;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渗透简单的统计思想。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正确的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
教学难点:在活动中渗透简单的统计思想。
教学准备:身高测量器一台,身高尺5个,卷尺若干,cai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比划出1厘米大约有多长?1米大约有多长呢?
猜一猜讲桌大约有多长?窗户的宽大约是多少?
二、活动。1、验证猜想,总结方法。
①分组测量讲桌长,窗户宽。
②汇报测量结果。
③师:为什么结果会不一样?学生分析原因。
④小结量物体长度的正确方法: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尺要拉直放平,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刻度几,就是我们测量出的结果。
2、测量身高,渗透统计思想。
① 猜猜同桌的身高。
② 他的身高到底是多少呢?
③ 介绍测量工具。
④ 生介绍测量方法并示范。
⑤ 分组测量每个同学的身高,记录数据。
⑥ 完成统计表并观察,从中能了解到什么内容?
⑦ 讨论:我发现自己长高了。(课题)知道某位同学的身高是多少;哪个高度的人数最多。
3、自由测量。
① 启发:你还想测量什么?
② 生自由发言。
③ 讨论:怎样测量步长和手臂伸开的长度?
④ 分组自由测量,记录数据。
⑤ 汇报测量结果。
三、小结。今天这节课开展了哪些活动?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例1、例2。
教学目标】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
2.认识常见的各种角,学会画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角。
教学难点】正确画角。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大三角板、圆形纸、多**电脑、多**课件、活动角。
2.学生准备三角板、圆形纸、长方形纸、带孔小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看一段录像片,大家高兴吗?
生:高兴。师:下面咱们就一起来欣赏,一边看一边想:从录像中你发现了什么?
评析:课的引入抓住了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探索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
二、引导**,学习新知。
一)联系实际,找角。
师生一起看录像“美丽的校园”。突出:门窗上的角、花坛周围的角、操场中场地的角、小朋友做操时上下肢组成的角……)
师:同学们,刚才录像中**的是什么地方?
生:我们的学校。
师: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你从录像中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了小朋友在做操。
生2:我发现了学校很漂亮,有教室、有操场、有同学……
生3:我发现门上有一些拐角,操场上也有拐角……
生4:我还发现老师拿着的东西(三角板)上也有拐角……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物体上有角,你能找到吗?现在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
小组活动:找角)
评析: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身边找角,并且互相说说,一方面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教师给每个学生都创造了均等的学习、参与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另一方面使学生经历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二)初步感知,指角。
师: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
生1:我们组找到了三角板上的角、桌子上的角。
生2:我们组还找到了这张纸(长方形)上的角。
生3:我们组还找到了窗子上的角、电脑上的角。
生4:我们组找到黑板上的角。
生5:我们组还有补充,你看,大屏幕上也有角。(注:所有学生指角的过程都是点了一下角的顶点处。)
师:老师明白了,同学们指出的角原来是这样一个图形(边说边在黑板上点一个点),这是个角吗?
生:不是,这是个点。
师:对,这是个点,刚才同学们指的不就是这样吗?想想看,怎样才能将你想的样子完整地指出来?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指指看。
学生活动)评析:在这里,学生感知到的角是生活中的角。所以在指角时指的是角的顶点处。
但精彩之处就在于教师没有急于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而是充分利用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这一知识“盲点”,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正误,把学生对角的认识自然地从生活实际过渡到数学知识,逐步构建正确的表象。]
师:哪位同学能指给大家看一看?
生1:是这样的(见右图)。
2:是这样的(见右图)。
生3:这样才是一个角(见右图)。
师:现在同学们指角的时候,不光指了一个点,还指出了两条直直的线,也就是这样一个图形(出示现成的角 ),但大部分同学的指法还不对。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样指角的?(教师示范见右图)。
会指了吗?在小组里再互相指指。
评析:通过三次“指角”,使学生逐步建立了正确的“角”的表象。另一方面,从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注意了知识的渗透的孕伏;三次指角,逐渐渗透了“角是由一点引发的两条射线组成的”这一知识,为学生继续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做好了铺垫。
]三)小组合作,折角。
师:(出示一张圆形纸),同学们看,这张纸上有角吗?你能想法用它折个角吗?以小组为单位比赛,看哪一组折角的方法多,样子好。
指一组学生将折的角贴在黑板上)
师:哪一组还有不同折法?也过来贴上(有不同折法的贴出)。
二年级数学上册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 教学内容 课本p1 p2.例1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的方法。2 发展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的顺序以及方法。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运算式题。教学准备 实...
二年级数学上册
二年级数学上册 动物聚会 学情分析。刘丽。作为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不同的数数方法,学会了列连加算式。这些知识的学习,作为本节课的乘法的初步认识打下了基础。但由于小学生受年龄特点的限制,以想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还较弱。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数学语言能力表达有限,如果让他们描述出规律现象是很难的。...
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次月考测试题。测试范围 第一至第四单元时间 60分钟总分100分。一 填补空白。每空1分,共11分 1 中午,背对着太阳,前面是 后面是 右面是 左面是 个5相加的和是 米 20厘米 厘米。70厘米 10厘米 分米。4 一个因数是3,另一个因数是4,积是 6 6表示 个 相加,写成乘法式子是。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