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实验教案

发布 2022-08-02 02:28:28 阅读 5529

孔宪玉。

时庄街道中学。

实验一固体溶化的特点。

提出问题】有很多物质在熔化时是先变软后再慢慢变成可流动的液体的,如蜡、橡胶、沥青等;而有些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没有变软、变稀的过程,而是直接变成液态,如冰、海波、铁、锡等,那么:

1、不同物质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是否相同?

2、不同物质熔化时的熔点是否一样?

3、物质由液态变化为固态时,温度变化规律是否相同?

猜想或假设】

1、不同物质在熔化时虽然状态变化过程有些不同,但要加热温度都会上升。

2、不同物质熔点不同。

3、物质凝固时,温度变化有无规律可循,取决于物质的种类。

设计实验】1、把一定量的海波和蜡分别放入试管中后,放在火焰上加热,然后用温度计测量它们的温度变化,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

2、把海波已熔化的试管放入冷水中冷却,再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

所需器材:酒精灯、试管两支、烧杯、水、温度计、铁架台、石棉网、火柴、海波、蜡、钟表。

进行实验】1、研究海波的熔化温度,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把结果记录在下列**中。

2、如图所示,用方格纸上的纵轴表示温度,温度的数值已经标出;横轴表示时间,请写出。根据表中各个时刻的温度在方格纸上描点,然后将这些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便得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根据你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总结海波和蜡在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三个阶段的温度特点。

3、研究液态的海波和蜡在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并把相应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分析和论证】

1、 分析实验1中的数据,得出结论是。

2、 分析实验2中的图像,比较得出结论是。

3、 分析实验3中的数据发现。

实验二水的沸腾特点。

提出问题】1、 你认真观察过水的沸腾吗?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

2、 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是不是会越来越高?

3、 水的沸点是否是个定值?

猜想或假设】

1、 水沸腾时,伴随着大量气泡上升。

2、 水沸腾前温度一直上升,水沸腾时温度可能保持不变。

3、 水的沸点可能与大气压强有关系。

设计实验】为了证实上述猜想,设计如图1研究水沸腾的实验装置。

一);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二)是为了验证猜想3而设计的。

所需器材:烧杯、水、温度计、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中心有小孔的纸板、钟表。

进行实验】1、用实验装置(一)把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从90℃开始,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并把它填入下表中,然后在方格纸上作出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图3。

2、用实验装置(二)甲把水加热至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t1移走酒精灯,观测到水停止沸腾后,再换上如图乙设备。拉伸活塞,立刻又观测到烧瓶中的水发生沸腾。

分析和论证】

1、水在沸腾时可以观察到有气泡上升,并且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变大,到达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2、水在沸腾时,虽然继续给它加热,但是水的温度始终保持不变。

3、汽化存在两种方式和。

4、液体沸腾的条件是① 达到沸点和② 继续吸热 。

5、液体的沸点还与液体上方的气体压强有关。

评估与交流】

1、 如何缩短水加热至沸点温度的时间?

2、 水沸腾时和沸腾前气泡上升过程中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沸腾前气泡少且上升变小,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且变大了?

3、 水沸腾时,为何烧杯口出现大量的白气?是否为水蒸气?

4、 气压对水的沸点影响关系是什么?

实验三科学**:物质的比热容。

提出问题】水吸热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

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发言。

1)水的质量。

猜想的理由: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加热时间长,吸热多。

(2)加热后的温度。

(3)升高的温度。

组织讨论(2)、(3)猜想哪个更合理,说出理由:

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需要的热量多,把一壶水烧开比烧成温水需要的热量多。可见,水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和水的质量有关,和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关,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别的物质也是这样的。

那么,所有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是不是跟水一样多呢? 为了更准确的做出判断要进行实验**。

设计实验】与学生共同设计实验方案:选用实验器材、测量什么物理量、记录那些数据、怎样分析实验数据以及实验步骤。

讨论:选择哪两种物质加热进行对比,加热液体好还是固体好;如何控制变量;测量那些物理量;用什么器材。

并演示实验:p40图13-10实验 。

方案一: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方案二: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

进行实验】按照设计方案,分组实验,小组成员合作,注意操作规范。设计记录**,准确记录数据。

分析与论证】

做好两种物质的数据对比,学会分析数据,**结论,先小组交流意见,再师生共同交流,最后确定实验结论。

评估】交流实验的得与失,操作是否规范,实验误差的原因,结论是否恰当,描述是否准确等等。

实验结果:煤油温度升得快。这表明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水吸收的热量比煤油多。

实验四串联电路的电流。

提出问题】在下图中,两个灯泡是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上的。流过a、b、c各点的电流之间可能有什么关系?作出猜测。

分三次把电流表接入,分别测量流过a、b、c各点的电流。你的猜测正确吗?

通过这个实验,你能否回答: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之间有什么关系?

猜想或假设】

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之间是相等关系。

设计实验】分别把图1中a、b、c各点断开,把电流表接入,测量流过的电流,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换上另外两个小灯泡,再次测量三点的电流,看看是否还有相同的关系。

下面分别是测量a、b、c三点电流的电路图。如图。

所需器材:干电池两节、小灯泡两只、开关、电流表、导线。

进行实验】把测量数据记在下面表中,还可以把操作**现的问题扼要地写下来。

分析和论证】

在串联电路中,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

评估与交流】

实验中电流表是分三次接入电路中的,为什么没有选用3块电流表直接测量?

实验五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

提出问题】如图并联电路中干路的电流(流过c点的电流)和各支路的电流(流过a、b两点的电流)之间有什么关系?

猜想或假设】

可能满足并联干路中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

设计实验】分别把电路中a、b、c各点断开,把电流表接入,测量流过的电流,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换上另外两个小灯泡,再次测量三点的电流,看看是否还有相同的关系。

分别画出测量a、b、c三点电流的电路图。

所需器材:干电池两节、小灯泡两只、开关、电流表、导线。

进行实验】分析和论证】

在并联电路中,流过a点的电流与流过b点的电流流过c点的电流与流过上述两点的电流之间的关系是。

评估与交流】

1、实验中电流表是分三次接入电路中的,为什么没有选用3块电流表直接测量?

2、当电路中两个灯泡不一样大小时,电路中干路的电流和各支路的电流之间有什么关系?

实验六串联电路的电压。

提出问题】如图所示,两个小灯泡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上。

1、ab之间、bc之间、ac之间的电压可能有什么关系?

2、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与总电压之间有什么关系?

猜想或假设】

1、串联电路中的电流是各处相等的,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是否电压也会与电流有相同的规律呢?

2、串联的两个小灯泡能同时发光,说明各部分电路也一定有电压来维持,它们的电压之和是否与电源的电压相等?

设计实验】根据猜想与假设,需要对电路中的ab、bc、ac间的电压进行测量。可以分三次把电压表并联在ab之间、bc之间、ac之间,分别测量这三个电压,比较三个电压值,得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换上另外两个小灯泡,继续用上述实验方法实验,通过多次测量,看看是否有同样的关系。

把三次测量的电路(图2)分别画在下面:

所需器材:干电池两节(或学生电源)、小灯泡两只、开关、电压表、导线。

进行实验】1、 观察实验器材,特别是所使用的电压表的量程及对应的分度值。

2、 按照图9-1所示电路图连接好串联电路。将电压表并联在ab之间,经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测出ab之间的电压u1。将电压值填在实验**中;再将电压表先后改接在bc之间和ac之间,分别测出bc之间电压u2和ac之间的电压u3,填在实验**中。

3、 换上另外两个小灯泡,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第二次测量。

实验数据的记录**:

分析和论证】

通过对实际测量结果的分析回答:

1、 测量结果说明了什么?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

2、 串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是: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之和,即u3= u1+u2。串联电路有分压作用。

3、 将你得出的最后结论与串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进行比较,发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评估与交流】

对自己的**活动进行回顾分析,并思考在**过程中,实验设计有无不合理的地方,操作过程有无失误,测量结果是否可靠。

交流应贯穿于整个**活动中,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也可全班交流。

实验注意事项:

1、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

2、应按一定顺序连接电路;

九年级物理实验教案

实验一 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一 学习目标 1 学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2 学习处理实验数据,进而得出实验结论的方式方法。二 教学重点 天平的使用。三 教学难点 处理实验数据。四 教学方法。导学法。五 教具 天平 砝码 铝块 铁块 木块 刻度尺。六 教学过程设计 实验目的 1 学会使用天平...

九年级物理实验教案

舒兰二十中。物理。实验。教案。九年级物理备课组。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一 实验目的。1 知识与技能。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使学生从实验中领悟比热容是如何影响物体温度的变化的,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2 通过设计 进行实验,让学...

九年级物理实验教案

如何判断电磁铁性教案。提出问题 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猜想或假设 1 可能跟电流的强弱有关。2 可能跟线圈的匝数有关。设计实验 1 制作电磁铁。在一个铁钉上用漆包线绕50匝,在另一个上绕100匝 铁钉上要垫纸,以免碰破漆皮 把它们连接到如图17 1所示的电路里,这就是匝数不同的两个电磁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