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第六单元教案

发布 2022-08-01 18:13:28 阅读 6174

九年级上语文备课组主备教师:穆冬云。

20.《秋水》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1.初步了解庄子的思想及其作品风格;

2.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虚、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及文言句式;

能力目标。在诵读学习中体会河伯这个形象的可爱之处。

德育目标。让学生明白个人的知识见解是很有限的,不能骄傲自满。

教学准备]多**。

素材推荐]1、中华成语画廊《望洋兴叹》。

2、《秋水》朗读flash.

学习过程]一、导入。

对于庄子,闻一多先生曾这样评论:“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他的烙印。他的书成了经典,至于历代文人学者对他的崇拜,更不用提,别的圣哲,我们也崇拜,但哪像对他那样倾倒、醉心、发狂?

”庄子究竟是什么让大名鼎鼎的闻一多先生也崇拜到发狂的地步?下面让我们走进庄子。

二、走进庄子。

(板书:秋水庄子)

问:请同学们谈一谈你对庄子及《庄子》一书的了解。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或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的思想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在认识上走向相对主义。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曾经这样评价他的文章:“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庄子〉道家经典之一,共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自著,外篇、杂篇是庄了的门徒所著。〈庄子〉一书想象奇幻,构思巧妙,言辞瑰奇,善用寓言与比喻,文笔汪洋姿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三、正音以后,齐读。

径(jìng)涘(sì)殆(dài)

四、基础知识预习检查。

分组检查——

1、重要实词。

百川:众多。泾流:直流的水波。 泾:同“径”,直。 两涘:两岸。 旋:掉转。

面目:偏义复词,指面部。 野语:俗语。 闻道百:听说的道理很多。闻少仲尼之闻:听说。

子之难穷:穷尽大方之家:指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

、活用词语。

百川灌河古:黄河今:河流古今异义。

至于北海古:到今:表示另起话题。

于是焉古:在这时今:连词,表结果。

不辩牛马。同“辨”,分辨通假字。

泾流之大,同“径”,直。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形容词作名词,美景活用词语。

少仲尼之闻形容词作动词,小看。

轻伯夷之义者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顺流而东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

3、特殊句式。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宾语前置。应该是“莫若己”。属于宾语前置中的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这一类型。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被动句:见……于,见,被。

状语后置:“于大方之家”后置。

4、成语。望洋向若而叹曰。

望洋兴叹: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贻笑大方:贻笑,让人笑话;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指让内行人笑话。

五、课文分析。

问题一:河伯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

答:欣然自喜——望洋兴叹。

问题二:河伯为什么会欣然自喜?

答: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问题三:既然欣然自喜,为什么会望洋兴叹?

答: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问题四:河伯叹什么?在河伯的感叹中体会河伯这一个形象。

答: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本文中河伯这个形象还是非常可爱的。河伯一开始见到黄河直流的水波这样大,他就开始飘飘然,认为天下间的美景全在自己这里。当他见到大海后,他认识到自己的盲目自大,很快,掉转脸,对海神做自我批评,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他这种很快认识自己错误,勇于做自我批评的精神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要想到,毕竟他是一条大河的神仙啊。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继而进一步论述,在社会上,像我这样的人不在少数。

我曾经听说过,有人小看孔子的见闻,轻视伯夷的大义,开始我不相信,现在看到自己是这样的,那么社会上肯定存在的。

问题五:那么本文通过河伯经历的一件事,这个寓言想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

答:个人的知识见解是有限的,如果骄傲自满,难免会贻笑大方。

问题六:“秋水”这个题目只是取课文的前两个字,那么根据你的理解,给本文换个题目。

1、在我们古典文学中,有哪些富有哲理的小故事?

六、小结。庄子的寓言博大精深,人人都可能从不同的视角读出不同的意味。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正如一位评论家所说:“庄子的思想像燃烧千年的精神圣火,照亮了许多作家的人生之路;庄子的人格像一堆精神篝火,烘烤着现代人潮湿的心灵。”[板书设计]

秋水。庄子》

欣然自喜自大。

望洋兴叹自叹。

贻笑大方自愧。

教学后记:21.愚公移山。

列子。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列子》及其作者,掌握文中难解的字、词、句,能读准“仞。

畚、孀、龀、厝、陇”等字。

能力目标:学会辨认一词多义和通假字,能口述故事,流畅翻译全文,能概括寓意。

情感目标: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设想

鼓励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切磋,参照注释疏通全文,再指导学生口述故事,落实课文翻译;接着通过学生质疑、教师设疑的方式,细研课文,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讨论氛围中,感悟到愚公精神的可贵及其现实意义;然后以完成文后练习的方式,巩固文中涉及的一词多义及通假字;最后,在学生读懂、

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熟读并背诵全文。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文中难解词句,疏通全文,熟读背诵。辨析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难点: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四、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了解《列子》及作者,掌握文中的字、词、句和通假字。让学生在参。

照注释疏通课。

文内容的基础上做到口述全文。

第二课时本课时通过学生课堂讨论的方式感悟愚公精神的可贵及其现实意义,指导学生做。

到熟读并背诵全文。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一、预习。

熟读课文,读准字音,看注解试译全文。

二、导入。从“杞人忧天”说起。《列子》一书,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列子,名御寇,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三、研读课文。

1.朗读课文。

2.翻译课文。

3.方法指导。

1)加。文言词以单音节为主,而现代汉语则以双音工为主,有些文言词的基本意义保留至今,只需在原词上加一个字,变成现代的双音节词,如“方”即“方圆”指面积。

2)改。有些文言实词至今已不用了,可以改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语来代替,如。

3)补。文言文中通常有省略主语、介词宾语和量词等,所以翻译时,必须补出,如:“二山”即两座山。

4)调。文言文的语序有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翻译时需要调整。如,“甚矣,汝之不惠”这是谓语提前的倒装句。

5)省。文言文中的发语句,即句首的助词,或句中的语气助词,如果省略后的影响原意的可省去。

四、小结。1.词性活用。

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

2.通假字。

汝之不惠始一反焉一厝朔东。

五、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一。

思考课后练习二。

第二课时。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翻译了课文,大致理解了课文的意思,这节课,我们再来细读课文,深入分析,研究课文所蕴含的思想内容。

二、研读分析。

1.同学自己细读课文,可分角色朗读。思考下面问题。

1)愚公之妻和智者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否相同。

2)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有何作用。

3)愚公移山要而对哪些困难。

4)文中两个人物的名字以“愚”“智”对举,有什么深意。

5)讨论本文的寓意。

2.讨论归纳。

提示:1)愚公之妻是从献疑的角度说的,带有关心的语气,并提出了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客观难题,但并不反对移。而智叟则是讥笑和责难,阻止其移山。

2)体现了愚公移山的决定得到众人的拥护。

3)两山非常大;人力有限;工具简陋,运土路途远。

4)愚——智——

5)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

三、写法点评。

1.对比:愚公——智者京城氏之子——智者。

2.烘托:山之高大,运土路程远——移山不易;山神之惧,天帝之感——愚公决心之坚。

四、学生质疑。

五、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一。

2.读了这则寓言,有什么感想?就本文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列子》(寓言)

不利条件有利条件

方七百里,高万仞——山之高大杂然相许——家人的支持

年且九十——年龄之高往助之——邻人的参与

叩石垦壤,箕畚一工具之简陋

子孙荷担者三夫——人力之单薄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路途之遥远

笑而止之——智叟之嘲笑子子孙孙无穷匮而山不加增一愚公发展的观点

对比衬托———

寓意:表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以坚韧不拔的毅力顽强改造自然的精神。

教学后记:22.扁鹊见蔡桓公。

韩非。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文言文中一些常用实词的词义。

能力目标: 了解本文叙事层次分明的特点,体会人物的鲜明个性。

情感目标:理解这个故事的寓意,学习做人的方法。

重点、难点。

1.理解本文的寓意。

2.学会多角度地解读文本。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预习。

1.诵读课文,读准字音。

2.看注解,试翻译课文。

二、导入。解题:本课节选自《韩非子·喻老》“喻老”,意思是用比喻来说明老子的观点。作者叙述扁鹊见桓公的故事,本意说明老子“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这一观点的。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请学生注意预习中划出生字注音是否正确。

2.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教师点评。

3.本文是如何记叙扁鹊和蔡桓公见面的情形?填写下表:

论题一:鹊在第四次见到桓侯时,为什么“还走”?最后,扁鹊为什么要离开蔡国,逃到秦国去?

论题二:头脑风暴的形式说说扁鹊和蔡桓公各自的性格特征。

论题三:桓公的病开始并不严重,为什么后来会变得无法医治?从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扁鹊逃到秦国去是为了避免惨遭**,这体现了他的机警果断,也从侧面反映出蔡桓公为人的蛮横与残暴。论题二:扁鹊——医术高超,尽职尽责,机警果断;蔡桓公——刚愎自用,讳疾忌医,蛮横残暴。

论题三:启示如有病须早治,切勿讳疾忌医;对待缺点错误,应该防微杜渐;不可主观猜忌,切勿拒绝忠告;要避免祸患,必须见微知著,及早加以提防等等。

九年级上第六单元提纲答案

泉州实验中学九 上 第六单元提纲答案。20 秋水 一 为加点的字词注音。灌 gu n 泾流 j ng 涘 s 渚 zh 殆 d i 且夫 f 二 文学常识,文体知识。1.庄子,战国时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名周,宋国蒙人。与老子合称为 老庄 庄子 是庄周和他的门人 后学者所著。它是一部哲学著作,但具有...

九年级上第六单元练习题

陈涉世家 基础演练。一 基础知识。l.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鸿鹄 h 烹食 p n 社稷 j 徇 x n b.辍耕 chu 罾 z n 笞 ch 垤 zh c.砀 d n 嗟乎 ji 適戍 zh 蕲 q d.闾左 l 谯 qi o 柘 zh 篝火 u 2.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苟富贵...

八年级上第六单元教案

第一课时起始课 一 文言文阅读。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朗诵文言文能力。2.学生积累文言字词和文学常识。3.培养学生预习文言文的能力。教学步骤。一 朗诵。1.依次朗诵四篇文言文,可以采用教师示范朗读 个人朗读 齐读 赛读等多种形式。2.每篇文言文要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二 译读。1.学生结合注释,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