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溶液的形成》学习型教学案

发布 2022-07-29 16:49:28 阅读 2114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第1学时)《学案》

活动一:观察食盐的溶解。

思考:1、食盐颗粒为什不见了?

2、想一想,这杯食盐水的上部、中部和下部,任一处,是否都一样咸?

3、如果把得到的食盐水密封,保存一个月、一年、两年……你猜测会不会从中析出食盐颗粒来?

活动二:阅读:课本p58-59页相关内内容。

小组讨论:氯化钠溶液的形成、组成和特征。

体会感知,形成概念。

溶液:1、定义:由。或。物质。

到另。物质中,形成的。

的。2、组成:溶质:被。

的物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物质)

溶剂:能。其他物质的物质。(起到溶解作用)

注意:(1)溶质和溶剂均可以是固体、液体或固体。

(2)固体、气体分别溶于液体时,液体为溶剂。

(3)两种液体相互溶解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但当其它液体和水相互溶解时,水为溶剂。

(4)通常没有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水溶液,即溶剂是水。

(5)常见的溶剂有水、酒精、汽油等,水是最常见的溶剂。

各组分之间的质量关系:m溶液=m溶质+m溶剂。

3、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其中,均一性是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和成分均相同(如一瓶溶液中,上下左右等各部分的密度都是一样的);稳定性是指在条件不变(即温度、压强等不改变,溶剂不蒸发等)的情况下,溶液中的溶质永远不会析出(即溶质与溶剂永不分离)。

活动三:阅读课本p59右侧蓝框内的内容。

小组讨论:悬浊液、乳浊液的形成、及特征,并与溶液进行对比,看看有什么异同点。

体会感知,形成概念。

、定义:悬浊液: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水里形成的不均。

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乳浊液:不溶性的小液滴分散到水里形成的不均。

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2、特征:不均。

一、不稳定、混合物。

多识一点:乳浊液和悬浊液统称为浊液<根据被分散物质的存在状态进行分类》(即浊液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不均。

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3、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异同点。

溶液。悬浊液。

乳浊液。不同点。

均一性、稳定性。

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分散在水中,不均。

一、不稳定。

不溶性的小液滴分散在水中,不均。

一、不稳定。

共同点。混合物。实。例。

食盐水、蔗糖水、葡萄糖溶液、空气、碘酒等。

泥水、稀饭。

油水混合物、奶。

活动四:**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思考:小芳认为:溶液的温度变化了,说明物质在溶于水时可能从水中吸收了能量,也可能向水中释放了能量。你同意她的观点吗?

活动五:阅读课本p60页第1段内容。

小组讨论: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变化的原因。

体会感知,得出结论。

溶解过程中发生的两种变化:

(1)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

(2)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

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时吸收的热量。

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时放出的热量。

溶液的温度。

如:氯化钠、蔗糖溶解于水。

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时吸收的热量。

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时放出的热量。

溶液的温度。

如: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钾固体、浓硫酸等溶解于水。

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时吸收的热量。

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时放出的热量。

溶液的温度。

如:硝酸铵固体溶解于水。

活动六:阅读课本p60页第2---3段内容。

体会感知:溶液对于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和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谈一谈:自然界中和生产生活中对溶液的应用。

活动七:交流共享。

说出你知道的:日常生活中哪些事例分别运用了对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混合。

分离:例如,农村把稻谷加工成大米时,常用筛子分离大米与糠;农村做豆腐常用纱布袋将豆腐渣与豆浆分离;在淘米时,常用倾倒法将洗米水与大米分离;当水中混有较多油而分层时,用吸管可逐渐吸出上层的油;当铁屑和铜屑混在一起时,可用磁铁分离等。

提纯:提取海带中的碘、从海水中提取食盐、从海水中提取溴、淡化海水、还有各种化学物质的精制:粗盐制精盐、无水酒精的生产等。

混合:配制农药,制饮料,炒菜,调味道等。

活动八:(1)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将油和水混合的更加均匀,且放置更长的时间也不会分层?

(2)观察乳化现象,并阅读课本p61内容。

体会感知,形成概念。

(1)乳化现象:能使乳浊液中不易溶于水的小液滴更好的分散在水中,形成不易分层、比较稳定的混合物的现象。

(2)乳化剂:能使乳浊液稳定的物质。如:洗洁精、洗衣粉、洗发液、肥皂等。

(3)乳化作用:乳化剂所起的作用。乳化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石油、树脂、化妆品、药物、乳制品、食品、涂料等的生产过程都与它有关。

活动九:阅读“多识一点”

了解“洗发液是怎样去污的”。

我来试一试:

.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 )

形成悬浊液的是(

)形成乳浊液的是(

a.蔗糖。b.面粉。

c.食盐。d.酒精。

e.泥土。f.牛奶。

g.汽油。h.植物油。

i.味精。j.白醋。

2.溶液的基本特征是( )

a.含有溶质和溶剂。

b.其组成中一定含有水。

c.具有无色及透明性。

d.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3.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同液体的混合物一定是溶液。

b.无色澄清液体一定是溶液。

c.只有固体能做溶质。

d.溶液的各部分性质均相同。

4.区分下列溶液体系中的溶质和溶剂。

序号。溶液。

溶质。溶剂。

序号。溶液。

溶质。溶剂。食盐水。

白酒。糖盐水。

碘酒。石灰水。

5ml汽油与10ml食用油相互溶解。

硫酸铜溶液。

5ml食用油与10ml汽油相互溶解。

5.乳浊液和悬浊液都不稳定的原因是(

a.液体里分散着的是大量分子集合体。

b.液体里分散着的是固体小颗粒。

c.液体里分散着的是液体小颗粒。

d.分子集合体的直径小于分子而大于原子。

6.(xx•枣庄)用如图所示的密闭实验装置,能使液面a比液面b高,过一段时间又回到持平的一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

a.食盐和水。

b.锌和硫酸。

c.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d.硝酸铵和水。

7.市场上有一种“冷敷袋”,其主要成分由水和物质a组成,使用时只要将水和物质a混合,轻轻摇晃,就可作冰袋使用。其中物质a可能是。

a.氯化钠。

b.硝酸铵。

c.氢氧化钠。

d.氧化钙。

8.很多化学反应都在溶液中进行的主要原因是( )

a.反应速率快。

b.易于操作。

c.不需加热。

d.设备简单。

9.(xx大连)用下列物质清洗油污时,发生乳化现象的是( )

a.汽油。b.氢氧化钠溶液。

c.加洗涤剂的水。

d.热水。0.要使乳浊液由容易分层变得不易分层,应采取的措施是(

a.多加一些溶剂。

b.再加入另外的溶剂。

c.加入适量的乳化剂。

d.升高温度,必要时加热至沸腾。

1.(xx•常州)风和日丽的假日,同学们相约去湖边烧烤。小谭清洗餐具时使用了洗洁精,利用其作用将餐具洗得更洁净。

2.(xx山东滨州)关于溶液和乳化的下列说法这种错误的是(

a.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

b.溶液是均。

一、稳定的混合物。

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乳化现象。

d.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九年级化学《溶液的形成》学习型教学案

学习永无止境。学习目标 1 知道物质在溶解时长伴随着温度的变化。2 了解常见的乳化现象。侯课 请同学们把书本准备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准备上课。教学过程 一 板书课题并出示目标。师 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溶液的形成 一 二 先学 一 根据 实验的实验方案,引导学生进行同步实验。根据实验所给的仪器和...

九年级化学《溶液的浓度》学习型教学案

学习永无止境。学习目标 1 熟记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会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2 熟记用固体配制溶液与用浓溶液稀释配制溶液的区别。侯课 请同学们把书本准备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准备上课。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并出示目标。二 先学 一 投影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教材p42 44内容,熟记以下知...

九年级化学《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

2018年九年级化学 溶液的形成 教学设计。2018年九年级化学 溶液的形成 教学设计。一 教学设计思路。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化学药品中认识一些溶液的实例。通过对物质溶于水等实验现象的观察 描述 分析,理解溶解的过程及溶液 溶质 溶剂的概念。学生通过水和油的小实验,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