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课内训练

发布 2022-07-23 01:38:28 阅读 5575

2023年秋季学期。

学校班别姓名分数:

一、 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直接写在题中的横线上)

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度之比是2:3:4,周长为36cm,则最大的边长为。

2.在⊿abc中,∠a = 34,∠b = 72,则与∠c相邻的外角为___

3.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2倍,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___

4.n边形的每个外角都为24°,则边数n为___

5.已知,如图,ad=ac,bd=bc,o为ab上一点,那么,图中共有对全等三角形.

6.如图,△abc≌△ade,则,abe若∠bae=120°,∠bad=40°,则∠bac

7.△abc中,∠c=90°,ad平分∠bac交bc于点d,且cd=4cm,则点d到ab的距离是___

8.如图所示,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ef折叠后,点d,c分别落在d′,c′的位置.若∠efb=65°,则∠aed′等于___

9.如图所示,已知等边△abc中,bd=ce,ad与be相交于点p,则∠ape是度。

10. 如图所示,已知在△abc中,∠a=90°,ab=ac,cd平分∠acb,de⊥bc于e,若bc=15 cm,则△deb的周长为 cm.

二、仔细选一选:(每小题3分,共30分,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1.等腰三角形中,一个角为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为( )

a.150° b.80° c.50°或80° d.70°

1 2.下面四个图形中,线段be是⊿abc的高的图是( )

13.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2 cm ,3 cm,5 cmb. 3 cm,3 cm,6 cm

c. 5 cm,8 cm,2 cmd. 4 cm,5 cm,6 cm

14.已知:如图所示,ac=cd,∠b=∠e=90°,ac⊥cd,则不正确的结论是 (

a.∠a与∠d互为余角

b.∠a=∠2

c.△abc≌△ced

d.∠1=∠2

15.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6,则它的周长等于 (

a. 12 b. 12或15 c. 15 d. 15或18

16.如图所示,亮亮书上的三角形被墨迹污染了一部分,很快他就根据所学知识画出一个与书上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完全一样的依据是( )

a. sss b. sas c. aas d. asa

17.三角形一个外角小于与它相邻的内角,这个三角形是( )

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属于哪一类不能确定。

18.如图所示,be⊥ac于点d,且ad=cd,bd=ed,若∠abc=54°,则∠e=(

a.25° b.27° c.30° d.45°

19.如图,在cd上求一点p,使它到oa,ob的距离相等,则p点是( )

a.线段cd的中点与ob的中垂线的交点。

与cd的中垂线的交点 与∠aob的平分线的交点。

20.如图,op平分,垂足分别为a,b.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

a. b.平分

c. d.垂直平分。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满分40分,解答必须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21.(8分)如图,在⊿abc中,∠b = 50,∠c = 70,ad是高,ae是角平分线,求∠ead的度数。

22.(8分)已知:如图,a、c、f、d在同一直线上,af=dc,ab=de,bc=ef,求证:△abc≌△def.

23.(8分)已知ab∥de,bc∥ef,d,c在af上,且ad=cf,求证:△abc≌△def.

24.(8分)如图,a、d、f、b在同一直线上,ad=bf,ae=bc, 且 ae∥bc.说明:(1)△aef≌△bcd;(2) ef∥cd.

25.(8分)已知:如图,ab=ac,bdac,ceab,垂足分别为d、e,bd、ce相交于点f,求证:be =cd.

八年级数学课内练习

上海农场学校八年级自主练习册。数学 课内部分 2013学年第一学期。班级教师。姓名学号。16.1 二次根式 第一课时 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日期。习题a 1 设x是实数,当x满足什么条件时,下列各式有意义?2 计算 3 求下列二次根式的值 其中。其中m 5 4 设分别是三角形三边的长,化简 习题b4...

八年级数学课件

一 教材分析。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式方程是初中代数的重要内容,是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在此之前学生已熟练地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分式四则运算等有关知识。本节知识既可以看作分式有关知识在解方程中的应用 也可看做是一元一次解法的拓展延伸。为今后学习分式方程的应用和函数等问题奠定了基础。具有承上...

八年级数学课件

此函数图象也经过的点是 a.3,2 b.3,2 c.2,3 d.6,1 考点 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专题 函数思想。分析 只需把所给点的横纵坐标相乘,结果是 1 6 6的,就在此函数图象上 解答 解 所有在反比例函数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的积应等于比例系数,此函数的比例系数是 1 6 6,下列四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