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作业

发布 2022-07-18 00:42:28 阅读 8119

专题5作业。

1、学校心理咨询的基本模式有哪些?

答:学校心理咨询的基本模式有四种。

1)指导模式。指导模式是学校心理咨询中最早形成的一种理论模式,其基本特征是强调对学生特质的了解,力图充分发挥咨询者对学生成长的理性导向功能**模式。

2)**模式。**模式是在对心理偏常学生的咨询、**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其基本特征是从临床心理**的观点出发来看待咨询过程,把当事人看做是心理偏常的求诊者,咨询师运用多种临床方法,并积极发挥**对象的作用,以促进其心理功能的恢复和协调。

3)发展模式。发展模式是学校心理咨询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转折。其主要特征是强调了解个体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特点,关注正常个体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任务和应对策略,重视智力潜能的开发和各种经验的运用,重视心理冲突和危机的早期预防和干预,帮助个体调动潜能,获得最优化发展。

4)社会影响模式。社会影响模式是当前咨询过程中最富有影响的理论模式之一,其基本特征是从人际交往和社会因素方面**有效咨询的条件和途径。该模式注重各种社会因素对咨询过程及其结果的影响,尤其是语言、社会角色、文化差异、价值观念等因素,重视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社会环境及个体社会化结果对咨询过程的影响。

2、学校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教育性原则。教育性原则是指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帮助学生端正看问题的角度,调整看问题的方法,建立积极的思维模式。

2)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在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选择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及实施形式时,考虑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

3)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是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心理健康教育是助人自助的活动,心灵的成长与发展只有在个体自觉、自动、自主、自知的情况下才可能卓有成效。

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也应尊重学生心理特点,满足学生独立自主的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以主体的身份直接参与其中。

4)差异性原则。差异性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既要面向全体,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还应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灵活多样、富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具体问题。

5)活动性原则。活动性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应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在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活动中,发挥活动优势,注重活动过程的教育作用,通过活动促进学生发展。

6)保密性原则。保密性原则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有责任对学生的个人情况以及谈话内容等予以保密,从道义和法律的角度保护学生的名誉和隐私。保密性原则是心理健康教育极其重要的原则,它是鼓励学生与教师建立相互信任的根本基础,是对学生人格的最大尊重,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遵循的职业操守。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从学生角度出发,最大程度地保护学生隐私,保障学生权益。如遇极特殊情况,如事关学生自身或他人生命安危,方可打破保密原则。

3、简述学校心理咨询的过程。

1)初步建立咨访关系。咨访关系本质上是发生在咨询师和当事人之间的动态联系,是一种职业性的新型的人际关系,对当事人来说是一种富有建设性的亲密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教师在咨询开端就应注意和来访学生建立平等、真诚、信赖的人际关系。

2)搜集主要信息。在初步建立良好咨访关系的基础上,心理健康教师要注意搜集来访学生的主要信息。这些信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来访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民族、家庭住址或****、个人成长史、身体健康状况、学习状况、有无重大生活事件发生等;二是来访学生的基本心理特征,如人格特征、能力状况、兴趣爱好、人际交往风格、归因风格及应对方式等;三是来访学生的当前心理状况,这是信息搜集的核心内容。

3)确立咨询目标。咨询目标为咨询指明了方向,也是制定咨询方案的基础和评估咨询效果的依据。心理咨询的目标应符合以下要求:

目标属于心理学性质,目的是解决心理问题。目标应是积极的富有建设性的,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目标应是咨访双方均可接受的。

目标应是多层次统一的,既有终极目标又有阶段性目标。目标应是具体可行的,具有可操作性。

4)制定咨询方案。依据咨询目标,心理健康教师应进一步制定咨询方案。制定咨询方案时,要考虑来访学生的问题性质和个人情况,同时综合考虑和把握不同咨询流派的常用技术,为学生量身定做咨询方案。

5)实施具体指导。在执行咨询方案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督促学生发生改变。由于心理现象的复杂性、多变性,也由于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可能其行为易出现反复。

心理健康教师应发挥支持者、督促者的作用,切实保证咨询方案的实施。

6)评估咨询成效。这是咨询过程的结束阶段。心理健康教师在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评估目标收获并妥善结束咨访关系。

咨询中可能有些问题能够较快得到解决,较易看到成效;而有些问题则需要结合来访学生、旁观者(朋友、家人,或其他教师)、咨询人员等多种评定途径,最好还能进行跟踪随访。咨询究竟成效如何,最直接的方式是由来访学生口头报告自己的心理成长或行为改变。

4、学校心理咨询主要有哪些理论流派?其主要观点是什么?

1)精神分析流派。精神分析流派是心理学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流派,作为现代心理**的基础,其深远影响不止在于心理学领域,甚至辐射到20世纪西方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及社会生活领域。精神分析流派经历了艰难崛起、辉煌鼎盛和渐趋衰落的发展历程,其代表人物弗洛伊德所提出的人格动力说、人格构成说、人格阶段论等重要理论也曾经一度对心理**产生重大影响,其创立的自由联想、释梦等技术直到今天仍在临床**中得以运用。

在学校心理咨询中,尤其需要重视其人格构成说。

弗洛伊德认为,个体人格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即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代表个体的一切原始冲动和本能欲望,它“就像一口沸腾着本能和欲望的大锅,……急切地寻找发泄口”。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

因此,它的活动方式是“快乐原则”。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在个体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社会要求而形成的,其活动方式是“道德原则”。自我集多重任务于一身,既要反映本我的欲望,又要分析客观现实,还要受到超我监督,最终斟酌利害关系,既满足或部分满足本我欲望,又能在现实条件下保护自己不受损害。

因此发展出心理防御机制,即习惯化的反应方式。弗洛伊德认为,只有三我和睦相处,保持平衡,人格才会健康发展。一旦三者吵架,引起失调,就会导致神经症的发生。

2) 行为主义流派。行为主义流派有着鲜明的**特色,它强调以行为为中心,认为一切心理障碍都是不适应的行为,不适应行为如同适应行为一样,也是习得的,即个体是通过学习获得了不适应行为。因此,行为主义流派把行为本身的改变作为**的目标,而不像精神分析流派那样去挖掘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

行为主义流派也不像精神分析那样注重个体的早期经验及生活史,而是强调当事人目前的问题,着眼于可以改变当前行为的环境因素,分析如何重新安排这些因素来消除不适应行为。行为主义流派强调当事人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强调利用当事人的积极作用以习得新的适应行为。

在其理论基础上,行为主义流派认为**一般包括行为评估、**和随访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行为评估分为两步,第一步是鉴别出问题行为,第二步是对问题行为进行分析,考察行为的前导事件、结果行为和行为后效。第二阶段的**过程包括确定目标行为,选择具体方法技术,实施**计划等。

第三阶段是对当事人进行随访。

3) 人本主义流派。人本主义学派具有强烈的人本主义倾向,认为应该从健全发展的人身上去观察人的基本属性,人性本善,人天生就有自我实现的趋向。人本主义流派反对教育的、行为控制的**倾向,提出“以人为中心”**,认为个体应该而且能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在咨询过程中应当给予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充分信任当事人,重视发挥当事人身上蕴含的巨大的积极向上的驱动力量,主张由当事人主导**过程,咨询师做当事人的朋友和伙伴。

人本主义流派的自我理论是其关于心理失调理论的基础。罗杰斯认为,自我不等于自我意识,而是自我知觉与自我评价的统一体。它的构成主要包括三部分,即个人对自己的知觉和与之相关的评价,个人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知觉和评价,个人对环境各方面的知觉及自己与环境关系的评价。

罗杰斯认为,在自我形成的过程中,儿童的行为逐渐受到内化了的社会价值规范的指导,而逐渐放弃按照自己天生的机体估价过程去评价自己的经验。这样,儿童真实的、天然的自我就和经验之间出现了不一致。换言之,个体会意识到“我(本来)是这样”,同时却又根据社会价值规范告诉自己“我不应该是这样”。

如果个体不能通过防御过程来避免焦虑,维护自我的完整性,就会产生心理失调。因此,以人为中心**的**目标就是“去伪存真”,即引导当事人从面具后面走出来,变成真正的自己。用罗杰斯的话来说,咨询应该使当事人“变得愈来愈接近他真正的自己。

他开始抛弃那用来应付生活的伪装、面具或扮演的角色。他力图想发现某种更本质、更接近于他真实自身的东西。”

4) 认知行为流派。心理咨询中的认知行为流派是伴随二十世纪。

六、七十年代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发展而形成的。其理论假设是认知、情绪和行为有明显的交互作用,其中个体对事物的认知至关重要。个体在生活中总是以自己独特的认知方式来感受、理解、评价周围事物,并据此做出相对固定的行为反应方式。

如果认知评价中存在错误和歪曲的成分,就有可能产生各种不适应行为和不良情绪。因此,适应不良的行为与情绪,都源于适应不良的认知。认知行为流派的具体**很多,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埃利斯的理性情绪行为**和贝克的认知**。

埃利斯的理性情绪行为**(简称rebt)认为人的感知、思维、体验和行动是互相联系的整体,但更强调理性、认知的作用,认为我们对事物的不同想法会导致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而在这些想法后面,是我们对某些事物的共同观念,即信念。信念可以分为理性信念和非理性信念。

理性信念引起我们对事物适当、适度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而非理性信念则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非理性信念主要有三个特征:

1)绝对化要求。通常以“必须”、“应该”来表述。

2)过分概括化。即以一当十,以偏概全,对自己或他人有不合理评价,稍有不足即认为一无是处、一钱不值。

3)糟糕至极。认为一件不好的事情如果发生将会非常可怕、十分糟糕,如同一场灭顶之灾。rebt的**核心即对非理性信念进行质辩。

人们通常把rebt的**技术概括为abcde。其中a是指引起不良情绪的诱发事件,b是指对该事件的非理性信念,c是指由此导致的不良情绪和行为后果,d指对非理性信念进行辩论,逐一反驳,e指信念改变后产生的行为后效。

贝克的认知**认为心理障碍的产生是通过认知加工,在歪曲或错误的思维影响下促成的,因此**的重点在于矫正当事人的认知(思维歪曲)。改变错误的思维模式可通过以下步骤:

1)引导当事人认识到适应不良的思维和观念。

2)注意无效的观念模式的反复出现,布置自动思维每日记录表(家庭作业)。贝克认为,错误思想常常是不知不觉地、习惯地进行的,如同一股持续的意识流,因此将其称作自动思维。

专题五作业

就 装满昆虫的衣袋 这节课,从教学流程的设计,到教师的提问 学生的学习活动 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等不同角度,自选一个观察视角,进行课堂观察,并写一份不少于的观课报告。方法提示。回顾本专题和前几个专题中,群组成员观课评课的分工情况,根据高年级阅读教学的的特点,自己确定一个观课角度 听课时观察教师或学生的获...

专题五作业

对物质的溶解度一课的见解。莱阳市府前中学卢秀红。本课例的主要流程是 1 游戏比高低,得出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比较。2 提出问题 食盐和蔗糖在水中的溶解能力。3 猜想假设 一样大 食盐大于蔗糖 蔗糖大于食盐。4 讨论方案 得出需要同种溶剂,温度,溶剂的量。溶液达到饱和。5 实验操作 学生交流自我的方案。...

专题五作业

在专题一中我所选择的是交通这个单元话题,下面是基于此话题的对话教学设计 一 warming up 1 导入 歌曲 train is coming 导入,并且在歌曲中复习着有关的交通工具的单词。2 复习 听一听 猜一猜 让孩子听交通工具的声音来猜相应的单词。3 look at the picu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