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世界的气候

发布 2022-07-15 09:59:28 阅读 4248

本章重点: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尤其是三圈环流。

2、各种气候的分布、特征及成因。

一、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纬度对气候的影响。

赤道带:南北纬10度之间占地表总面积17.36%

热带: 10度~25度之间 12.45%×2

副热带: 25度~35度之间 7.55%×2

温带: 35度~55度之间 12.28%×2

副寒带: 55度~60度之间 2.34%×2

寒带: 60度~75度之间 5%×2

极地带: 75度~90度之间 1.7%×2

2、大气环流的影响。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

三圈环流及气压带和风带的成因。

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的影响:

风带的影响: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季风环流的影响。

季风的概念: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方向交换的风。

季风的成因。

海陆势力差异:

气压带和风带的南北移动:

高大地形的影响:

3、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4、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5、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随海拔的增高,气温下降。

山地迎风坡形成多雨区,背风坡形成少雨区。

阻挡不同性质的气团运行。

二、世界气候的主要类型。

1、热带雨林气候。

分布。基本特征。

主要成因。2、热带干湿季气候3、热带沙漠气候4、热带季风气候。

5、热带海洋性气候6、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 7、温带海洋性气候。

8、温带季风气候。

9、温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10、**带湿润气候 11、**带季风气候。

12、地中海式气候13、**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14、亚寒带针叶林气候15、极地苔原气候 16、极地冰原气候。

17、高山气候。

三、气候分布规律。

1、纬向地带性。

所谓纬向地带性是指气候带基本上沿纬线方向延伸,环绕地球呈带况分布,主要是由于辐射因素形成的不同的风带和热量带而形成的。

从赤道到极地,可以依次划分为:热带、**带、温带、亚寒带、寒带等几个基本的气候带。这些气候划分的标准较多,现在一般采用等温线来划分,首先将全球划分为寒、温、热三带。

寒带。森林分布界线10℃最热月。

温带。热带植物分布界线15℃(18℃)最冷月。

热带。然后在各带中划分为亚带,如:

亚寒带。温带温带---最热月18℃

**带---最冷月0℃

最后根据具体情况,各亚带还可以继续分,如:温带可以划分为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带可以划为北**带、中**带、南**带等。一般在世界地理中只要求划分到亚带就可以了。

2、气候的非纬度地带性。

非纬度地带性。

非纬度地带性:所谓非纬度地带性,就是指气候类型的分布偏离纬线方向。引起气候的非纬度地带性分布的因素主要有海陆分布、洋流、大气环流等。

a、海陆分布。

海陆分布以及由此引起的海陆间气温、气压、风向、降水等随季节的变化,产生了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基本差异,尤其是在中纬度地区,同一气候带内可以明显区分出西岸、内陆、东岸三种不同类型的气候。一般来说由海洋到内陆气候的海洋性减弱,大陆性则逐渐增强。

b、大气环流与洋流。

前面已讲过大气环流与洋流的影响,但实际情况还要复杂一些,如大陆东岸和西岸同是濒临海洋,气候却截然不同,有的具有大陆性,有的具有海洋性,还有的是海洋性与大陆性的混合型或过度型,这主要是由大气环流所引起的海风向背决定的,同时沿岸洋流的性质、地形等因素也产生很在的影响。

一般来说,盛行风带以及季风盛行风向的迎风岸气候的海洋性特征较显著,背风岸气候的大陆性较显著,同样在暖流经过的地方以及山地的迎风坡,气候的海洋性特征较显著,背风坡和寒流经过的地方则大陆性较显著。

由此可以看出,在同一纬度的不同地区其气候特征及类型也存在着很在的差异,偏离纬线方向。

但是气候的非纬度地带性总是离不开纬度地带性,所以地带性与非地带性是统一的,非地带性是建立在纬度地带性的基础上的。

中纬度大陆东西两岸气候的差异。

气候的非纬度地带性在中纬度地区特别突出,在低纬和高纬地带,尤其是在赤道多雨气候、极地长寒气候、极地冰原气候分布区域,气团冷、暖比较稳定,变化不大,而气候的海洋性和大陆性不明显,东西岸的气候差异也不大,而中纬度地区则是冷、暖气团交替控制的区域,气温、降水等季节性变化都十分明显,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在东西岸之间对比突出。

产生中纬度大陆东西两岸气候不同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大气环流,二是洋流。

下面就详细讲一下中纬度大陆东西两岸气候差异规律。

a、洋流。同纬度大陆东西两岸洋流性质是不同的,大约以北纬40度为界,大陆东西两岸所得的热量就不同。

b、大气环流。

不考虑季风环流的情况下。

冬季:在北纬30度以北为西风,给西岸带来丰富降水,而大陆东岸雨水稀少。

在北纬30度以南是东北信风给大陆东岸带来丰富降水,而大陆西岸降水稀少。

夏季:夏季北半球整个气压带和风带北移。

北纬40度以北为西风,给西岸带来丰富的降水,而大陆东岸降水稀少。北纬40度以南为东北信风,给东岸带来丰富降水,而西岸降水稀少。

由此可知,大陆东西两岸气候不同,同一岸的高低纬度的气候也不同,这是在没有考虑季风的情况下讨论的,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在考虑季风环流的影响下的情况。

在考虑季风环流后,大陆东西两岸的降水又有所不同,有些地区的降水是季风带的,气候类型也发生也变化。

3、气候的垂直地带性。

高山地区主要是阻挡气流的运行,山地南北、东西气候有所不同,其次高山本身也其有独特性,气温、降水都随山地高度有规律的变化。所以从山脚到山顶的气候的地带性与水平上的纬度地带带大致一致,可谓“一日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但从低纬到高纬的纬度地带性与从山脚到山顶的垂直地带性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第。一、从低纬到高纬和从山脚到山顶尽管气温在下降,但原因不相同,纬度增高是由于得到太阳辐射能量减少,而垂直地带性是由于海拔增高而气温降低。

第。二、气温年较差不同,水平气候带从低纬到高纬的气温年较差是递增的,而垂直气候带则是随海拔增高气温年较差而减小。

第。三、垂直气候带的温度梯度大得多,而水平气候带温度梯度小一些。

第。四、降水不同,水平气候的降水是决定于大气环流与海风向背,而垂直气候带降水则不同,它是决定于山体的不同高度。

第二章第二节气候

实验中学五部绿色课堂教学模式导练案。1 学习目标 1.掌握我国的气候特征。重点 2.掌握我国主要气候类型及特征。3.理解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难点 一 导入部分 二 自主学习部分 结合图2.24,说说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我国气候的主要类型有哪些?这些气候类型的特点有何不同?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

第二章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学案

跟踪练习 1 关于我国旱涝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夏季风势力强,我国南涝北旱 夏季风势力弱,我国北涝南旱。夏季风势力强,我国南旱北涝 夏季风势力弱,我国南涝北旱。abcd 2 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 夏季风与南下冷空气交锋形成的锋面雨带 月份徘徊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可达1月之久形成梅雨 b 冬季风使我国冬季...

2 2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第一课时

第二章第二节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第一课时 问题导读解决训练 评价单。班级 组名 姓名 设计者 刘国庆审核人。学习目标 1 学会读我国1月 7月平均气温图,从而归纳我国冬季 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2 初步学会分析我国冬季 夏季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3 知道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及其依据。知识链接 北半球,通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