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数学下册菱形教学设计

发布 2022-07-09 14:01:28 阅读 5905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19.2.2菱形的性质。

姓名:学科年级: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9.2节。菱形的性质是八年级下数学的重点知识,也是整个初中数学的重点知识,更是正方形的性质和菱形的判定的重要基础。

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小组合作,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进一步培养数学说理的习惯与能力。《菱形》是初中几何中综合性非常强的一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线、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矩形等有关知识及简单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等平面几何知识,并且具备有初步的观察、操作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节课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续,又是对平行四边形、、矩形进行综合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王金川。八年级。

工作单位:教材版本:

定西市安定区交通路中学。

人教版。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菱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并会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2.理解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的联系和区别。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菱形有关性质、判定重要条件的过程。

2.在观察中寻求新知,在探索中发展推理能力,逐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菱形的性质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运用菱形的性质,锻炼克服困。

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三、学情分析。

我校学生基础不是很好,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弱。推理能力较差,对复杂问题,认识上还存在着局限性,还不能从整体上认识事物。

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和矩形的性质已学过,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小组合作经验,已初步掌握说理的一般方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建模的能力还不强。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情景创设策略:通过生活中的**——衣帽架、三菱越野汽车,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创设宽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维持学生学习的动机。

2.类比启发策略:通过复习平行四边形、矩形的性质,引入菱形的性质,巩固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策略: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探索出菱形的性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菱形性质的探求。

难点:菱形性质的探求和应用。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一)、创设问题情景。

1、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回顾平行四边形和矩形的定。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知识。

1)演示由平行四边形得到矩形的过程,义和性质并思考。回忆什么叫矩形?

2)问:由平行四边形怎样得到菱形吗?2、给出它们之间关系的板书。

出发,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新知1

1.菱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2.写出几何语言。

3.课本做一做,思考得到的是什么图形,有什么性质?

1.动手剪出一个菱形。2.观察所剪出的菱形分组讨论,总结出菱形的性质。

通过动手操作、细心观察、引导学生推理、归纳出菱形的性质。

三)、反馈训练应用提高。

1.练习:(练习卷上)

判断题:(4小题,有关菱形定义的理解)

2.例11题练习小组比赛,抢答例1小组合作讨论。

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利用多种形式的题型来达到对菱形的性质进行巩固。

1.复习:提问个别学生。2.小组合作讨论,归纳出推理过程及公式。

菱形的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3.画出草图,计算。

由学生小结,互相。

小组合作讨论,请一位代表发表本组意见。

补充,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巩固和应用。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揭示本质,掌握精髓。

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对菱形的性质进行进一步提高和延伸。

四)、**新知2

1.复习菱形的面积公式s =底×高。

2.提问:还能从别的方面求菱形的面积吗?

3.练习1-6

五)、归纳和小结。

1、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是什么?

2、菱形的性质是什么?3、菱形的面积公式。

六)、作业。

书面作业和课后作业。

学生独立完成。

七)、板书设计。

19.2(2)菱形。

两组对边。1.四边形平行四边形。

分别平行。2.菱形的性质(1)四条边相等。

有一个角是直角。

矩形。有一组邻边相等。

菱形。2)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3.菱形的面积=底×高=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人教版初二数学下册《矩形》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 复习。1 复习矩形与平行四边形及四边形的从属关系。2 复习矩形的定义,并指出由平行四边形得到矩形需添加一个独立条件,思考 由四边形得到矩形需要添加几个独立条件?3 复习矩形的性质,并指出性质定理1可改为 矩形中三个角是直角 这样三个独立条件 4 在复习提问的同时,逐步完成下图 5 逆向...

人教版初二数学下册方差教学设计

方差教学设计方差第 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方差的意义,掌握如何刻画一组数据波动的大小 2 掌握方差的计算公式并会初步运用方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能力目标目标。1 通过实践观察,掌握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方法和规律,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和方法,发展应用意识 2 培养学生观...

人教版初二数学下册矩形的教学设计

矩形 教学设计。一 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矩形的概念和性质。为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矩形的概念通过多 辅助教学,比较直观地通过类比教学 性质采用了观察 动手实践和几何证明相结合的 方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创设主动 合作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形象思维 逻辑思维和解决实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