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力学复习》作业的设计和思考

发布 2022-07-09 13:58:28 阅读 1151

【引言】

作业是教学五环节之一,是学生学习情况的直接反馈,是检测教和学的一项重要指标,影响着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整体情绪、后期教与学的行为以及教与学能达到的高度。优质高效的物理作业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检测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开拓学生的创造思维,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物理综合能力的发展。

一、我校物理作业情况的现状

我校是一所公办初中,班级人数多,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在物理学习中,一部分学优生能够紧跟老师的节奏,在做作业过程中不断消化新知,而且能形成自我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更高层次的拓展;大部分中等生虽然学习认真踏实,但是每天重复机械地刷题,把完成作业当成任务,物理思维并没有能够逐步提高;还有一定数量的学困生,自我要求低,学习习惯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抄袭、少做、更甚者不做。

二、物理作业现状的原因分析。

通过与我校初二年级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交流,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 同样的作业——不同的学生。

教师布置的作业“一刀切”,以同样的数量要求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达到同样的质量要求。作业布置省心了,但势必会让学优生“吃不饱”,也会让学困生“吃不消”。对于学优生而言,缺乏思维的挑战、能力的培养,一旦碰到难题就很难与他人竞争。

对于学困生而言,中等程度的题目已经使他们疲于作答,最后的结果就是“债多不愁”,一些学困生直接选择抄作业或者索性不做作业,对于学习物理的兴趣也逐渐消失。

2、 永远的卷子——物理的思维。

课后作业做卷子,课外辅导做卷子,考前复习还是做卷子。奋笔疾书是每个学生做作业时的情境。做多了,自然就厌倦了。

这样的物理作业和不同性质学科的作业并没有任何不同,翻来覆去的卷子训练,只会使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下降,创造性的物理思维更是逐步消退。观察、思考、实验、探索、小结等才应该是初中生更喜欢的物理作业。

三、我校对物理作业的改进。

带着对物理作业设计的困惑,我们初二物理备课组积极参加了《初中物理学科作业设计可视化工具的应用效果》的课题研究。在课题小组中,我们分配到的任务是《力学复习》的作业设计。复习课是公认的难上,如果只是盯着基础概念,平铺直叙的地毯式的知识点复习,学生只会感到枯燥无味,昏昏欲睡,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经过组内教师的反复商量讨论,以及与课题小组教师间的交流**,我们最后确定了作业设计“三步走”的方向。

1、第一步:思维导图。

我们学校原先在复习课中采用过思维导图的模式,后来由于复习期间作业量较大,也就搁置了一段时间。在这次的课题交流会上,七宝三中、协和双语等老师展示的“思维导图”学生作业让我们重燃信心。我们组内教师一致决定,复习第一步:

一次轻松而又不轻松的双休日作业“让学生利用a4大小的《思维导图》自己进行了力学知识梳理。”没有任何模式的要求,我们相信,学生经历了过程,必然会有收获。

原本以为,《思维导图》的作业学生也是应付了事,没想到收到的大部分是惊喜。学优生的作品不仅知识梳理清晰,而且找出了知识点的内部规律和内在联系,整个画面设计优美,赏心悦目;中等生的作品也是思维清晰,各有特色;学困生的作品是最大的惊喜,各具创意的作业层出不穷,其中,有两个火柴人在打架——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火柴人踢球——力产生的不同的作用效果等。

虽然其中的知识点不够全面,但是却再也不见那对待作业的敷衍和抄袭,取而代之的是他们对于所学知识的思考和认识。《思维导图》是过程是方法,每一个认真对待的学生都系统地进行了自我梳理和巩固,在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设计的目标自然也就达成了。

2、第二步:概念辨析。

物理概念中有许多相近的概念,他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生在学习时往往理不清它们的关系,概念模糊,给学习带来了困扰。因此,在进行物理概念复习时,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辨析、比较突出概念的差异,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加深理解,避免混淆。

力学是较为抽象的概念,而且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较多。其中,力学的三大难点:(1)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2)力和运动的关系(3)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这些都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拦路虎”。

我们备课组经过讨论,在复习作业中设计了《概念辨析》这一环节,采用概念辨析+例题复习+课后巩固的模式,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知识脉络。概念辨析的根本原则和复习主线就是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

1)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辨析。

原先在新课教学中,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是独立教学的,学生在各自的场景中基本上能够掌握各自的特点。但其实,大多数题目是这两个知识点的综合应用,所以将两者进行异同点的辨析以便于学生更好地区别和理解。

a、例如:7.如图所示,在举重比赛中,当运动员把杠铃举过头顶不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杠铃受到的重力和杠铃对人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和人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杠铃受到的重力和人对杠铃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和杠铃对人的压力合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分析:错误呈现:b、c。

概念辨析:

b)受力物体不清,“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和人对地面的压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相互作用力。(c)受力物体不清,“杠铃受到的重力和人对杠铃的支持力”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

效果反馈:所以,在此类题型中,可以进行宾语的圈划,找出所研究的受力物体。如b选项,宾语分别是人、地面,属于两个物体;如c选项,宾语是杠铃、杠铃,属于同一个物体。

经过概念辨析后,大部分学生能够将选项逐一分析和理解,对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进行区分。

b、例如:10.如图所示,小明用力推车但未能推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明的推力小于车子所受的摩擦力。

b. 车子保持静止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

c. 地面对车子的支持力和车子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小明在推车子同时车子也在反过来推他,所以车子没动。

分析:错误呈现:a。

概念辨析:

a)生活感知,推不动,觉得推力小于摩擦力。其实,小车没有被推动,处于静止状态,根据二力平衡,f推=f静(可变力)。静摩擦力会随着外力的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的,且时刻与外力保持平衡,直到达到最大静摩擦力。

学生纠结的“小于”,其根本是推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

效果反馈:经过概念辨析后,学生豁然开朗,对于摩擦力、外力、最大静摩擦力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于物体的受力分析也更趋于理性。

c、思考:弹簧测力计为什么能测出物体的重力大小?

概念辨析:f示和f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所以数值上f示=f;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f和g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数值上f=g。根据数学上的等量代换,所以f示=g。

2)力和运动的关系辨析。

在学习力和运动的关系时,由于受生活中错误经验的影响,学生思考和答题的错误率较高。我们抓住学生的思维障碍对填空题、选择题进行改编,因此作业更侧重于灵活度、分析能力、推理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的螺旋式上升。例如除了常规的“物体受力平衡时,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外,我们还增加了“受力不平衡时,运动状态分析”。

a、例如:8.关于力和运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b. 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也能运动。

c.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d. 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一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

分析:错误呈现:c。

概念辨析:

c)物体受力可分为“受平衡力”和“受非平衡力”,当物体受平衡力时,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运动状态一定不变。

效果反馈:当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后,更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辨析力和运动的关系。无论是概念性的辨析,还是具体实例的辨析,都会思路清晰,直击关键点。

b、例如: 6.如图甲所示,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使它沿水平木板匀速滑动,图乙是他两次拉动同一木块得到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两次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均相等。

b.木块第1次受到的拉力较大。

c.木块第2次受到的摩擦力较大。

d.木块两次运动的速度相等

分析:错误呈现:b。

概念辨析:

人为感知,觉得速度越快的原因是因为受到的拉力更大。但是如果从力和运动的角度分析,不难发现,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拉力和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由于在整个过程中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都不变,所以滑动摩擦力不变,根据二力平衡,所以拉力也不变。

效果反馈:学生经过此题,对于力和运动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尤其当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后,错误的前概念也就不攻而破了。

3)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辨析。

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如果单纯从计算的角度并不难,但是往往此类题型是综合应用,所以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尤为重要。

a、例如: 3.如果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三要素完全相同,则这两个力的合力为0(选填“一定”、“一定不”或“可能”);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选填“一定”、“一定不”或“可能”);如果该物体只受这两个力的作用,则物体的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选填“一定”、“一定不”或“可能”)。

分析:错误呈现:合力一定为0。

概念辨析:

错误的感觉,觉得两力的三要素相同,则互相抵消合力为0。如果更深入的分析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的话,不难发现这是同一直线同方向的两个力合成,所以相加一定不为0。

效果反馈:先利用实验截图,将同一直线上同方向和反方向的力的合成直观呈现,作为复习基础。再对力的三要素逐一分析,同样在清晰的受力分析基础上,得出正确的答案。

b、例如:竖直向上抛出的小球重为1.5n,小球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为0.5n.问:

1)上升过程中小球受到的合力为多大?方向怎样?

2)下降过程中小球受到的合力为多大?方向怎样?

概念辨析:前概念的感觉,认为力和运动的方向应该保持一致。但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以及空气阻力的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等的分析,可以分析出上升和下降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如图)。

尤其是上升过程中,运动方向向上,合力方向却向下的情况困扰着学生。这里,我们用生活经验解疑,譬如“向上抛出石头,石头离开了手,还是继续向上运动”“汽车刹车后,还会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等。

3、第三步:精选精练。

复习课的时间是有限且宝贵的,复习课的作业更应该是少而精,新而活。所以,我们备课组所选择的课后巩固都是在概念辨析和例题分析的基础上,加以延伸和拓展。每份作业的量在15题左右,预想中大部分学生都能在复习的基础上,花大约15分钟左右顺利地解答,但由于每一道题都需要一定的思维量,学困生的答题情况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

预习作业设计的几点思考

摘要 预习是学生在教师开始上新课前自主的学习活动过程。课前预习的好坏,对学生的听课质量乃至学习成绩都影响很大。预习的过程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关键词 预习作业 从小处着手 逐层深入 差异性。古人云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 教人以渔...

关于模具专业生产实习作业设计的若干思考

摘要 针对实习作业设计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科学的实习作业设计 五型 的特点,并就如何科学 公正对实习作业进行评价指出了明确的考核思路。科学的实习作业设计对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实践知识 圆满完成实习任务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关键词 模具专业 生产实习 实习作业 实习单位。中图分类号 q 45 文献标识码 ...

高二化学学考复习作业3物质的转化

高二化学学考复习作业3 物质的转化。1 想一想,naoh 固 p2o5 固 无水cacl2 固 为什么可归为一类。据此从a d中选出一种最适宜与这三种物质归为一类的是 a 浓硫酸 b 氯化钠 c 碱石灰 d 生石灰。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钱逸泰教授等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 时制造出纳米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