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环境下小学语文学科专题研修作业

发布 2022-07-06 14:55:28 阅读 8091

长沙中心小学汪妙林。

主题一:课程标准的新体系。

一、观点界说。

1)《语文课程标准》就是以前的《语文教学大纲》。错。

2)语文教学要从“最高要求”走向“基本要求”。对。

3)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

4)《语文课程标准》体现了集优的思想。对。

二、问题阐述。

1)为什么说《语文课程标准》是时代使然?

答:第一,“课程标准”一词对中国语文教育界来说并不陌生,它比“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历史还要悠久。第二,从“课程标准”到“教学大纲”,又到“课程标准”不只是概念上的简单重复,更重要的是在教育理念上的提升,说明了对语文教育认识的深入。

一)从教学大纲走向课程标准,折射出语文教育在新时期的变化和调整思路。

1、指导思想的变化2、教学目标的变化。

3、教学内容的变化4、教学要求的变化。

5、教学评价的变化。

二)从“最高要求”走向“基本要求”

1、 绝大多数学生都必须达到这个“基本”要求。

2、 绝大多数学生“基本”达到以这个要求。

三)从“学科课程”到“整合课程”

1、 生成的课程观。

2、 活动的课程观。

3、 整合的课程观。

2)从《语文教学大纲》走向《语文课程标准》,有哪些变化?

答:从教学大纲走向课程标准,折射出语文教育的新变化:

1. 指导思想的变化。教学大纲以基本知识为主线,重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课程标准以发展素养为宗旨,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

2. 教学目标的变化。教学大纲按学科知识体系编排,教学目标侧重知识,而且比较单一,并与教。

学内容分离。课程标准设计“三维”教学目标:知识和能、法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就保证了教学目标的多元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3.教学内容的变化。课程标准在原有教学大纲的知识基础上,删减部分比较陈旧、难度较大的内容,补充现实生活知识和高新科技知识。这种变化在《语文课程标准》指导下编写的北师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更为明显地得到体现。

4.教学要求的变化。教学大纲提出了许多具体性的“教学要求”,而课程标准只提出原则性的“教学建议”。从教学大纲的“静态”要求到课程标准的“动态”建议,不仅是表述方式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性学习,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条件。

5.教学评价的变化。教学大纲指导下的教学评价更多是鉴定、选拔,评价的主要功能是“区别”。课程标准更强调教学评价对教学过程的诊断和反馈,强化教学评价对教学过程的调控作用,注意教学评价与教学过程的相互结合与渗透。

3)从操作维度看《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有哪些特点?

答:整体设计:体现在小学与初中的语文教育形成一个整体,语文单一性学习与语文综合性学习形成一个整体,语文课程内部听说读写形成一个整体,语文课程与其它方面形成一个整体。

分段设计:体现在将九年义务教育划分为四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并分别拟订了学段目标。

三维设计:知识和能力,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弹性设计:《语文课程标准》立足于开放教育思想,在具体目标的表述和实施建议中都留下了空白,为教师的创造才能的发挥提供了条件。

三、教学叙事。

1)请叙述一个反映“生成课程观”的实例。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了一组五彩池的**,结合课文的描写,充分体味了五彩池瑰丽的色彩后。有一位学生突然提出了一个问题:“五彩池能游泳吗?”这一质疑引起了许多学生的议论,执教老师深感意外……

随后,教师鼓励了学生的质疑精神,并让全班学生进行了一番讨论。

师:你为什么会想到这个问题呢?

生:因为我看见五彩池的水很清,很漂亮,我想在里面游泳一事实上很舒服。

师:哦,你观察得真仔细。那么,适合游泳的水应该怎样呢?

生:水要清,要干净。

师:对。除此以外你还想到什么呢?

生:爸爸说,不能一个人去游泳。

师:是呀,安全这一点很重要。现在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课文,五彩池到底能不能游泳呢?

生:我认为不能。因为“池底生着许多石笋”,我看见过石笋,长长的、尖尖的,在这样的池里游泳就会有危险。

生:五彩池根本不能游泳。文中说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到3米;小的呢,比菜碟大不了多少,水浅得用手指就可以碰到它的底。这样的池怎么能游泳呢?

生:(不少学生都情不自禁地在下面应和)是的!

师:你很会读书,大家同意他的观点吗?

生:同意!师:(面对提问的学生)现在,你还想去游泳吗?

生:(不好意思地笑笑)不想。

师:还敢吗?

生:(学生用手摸着头,有点难为情地)不敢了。

思考]读了这个案例,我颇有感慨。为学生的质疑精神叫好,为学生学习的投入而叫好,为老师的人文关怀而叫好。可是,细细琢磨,觉得执教老师没有妥善地做出应对。

试想,如此美丽神奇的五彩池,形奇、水秀、环境美,学生想游泳也不失是一个真实的想法。但是,事实上如此奇丽的一个自然风景区有人游泳显然不妥。教师也充分意识到了,半尝试着引导学生明确这一点。

可教师引导后铭刻在学生心中的又是什么呢?不是美的向往,而是无奈的回避——五彩池(不安全,而且它太浅,水底的石笋会刺破脚,这样的五彩池有什么好看的?更值得质疑的是教师最后的补问:

“你还想游泳吗?”“你还敢吗?”从学生的回答中也恰好证实了这一点。

本来是想通过教学让学生领略五彩池的美丽神奇,从而产生对五彩池的赞叹向往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这样看来只会适得其反了,学生不但没有足够地去品味文本语言,而且连最起码的蕴含文中的人文情怀也从学生心中被抹煞了。看来,老师在课堂“生成”中,只想着如何解决突来的这个问题,根本就忘了已“筹划”好的教学目标,或者说,也没意识到如何将生成的知识、思维、情感等有效地纳入到教学目标中。

我想,在学生提出:“五彩池能游泳吗?”时,老师是否可以委婉拒绝,将这一课堂“生成”干脆地舍弃,也可以下意识地问学生:

“你为什么会想到这个问题?”学生肯定会说:“因为五彩池太美了!

”老师接着说:“是啊,老师也和你一样陶醉在五彩池的美丽神奇中。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五彩池的美丽神奇?

”这样,将“五彩池能游泳吗?”这一问题巧妙地转移到教学目标中来,引导学生去寻美、读美、品美。这一课堂“生成”就在转移中被悄悄舍弃了。

看来,很多这类课堂“生成”都是由于学生的错误而生成的,老师应宽容地对待,延缓处理,巧妙转移,既尊重了学生的学习感受,又没有脱离教学目标。

2)请叙述一个反映“整合课程观”的实例。

在学习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六册《燕子专列》的课堂上,老师是这样总结课文的:同学们,像这样的故事不仅在欧洲的瑞士有,在其他国家也有,十八年前在中国就发生了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接着,教师就为学生出示了一位女大学生为救丹顶鹤而失去生命的故事。学生欣赏完故事后,老师再作深情的课堂总结:

同学们,不论在欧洲,还是在亚洲,不论是黑**的人,还是黄**的人,我们都关心着小动物的生命,小动物也热爱着我们,就是这种相互间的关爱,才使得世界变得更美好。

这一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有机的整合,学生不仅仅了解了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人类关爱动物的一种体验,建构了相关的情感,也树立保护自然界动物的价值观。

四.教例分析。

答:甲教师有树立新理念的意识,要求上进。乙教师很实在,很真实,代表了一部分教师的心声,但缺少自信心。

丙教师安于现状说法,不求上进,不学新理念。丁教师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边学边做,值得提倡。《语文课程标准》是时代的使然,对推进语文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语文教师学习新课标,并运用于语文教学中,势在必行,因此我们要认真面对,克服困难,树立信心,大胆实践。

主题二: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一.观点界说。

1)理念是行动的指南,所以应提倡“理念领先”。对。

2)语文素养就是语言能力或语文素质。错。

3)语言积累指的是多读课文、多背古诗。错。

4)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成。对。

二.问题阐述。

1.如何理解“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答:(1)“致力于”不同于以往的“培养”。“致力于”要求加大力度,全神关注。

2)“语文”不同于以往的“语言文字”。语言文字是一套负载信息的符号系统,其功能是单一的。而“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是多元的。

3)“语文素养”不同于“语言能力”。它包括的内容要比能力丰富得多,既包括语言能力,也包括语文学习习惯和方法,还包括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维品质、文化品质、人文精神等。

4)“形成与发展”的表述体现了语文课程的过程意识。形成强调的是过程的动态性和基础性,“发展”强调的是语文素养的可持续性发展要求。

2.语文素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热爱祖国语文,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正确态度,丰富的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培养情感,提升思维水平,养成良好的个性,完善健全的人格。

3.如何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答:(1)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整个精神世界的影响是深远的,应该注重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充分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的人文感染作用。

2)学生认识的多元性。语文教育要尊重学生在认识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积极倡导语文教育的多元化。

3)语文学习的实践性。语文学习的实践活动是开放而丰富的,主要有3种类:语文课堂上的听、说、读、写实践;语文课堂内的其它实践活动;课外实践活动。

4)语言文字的独特性。

值得注意的是,《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它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不能从语文学科本身的知识体系出发构建语文课程体系。按语文知识系统性构建的语文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课程、学术性课程,而不是学生使用的学习性课程。二是不能从语文学科本身的知识体系出发设计语文教学活动。

应该放弃传统“先系统讲解语文知识再安排相应练习”的理性设计思路,提倡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感性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感悟和体验语文知识和语文原理。其实,无论是语文课程建设还是语文教学过程,都不应以语文知识的系统性为主线,而应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发展为主线。

三.教学叙事。

1.请叙述一个体现学习方式变化的教学实例。

第十二册《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课文写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用秒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教学时我深刻领会教材,落实“自主合作**学习”的新理念。

小学语文学科专题培训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执教于农村小学的教师,今年我很荣幸参加了临高县教育局组织的小学教师学科专题培训活动,感觉真是受益匪浅,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对我们的教学和认识都有很大的提高。从老师的精彩讲座中,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通过这次培训,我才发现自己的认识不系统 不全...

语文学科发展前沿专题七作业

总之,诵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部分,是基础。用一句话概括,就是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3.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有哪些?必做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 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给学生以充裕的时间,教给学生读书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达到以读悟义 以读悟情。凡...

语文学科发展前沿专题期末作业

在对话理论的影响下语文阅读教学理念的更新。当今全球化的趋势使对话成为了推动全球化进程的一种重要的交往方式。科学技术特别是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世界带来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给教育也同样带来深刻的影响。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的加速到来,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得我国现代化建设在新世纪里面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