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发展前沿专题七作业

发布 2022-07-07 14:37:28 阅读 7522

总之,诵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部分,是基础。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3.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有哪些?(必做)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给学生以充裕的时间,教给学生读书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达到以读悟义、以读悟情。

凡是学生自主读书能够体会的,教师重在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朗读、复述、默读以及精读、略读与浏览。

而语文教学的任务主要通过阅读教学来完成。可是作为语文中的“重头戏” 的阅读教学,却存在着很多的误区。

1)违背阅读教学的客观规律,削弱诵读教学。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往往违背了这些规律,削弱、歪曲了诵读教学。比如早读课上,很多班级不闻“声声入耳”的读书声,取而代之的是老师的讲析。整个语文课变成了教师填鸭式的演讲,而这样的语文课也极度缺乏学生的积极参与,对于文章的多元化、深入地理解也就打了折扣。

2)阅读教学的目标短期化。

一个单元一个目标,一篇课文一个目标,甚至于一节课一个目标。前后缺少有机衔接,同一目标在不同年级不同课文出现也找不到相承相接的关系。看似每节课的目标,每个单元的目标,不同年级的目标构成了一个目标网络,其实毫无系统。

3)阅读教学方案的确定不是着眼于课文整体,只是寻词摘段。

于漪曾说:“这些年来,工具性的砝码越来越重,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其思想意义在相当程度上形同虚设,只是寻词摘段,用解剖刀肢解,作为训练语言的例子,学生在知情意方面有多少收获要打个问号。”确实如此,很多老师在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理解的时候,往往不关注整个文本,而是将课文中的一些字段进行过于细致的分析和理解,而忽略整篇文章的思想意义和内涵。

例如,我曾经听过一堂《紫藤萝瀑布》,老师引领学生对文中描写紫藤萝的段落从表现手法、修辞、炼词造句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分析和讲解,却对文章所表达的作者对于生命意义的理解和感悟只字未提。这就是阅读教学不是着眼于课文整体,只是寻词摘段的一个很具体真实的体现。

总之,阅读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误区,我们做教师的应该教会学生进行阅读。

作业标题:期末作业。

作业要求:

以“对话理论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影响”为视角,完成一篇课程小**,字数在以上。

专题七新课程背景下的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学习目标。1.掌握古代阅读教学的特点。

2.掌握新课程背景下阅读教学策略。

3.了解阅读教学存在的误区。

学习导引。1.结合魏晋南北朝时期阅读教学的特点,了解当代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趋向。

2.结合具体教学实践来理解不同的阅读教学方法。

学习重难点。

1.古代阅读教学的特点。

2.阅读教学存在的误区。

3.将阅读教学的方法与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相结合。

学习策略。教学反思、理论研讨。

知识点一:古代阅读教学的特点。

—以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例。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阅读教学的现状。

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是我国历史上处于长期动乱和**状态的时期,为时近400年。由于政治上的动乱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呈现出衰落的趋势。

一)学校废置无常,特别是官学,在数量上大大减少。曹操秉政后,曾于建安八年(203)劝导地方兴学。曹丕称帝后,于黄初五年(225)复立太学于洛阳,多因汉制。

初有生员数百,后曾发展到数千,但教学效果并不好。西晋初期,教育比较发达,除在**设有太学外,还为士族子弟设立了国子学。

二)清谈玄学的风气盛行,对阅读教学产生影响。魏晋的清谈是从汉末的清议演变而来的。汉末清议的内容着重在人物的臧否和时政的得失。

魏晋之际,一些名士往往因为言论得祸,于是士人为了避祸,或者是缄默不言,或者是言及玄远。清谈的内容主要就是玄学了。

玄学是“老庄之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特殊表现形态,它直接承袭先秦道家的“自然”、“无为”等观念,并在兼摄各家中得以发展。

1.讲读儒家经典时渗入老庄的思想,由独尊儒术到孔老调和。如王弼解释《论语》时,“志于道”,用他所理解的老子的“道”的概念来解释孔子的“道”。

2.阅读教学由汉儒的习章句演变为魏晋的通意旨。这也和清谈玄学有关。

汉儒讲经,每每着重文句的解释,朴实说理较多,有时不免陷于拘泥。这就是章句之学的流弊。“言意之辩”是魏晋清谈的重要论题之一,争论的焦点是“言可尽意”或“言不尽意”,当时一般主张“言不尽意”。

这一辩论的结果,魏晋南北朝讲经,多求会通意旨,不拘泥于文字。

三)文学从经学中分离出来。

魏晋南北朝时期,对文学作品已经有一定的认识,当时人已经能够把文学与经学、史学、玄学分开。南朝宋文帝置四学馆,已经将文学和儒学、玄素学、史学并列。梁《昭明文选》没有选经、子、史的文章。

昭明文选》是这一时期重要的选文读本。昭明太子萧统(501—531),梁武帝的长子,史称他3岁受《孝经》《论语》,5岁读完《五经》,及长“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忆”,这些语句有些夸张,但说明其语文学习接受能力强。

昭明文选》收集了从周代到梁朝七八百年间129位知名作者和少数佚名作者的作品700多篇,原书共30卷,唐李善作注时,分为60卷。魏晋南北朝时期,对文学作品已经有一定的认识,当时人已经能够将文学与经学、史学、玄学分开。这种认识反映在《文选》的编撰上,就是经书不选,子书不选,说话的记录不选,史书一般不选,只选其中有文学价值的序述。

萧统选文对文章的艺术技巧要求很高。《文选》中对于诗文华丽雕琢一类如颜延之、谢灵运等作品选的较多,平易自然一类如陶渊明的作品选得少,地位低下的文人作品只选了《古诗十九言》,为数极少。南北朝的优秀民歌则没有选入,倒是宫体诗的作者徐陵在《玉台新咏》里选了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这样的好民歌。

昭明文选》的编撰体例,是按文章的体裁分类编排,共39种文体。《昭明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语文阅读课本,唐以后的文人学子都要读这部书,读它的目的,一是为了写文章,二是为了应付科举。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阅读教学的教材。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阅读教学,一般是在学童学完识字写字教材,已经会认会写一部分汉字之后开始的。这是沿用汉代的办法。诵读教材有以下一些:

一)《孝经》《论语》,这是诵读教学的必读教材。从汉代以来就是如此。《孝经》的地位到东晋南北朝时被抬得特别高。

封建统治者重视《孝经》是为了巩固他们的统治。当时,有人特制金字《孝经》,有人每天限定要读《孝经》20遍,像和尚念《观世音经》一样。

二)《五经》。学童读完《孝经》《论语》后,一般接着就读《五经》。学童读《五经》大致有个次序,先读押韵的容易上口的,如《诗经》,或者字数少的,如《尚书》,后读难读的,字数多的,如《三礼》《三传》。

三)《老子》《庄子》。这个时期学童读《老》《庄》的大大增多,这是汉代所没有的。《南史》记载:

梁周弘正10岁通《老子》《周易》。徐陵13岁通《庄》《老》义,青少年读《老》《庄》的人增多,这和清谈玄学的风气盛行有关。

四)诗赋文章。因为诗赋押韵、好读,所以也常被选用为学童初学诵读的教材,魏曹植“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三国志·魏志》卷十九),这些诗赋文章如《楚辞》《鲁灵光赋》《蜀都赋》等等。这些古诗和辞赋,有的人在读了《孝经》《论语》以后读,有的人将它和《孝经》《论语》同时读,这时,文章也作为教材,所以又有《文章流别集》《昭明文选》等书的产生。

五)史书。要求学生读历史书籍,大概因为考虑日后的需要。蜀刘备教子读《汉书》,凉武昭王诫子云:

“古今成败不可不知,退朝之暇,念观典籍”,都是这种用意。有人甚至认为学童读史书比读《论语》《老》《庄》等更有用。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阅读教学的方法。

这时期的阅读教学仍然以自学为主要形式,辅以教师的讲解。教师有的是自己家庭中的长辈(南朝的何承天、谢贞,北朝的房景先、辛公义等都是由母亲教读的,由父兄教读的更多),有的是学馆的老师,家族子弟往往有自己的学馆。

一)学童自学的方法,首先是读书。当时的读书有口治与目治的区别。

1.口治指朗读和吟咏。《南史》记载臧严讽诵《汉书》略皆上口。

萧励“尤好《东观汉记》,略皆诵忆”,这说明他们朗读这些书,以至于能熟记背诵。吟咏多用于诗赋,吟咏得好往往受到称赞。这时吟咏有一种特殊的腔调,叫“洛生咏”,开始大概是洛阳的书生吟诵的腔调,随着渡江名士传到江左。

东晋的谢安就以此见长。《世说新语·雅量》载:桓温想要杀害谢安,设下伏兵请谢赴宴,谢安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桓惮其旷远,乃趣解兵。

宋明帝《文章志》曰:“安能作洛下书生咏,而少有鼻疾,语音浊,后名流多学其咏,弗能及,手掩鼻而吟焉。”

2.目治指浏览快读,就是只用眼看书,口里不发出声音,有的采取跳读的方法。这样读书就快得多。

史书说宋武帝“读书七行俱下”,梁简文“读书十行俱下”,这都近于夸张,不过形容读书的速度快罢了。

二)自学的另一种方法是抄书。有的是因为家贫无书而抄写的,也有的人家里有书,为了加深记忆,便于检阅而抄写的,甚至有人竟将抄书当成了一种乐趣。

阅读教学中,大部分时间用于学生自学,但也不能没有教师的讲授和朋友的切磋。

教师的讲授:

1.教师讲授较多的场合是个别进行的。

2.有的教师上大课。

3.还有的讲学,不光是学生听讲,同行专家和朝廷**也来听讲。

阅读课有不同的风格:

1.有的注重讲解的逻辑层次。梁严植之“讲说有区段次等,析理分明”

2.有的注重讲课语言的修饰。卢广讲课“言论清雅”

3.有的只阐明体例。北魏刘献之讲《左氏传》

4.有的旁征博引。樊深“每解书,多引汉魏以来诸家义而说之”,学生反映他讲书“多门户,不可解”

5.有的教师上大课,有讲有唱。

知识点二:目前阅读教学存在的误区。

1.违背阅读教学的客观规律,削弱诵读教学。

阅读教学就应以“读”这种传统的教学手段为主,叶圣陶先生对阅读教学中的诵读有独到的研究和精辟的见解。他指出:“国文和英文一样,是语文学科,不该只用心和眼来学习,须在心与眼外,加用口与耳才好。

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唯有不忽略讨究,也不忽略吟诵,那才全而不偏。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的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

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往往违背了这些规律,削弱、歪曲了诵读教学。比如早读课上,不闻“声声入耳”的读书声,取而代之的是老师的讲析。

2.阅读教学的目标短期化。

一个单元一个目标,一篇课文一个目标,甚至于一节课一个目标。前后缺少有机衔接,同一目标在不同年级不同课文出现也找不到相承相接的关系。看似每节课的目标,每个单元的目标,不同年级的目标构成了一个目标网络,其实毫无系统。

语文学科发展前沿专题期末作业

在对话理论的影响下语文阅读教学理念的更新。当今全球化的趋势使对话成为了推动全球化进程的一种重要的交往方式。科学技术特别是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世界带来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给教育也同样带来深刻的影响。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的加速到来,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得我国现代化建设在新世纪里面临...

语文学科发展前沿专题三作业

1.韩愈阅读教学理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一是勤学苦读。他在 进学解 中不仅向学生提出进学的目标是 业精 行成 而且指出达到这一目标的途径是 勤 思 而力戒 嬉 随 即所谓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二是尊师重道。韩愈认为读书是为了学习 道 和 业 所谓 道 自然是存 圣人之志 的儒家之道 所...

数学学科发展前沿专题三作业

专题三课后作业。1.在矩阵m的作用下,四边形abcd变成了abcd,其中a 1,1 b 1,1 c 1,1 及a 3,3 b 11 d 1,1 1 求出矩阵m,并判断该矩阵是否为可逆矩阵,若是求出其逆矩阵 2 确定d和c的坐标 3 把矩阵m及其逆矩阵分别表示为初等变换矩阵的乘积。abab13ab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