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前沿专题作业一

发布 2022-07-03 02:38:28 阅读 5756

学习完本专题后,回答以下问题:

你对孔子的“启发诱导”的教育思想是如何理解的?

答:启发式教育是孔子最为重要的教育思想之一,他在教育实践中发现,学生要获得知识,就必须养成自觉思考的习惯。子曰: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孔子关于“启”、“发”的论断,就是我们今天“启发”一词的起源。愤和悱是一个人渴求知识的急切心理在外部容颜上的表现,学生已经思考了但还没想通,这时可以去启发他,思考了并有所领会但还不能用适当的言辞表达出来,这时可以去开导他。

孔子的启发是建立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的,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其学会举一反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起主导作用———对学生有目的的引导和及时的启发。学生不能从已知的一点推导到其他,不能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孔子就不会再重复去教授,——在学生不理解的情况下,再讲,就会造成学生的死记硬背,这是违背教育规律的。

孔子要求学生不但要勤于动脑,而且还要善于动脑,要有“闻一知二”、进而达到“闻一知十”的能力。他极力褒扬那些把知识融会变通的学生,学生做到了“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告诸往而知来者”,孔子不吝惜对他们的称赞。孔子很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一旦学生有所发现,孔子是非常高兴的。

教师的启发是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孔子重视培养学生主动性,反对机械灌输,主张启发式教育,循循善诱,循序渐进。这也是孔子能够培养出一大批有独立见解、博学多闻的学生的重要原因。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是现在许多教育工作者应该做到却没有做到的。许多教师在课堂上一讲到底,致使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没有时间消化、吸收知识,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违背了教育规律,教学效果很难尽如人意。

2.在语文教育实践中如何做好“因材施教”?

答:我根据教与学两个方面尝试以下的思考:

(一)教师“个性化的教”

语文的个性化教学,最终落实在师生双方的教学活动中。虽然我们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但也要防止由“教师中心”的极端滑向“学生中心”的极端。所以,在实际的“个性化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仍起着科学的联结活动双方的关键的引导作用。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认为在实施个性化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做好个性化的“四读”。

第。一、个性化的“读学生”。教师首先要从思想观念上确定学生的主体观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学生个性自由、健康、快乐的发展为宗旨,这一点已为绝大多数的教师认识,故不赘述。

同时,教师要努力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做好教学的先期准备: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习惯以及家庭生活背景,尤其是学生的语文学习方面的差异。正所谓:

“知其心”才能“救其失”。

第。二、个性化的“读教材”。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缺少读教材的主动性,更谈不上“个性”,因为“教参”包办了一切,“教参”对教材的解读先入为主的占据了教师的阅读空间。

但是新课程的实践中,在个性化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先对教材有自己的个性化的阅读、理解,结合自己生活阅历来理解、阐释教材及课文。通过教师的有个性、有创意、有发展的阅读理解,读出作品的精神与魅力,读出有自己个性色彩的感悟和收获。“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果我们教师自己对教材都缺少个性化的解读,找不出“自己的哈姆雷特”,又如何引导学生去“寻找自己的哈姆雷特”。

换句话说:没有个性化的学习习惯的教师是培养不出有个性化的学习习惯的学生的。

第。三、个性化的“读自己”。在以往“应试教育”的桎梏下,我们教师其实有过“个性化的读教材、读学生”,但担心与“教参”、与考试的标准答案不符,所以只能将教参的答案照搬了事,埋没了自己的思想。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便是解放了教师,倡导教师的素质发展带动学生的素质发展。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敢于破除陈规陋习,敢于张扬个性,敢于用自己丰富的生活阅历来诠释知识,敢于把自己对语文、对生活的真实想法、真实理解“读”出来,用教师的个性色彩来铺就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应灵活处理教材、教参和自己的思想认识,不必向以往一样看权威的眼色、看考试的风向教学,要实事求是地表达出自己的真知灼见。

否则,语文教学将失去底气,甚至于装腔作势,让学生从心底就瞧不起语文课。

第。四、个性化的“读教学”。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张扬师生的个性,应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中注意:

1、转换自己的角色,由“传道、授业、解惑”者发展为学生的学提供帮助的服务者;2、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工作的需要,对教材、教学内容作些个性化的组合与创新,适当进行专题教学;3、提供良好、宽松的学习条件,适宜学生个性的自由、健康的发展;4、创造有意义的情景让学生充分的展现各自的特长。

(二)学生“个性化的学”

语文的个性化教学的核心是强调学生个性化的学,强调学生积极主动的、充满激情的学习。作为教师,在引导、组织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化学习习惯的时候,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

一、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能动作用以及语文素养、能力对一个人一生的重要性,让其从内心需要的基础上投入学习;第。

二、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鼓励学生学好语文,从思想、兴趣等方面告诉学生学好语文的可能性,让其乐意学习语文;第。

三、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语文学习环境,让其自由的学习语文。

在语文教学的实际活动中,学生个性化的学主要表现在个性化的阅读和个性化的表达两个方面:其。

一、所谓的“个性化的阅读”主要是指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独立自主的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既然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就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在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中,不要刻意追求标准答案”⑤也就是说,在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时,我们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调动他们自己的生活体验来品味、理解文学作品,追求真正属于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而不能预设好结论,牵着学生钻,甚至干脆用教师的阅读替代学生的阅读,或用学生的共性淹没个性,反过来,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个性化阅读的闪光点,并予以放大。其。

二、所谓的“个性化表达”主要是指学生在表达“观点”、陈述理解的时候,是真实的、自由的、健康的和创新的,是学生内心深处个人对外物的认识的如实和独特的反应。在以往的教学**现过“学生回答问题看老师的表情”、“写起作文是空话连篇,假话连连”。有对于此,教师在实施语文教学的时候,应从以下方面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化的表达”:

1、自主的表达,即学生表达些什么,怎样表达,应是以自己的经验和体会为主,是自由的、不受约束的。2、真实的表达,如《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规定:“写自己想说的话”、“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只有在学生“真实的说话”的前提下,个性才有可能正常发展。

3、健康的表达,自主的表达、真实的表达是对内容而言的,而健康的表达则是追求表达的品位和格调。相对而言,学生的思想认识、生活经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因年龄限制,或多或少的有些缺陷,有时就需要我们老师予以及时的纠正和引导,使其“健康的表达,健康的感化自己”,所以,在引导学生如实的表达自我时,也要保证健康的表达。4、创新的表达,一个人与别人的不同就在于创新,创新能力的形成和个性的良好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在引导学生如实的表达时,力求让学生做到采取与众不同、正确、合理的方式来彰显自己的个性。

总而言之,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作为战斗在教学改革的第一线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的组织学生展开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既传授以知识,更引之以**,根据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有着健全人格,良好个性的人才,而这些的实现,首先依赖于我们的教学中有多少“个性”、有多少真情。让我们一起为“语文的个性化教学”以及学生的个性发展而努力奋斗吧!

3.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思考如何提升语文教师的素养?

答:魏书生说:“同样是课堂,有的老师视为畏途,有的教师视为乐园。

同样一篇文章,一位老师讲,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忽而眉飞色舞,,忽而屏息凝神,觉得上课是一种享受。换一位老师讲,学生学得索然寡味,忽而闭目养神,忽而惊觉欠伸,上课简直成了受罪。课堂效果不同,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在于老师的功底和教育思想的差异。

”语文课程涉及的面极广,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市井风俗,作为语文老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杂家”,丰富自己的阅历,****生活里的热点、焦点,寻找能引起学生心灵共勉的切入点。未来的语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知识的构建者和创造者。这样的角色要求促使语文教师自身应具备丰厚的知识素养。

在对新知识追求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夯实你的文化知识基础,才能使你在语文课堂上信手拈来,最终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那么如何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呢?阅读专业书籍当然必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具备基本的语文专业知识,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文学史、外国文学史、文艺理论、写作学等,是评价一个语文教师功底如何的基本标准。

其次还应该学习相关的学科知识。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必然与其他学科发生联系,教师具备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有益于增强语文教学效果,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语文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柯瓦列夫说:

“教师应当知道的东西,要大大超过要教给学生的范围,要具有更宽广的科学视野,否则,他就不能唤起和发展对本门学科的兴趣,就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往往对课外知识很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语文教师只局限于教材而不适当拓宽,学生学得索然寡味,效果自然好不到**去。要提高文学素养,要拓宽文化视野,还得听从鲁迅教导“读书要像蜜蜂采蜜一样杂采众家”,多看“闲书”,除了经典名著外,语文老师还应该读精的、新的、富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当代优秀作品,凡是学生应该读的、适合学生读的、学生喜欢读的,教师都必须读。

只有“博观而约取”,才能酿造最香最甜的蜜,“厚积而薄发”。

语文学科发展前沿专题七作业

总之,诵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部分,是基础。用一句话概括,就是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3.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有哪些?必做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 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给学生以充裕的时间,教给学生读书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达到以读悟义 以读悟情。凡...

语文学科发展前沿专题期末作业

在对话理论的影响下语文阅读教学理念的更新。当今全球化的趋势使对话成为了推动全球化进程的一种重要的交往方式。科学技术特别是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世界带来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给教育也同样带来深刻的影响。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的加速到来,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得我国现代化建设在新世纪里面临...

语文学科发展前沿专题三作业

1.韩愈阅读教学理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一是勤学苦读。他在 进学解 中不仅向学生提出进学的目标是 业精 行成 而且指出达到这一目标的途径是 勤 思 而力戒 嬉 随 即所谓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二是尊师重道。韩愈认为读书是为了学习 道 和 业 所谓 道 自然是存 圣人之志 的儒家之道 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