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模块二作业

发布 2022-06-25 22:14:28 阅读 6495

1从对阅读教学是一种对话的认识,谈谈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怎样发挥作用?

一) 重视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

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读书不多,读经典书籍不多,“对话与构建意义”都将成为无本之末、无源之流。让学生读更多的书,读完整的名著,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

二)重视学生阅读的自我感受。

学生的自我感受,包括阅读疑问和阅读体会。阅读的初始感受往往还没有被概念化的认识所遮蔽,可能幼稚,也可能独创。从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出发,学生自己的不够深刻认识,胜过别人的深刻认识。

有个性的独创的理解,是对文本意义的丰富和创造。

当然,语文教师在预先与文本对话(备课)时,要深入进去,要跳出“现成概念的遮蔽”,要了解不同角度的解读,要有自己的感悟。那么,上课时,就容易理解学生的自我感悟和有个性的独创理解。教师的这种对话能力(判断能力和反应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通过教学观摩和教学反思,不断提高。

三)和学生一起与编者对话。

课文只是一个例子”,教材的结构,课文后的解读、练习设计和相关资料体现了教材编写者的眼力和教学智慧。课程改革以来,教材发生了许多变化,练习题注重学生的自我感悟,提供不同见解,为阅读教学创设更为开放的对话条件。

四)和学生一起与学者对话。

阅读对话不能只满足于学生自发的“原生态感悟”,经典课文都经过众多学者的研究阐释,引导学生和学者对话,可以受到不同审美情趣的熏陶,得到更为深刻的认识。

五)提高阅读对话层次。

阅读是有层次差别的,浅层次的对话源自浅层次的阅读要求。由小学至高中,阅读层次应不断提高;一课书的阅读教学,也应逐步提高阅读要求。不同的学者给阅读作出了不同的层次划分,这些都可供参考。

六)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成为作者的“知音”。

这是因为教科书中的大量文章,文质兼美,值得我们像钟子期面对俞伯牙的演奏一样赞叹:“善哉乎鼓琴!”然而,对话不仅是“善哉、妙哉、精辟”之类的赞美,更不是用已经程序化的语言,强迫学生认同,对话还要引导学生当文本的切磋者、辩论者。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人类的认识过程,永无止境,即使是经典课文,也有不同角度的分析,也有思想的撞击。

七)在对话中“教师是首席”(多尔的原话为“平等中的首席”),但是,“首席”不能被理解为“说了算”,理解为“话语权威”和“最后裁判”。

八)随着年级增高,阅读对话则应该有相应的深度,不宜在浅层次的问题上费太多时间。

翻阅新编的中学语文课本,从选文到练习设计,我们不难发现在思想认识的深刻性、审美情趣的多样性、问题讨论的开放性及专题活动的综合性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吸收国内外阅读教学新理念,创造性地利用现行课本,学习优秀教师的经验,通过“平等、多重、深入对话”,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仍是一项很值得研究的课题——尽管“对话”并不是阅读及阅读教学的全部。

2你怎样理解阅读能力培养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特点?

一)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感性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在目标中多处提出要注重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感性和理性要统一,体现语文的综合性。

二) 理解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要统一。

三)“整体感知”、“整体把握”这些术语现在已经广为人知。大家都认识到,教材中的一篇篇课文,都是一个个整体存在,而文学作品更是生气灌注的有机体。突出感性

四)重视课文的整体性,不是不要重点,恰恰相反,短短的45分钟一堂课,也只允许有一两个重点,不能追求面面俱到,这就必须削枝**。关键在于,对课文重点的把握要服从于教学的整体目标。

五) 把握教学重点也与对课文文体属性以及艺术个性的理解相关。

六)抓重点,还要善于抓课文的“文眼”。

七)课程改革重视跨学科学习,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体现综合性。

语文模块六作业二

一 必答题。1 如何理解教师在语文课程中的地位?教学认识论认为,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只能是 就是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这是教学中师生的规律性联系,是各种各样的具体的师生 的理论抽象和概括。现代教育的 认为 严格的说,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在师生的社会关系基础上教师为教学活动的主导,学生为教学认识的主体。...

模块二作业

教学目标与学习者特征分析。一 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是促使学习者朝着目标所规定的方向产生变化的过程,因此在教学系统设计中,教学目标是否明确 具体 规范,直接影响到教学是否能沿着预定的 正确的方向进行。在学习需要分析阶段所确定的目标是教学的总目标。它是统贯教学活动全局的一种指导思想,是对教学活动的一种原则...

模块二作业

模块二总结与反馈。1 在这个模块中,你做了哪些事情?答 我首先,认真对 中第二模块教学前期分析进行了阅读,明确学习内容及要求,能按照要求进行学习 接着,分析了模块二必选案例 精心分析,适应变化 并按照学习提示,认真学习了 教育技术参考手册 知道了教学目标分析的作用,教学目标分类的方式,常用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