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一、 填空及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最鲜明的学科特征是交叉性。
3、教育心理学在西方发展的四个时期:诞生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后)。
4、桑代克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202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诞生标志。
5、布鲁纳总结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表现在四各方面: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与学的过程,并对自身的心理活动做更多的控制,这样的研究称为主动性研究;研究如何促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称为反思性研究;研究如何使学生共享教与学过程中所涉及的人类资源,如何在一定背景下将学生组织起来一起学习,称为合作性研究;研究社会文化背景是如何影响学习过程与结果的,称为社会文化研究。
6、教育体系分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三个层次。
7、高等教育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之上的高等专业性教育,它具有“高”和“专”的特点。
8、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实践性、道德性、发展性原则。
9、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测量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
二、简答题。
1、教育心理学的交叉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1)从学科范畴看,它既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以教育与心理结合而产生的交叉学科,因此是心理科学与教育科学的交叉;(2)从学科作用来看,它既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它是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的交叉;(3)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作为指导教学实践活动的学科又具有极为鲜明的实践性,因此它又是理论性与实践性的交叉。
2、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第一,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好教育教学工作。①有助于高校教师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认知特点;②有助于高校教师深入了解大学生的人格和社会性特点;③有助于高校教师深入了解大学生的个体心理差异。
第二,有助于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①有助于高校教师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②有助于高校教师把握教学过程的规律,提高有效教学的能力;③有助于高校教师提高其评价/反思能力。
第三,有助于把握教师角色,增强高校教师的角色胜任能力。①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把握教师角色,增强其角色意识。②有助于高校教师获得各种能力,增强其对不同角色的胜任能力。
第四,有利于高校教师做好大学生的德育工作;
第五,有助于高校教师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①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②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③有助于高校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和**手段。
第二章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发展。
一、填空及选择题。
1、大学生年龄大多数在18-25周岁,处于青春后期。
2、个别差异是指不同个体间在身心方面相对稳定的差异。它表现在个体的生理和心理两方面。
3、人与人之间个别差异的形成,主要受遗传、环境和教育等因素影响,遗传是人的个别差异形成的生物前提;环境是人的个别差异形成的外部原因,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4、教育对人的心理发展的影响则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5、学生认知方式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冲动型与沉思型、辐合型与发散型。
5、心理学把人的气质分为四种类型,即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6、六种性格特征与学习有关,分别是竞争型、协作型、回避型、参与型、依赖型、独立型。
7、大学生个体间客观上存在多方面的差异。如认知方式差异、性别差异、成就动机差异。
8、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认知因素、人格因素、能力因素、相似因素、情绪因素。
9、大学生常见的人际交往问题:害怕人际交往、轻视人际交往、缺少交往方法。
10、大学生常见的人际交往障碍有羞怯心理、自卑心理、嫉妒心理。
二、简答题。
1、简述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
自我概念的增强与认知能力发展的不协调;(2)情感的发展及情绪的不稳定;
3)自我意识的独特性。表现在①自我评价日趋完善②独立意向从个体性向社会性过渡;
4)抽象思维迅速发展但仍带有主观片面性;(5)大学性意识的发展。
2、简述人际交往的主要功能。
1)获得信息和选择交往对象的功能;(2)认识自我和表现自我的功能;
3)协调合作和促进团体内聚力的功能;(4)身心保健功能。
3、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包括哪些内容?
1)掌握人际交往的原则。①平等原则②真诚原则③宽容原则④诚信原则⑤互助互利原则。
2)增强自身的人际魅力①注重仪表②重视第一印象③有幽默感④培养良好的个性特征⑤加强交往,密切关系⑥寻找共同话题。
3)提高人际交往的技巧①语言艺术②学会赞美别人③学会倾听④学会争吵与批评⑤富有恻隐之心⑥把握交往的“度”。
三、论述题。
1、怎样根据大学生气质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1)气质是指一个人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2)心理学把人的气质分为四种类型,即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3)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因为各种气质类型的人都存在着有利于形成某些积极或消极的性格品质的可能性。
气质虽然不能决定一个人成就的大小,但不同气质对学生学习仍然有一定的影响。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气质特点,实施不同的心理素质教育方式。(4)对于胆汁质的学生,用轻描淡写的批评、软弱无力的告诫是很难达到教育效果的,而应该实行强刺激;对于多血质类型的学生应正确引导、扬长避短,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粘液质的学生属于内向型,需要深入细致耐心的教育与他们交知心朋友,解除他们内心深处的苦闷;抑郁质学生比较孤僻、不合群,有的心胸还比较狭窄,要经常与他们谈心,最好用集体活动吸引他们,使他们逐渐形成集体意识和宽阔的胸怀。
第三章高等学校教师心理。
一、填空∕选择题。
1.教师角色的多样性表现在: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习的指导者、教学的组织管理者、榜样和价值导向者、家长**人、心理调节者、科学研究者。
2.教师角色的形成过程: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同阶段、角色信念阶段。
二、简答题。
1.高校教师的专业能力有哪些?
1)了解学生的能力(2)教学能力(3)言语表达能力(4)获取新知的能力(5)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6)及时发现和处理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7)自我更新的能力。
2.教学能力包括哪些内容?
1)教学组织能力(2)教学认知能力(3)教学操作能力(4)教学监控能力(5)教学反思能力。
三、论述题。
高校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1)认识心理方面。①教师的观察要迅速准确、细致深入、全面客观。②教师的想象要丰富、合理、新颖。
③教师的记忆要准确而迅速、系统而持久。④教师的思维要敏捷而广阔、条理而深刻。⑤教师的注意要稳定且灵活。
(2)情感心理方面。①教师要具有积极情感。②教师要有移情能力。
③教师要有情感调控能力。(3)人格方面。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是由不同成分构成的,包含了人的气质、性格等。
(4)意志方面。教师要有良好的意志品质,要有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性,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5)自我意识方面。
健全良好的自我意识是教师成熟的标志,主要包括自知、自尊、自信和自律。
第四章学习理论。
一、填空∕选择题。
1.加涅根据学习的繁简程度不同,他提出了八类学习: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动作连锁学习、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解决问题的学习。
2.信号学习过程是:刺激——强化——反应。例如,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中,狗把铃声当成有食物吃的信号而发生唾液分泌的现象就是信号学习。
3.刺激——反应学习过程是:情景——反应——强化。
4.动作连锁学习是指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反应动作,形成一系列刺激——反应动作联结。
5.言语联想学习的实质是连锁学习,是以言语为单位形成的一系列言语刺激与反应行为的顺序组合,例如,将单词组合为符合语法规则的句子。
6.辨别学习是一种知觉学习,即知觉分化,能够对识别、比较刺激特征的异同而作出相应的反应,例如,对物体能从颜色、形状等方面进行辨别与区别,能对“王、玉”等相似字作出正确的反应。
7.概念学习是能够掌握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属性,并据此对事物进行分类,例如,直角三角形的概念,从众多的三角形中选出直角三角形。
8.规则学习指了解两个概念或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例如,圆的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
9.按学习结果分类,加涅把学习分为言语信息的学习、智力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态度的学习。
10.奥苏伯尔根据新学习的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是否联系,将学习分成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奥苏伯尔又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11.巴普洛夫提出经典条件反射学说。
12.巴普洛夫提出了学习律。
13.习得律就是条件刺激得到无条件刺激反复强化而形成的条件反射,例如,狗听到铃声就发生唾液分泌。家长和老师在孩子面前对其批评指责,时间久了,孩子一见家长、老师就会紧张、恐惧。
14.消退律是指条件刺激多次重复而不伴随无条件刺激给以强化,使已经建立的条件反射逐渐减弱直至消失的过程,例如,狗听到铃声,若长时间不给食物,它分泌的唾液的量就会减少,甚至不再分泌唾液。
15.泛化是指个体在某种条件反射形成后不仅对条件刺激产生条件反射,而且对类似于条件反射刺激的刺激也产生条件反射,例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学生经常把相似和不同的知识混淆,不能进行正确反应。
学生由害怕某门课程考试到后来导致一听考试就害怕,以及学生的厌学行为。
16.分化是指对条件刺激发生反应,而不再对与条件反射刺激相似的刺激进行反应,例如,只对蛇发生恐惧,而不再怕绳子。
17.桑代克提出,联结的建立过程(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盲目尝试并不断减少错误的过程,即尝试与试误的过程,简称为“试误说”。
18.桑代克的学习律包括: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19.斯金纳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20.斯金纳提出的强化理论。强化是指利用强化物使某一反应的概率增加的过程。
按照强化的性质,将其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是指在机体行为反应后,通过呈现积极刺激增强该行为出现的反应概率,该刺激产生的作用称为正强化,该刺激物就是正强化物。负强化是指在机体行为反应后,通过撤销厌恶刺激增强该行为出现反应概率,该刺激产生的作用称为负强化,该刺激物就是负强化物。
负强化是增强、提高行为反应概率,而惩罚是抑制反应的概率,减弱行为,其可分为取消性惩罚、呈现惩罚物。
2019 河北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一 高等教育的特点。1 在教育任务上,高等教育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文化技术,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它所培养的各种高级人才将直接进入社会各个领域从事专门的工作。2 在培养对象上,高等教育的培养对象一般是18岁以上青少年。他们身心发展已趋于成熟。3 在社...
2019高等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型 一 单项选择 10题,每题1分 二 填空 10题,每题1分 三 判断 10题,每题1分 四 简答 7题,每题6分 五 论述 2题,每题14分 第一章绪论。1 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心理动力 心理过程 心理状态 个性心理特征。2 人的心理过程包括 认知过程 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2019高等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1.教育心理学是怎样诞生和发展的?p4 7 2.桑代克的三个学习定律是什么?1930年以后有什么变化?举例说明三个学习定律在教学中的实际运用。p7 3.高等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p21 第二章 1.教师在背后积极评价某位大学生的发展潜力,有时比当面评价的效果更好。请分析其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