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等教育心理学》 知识点总结 6 12章

发布 2022-06-13 02:28:28 阅读 3929

第六章认知领域的学习。

第一节知识概述。

]: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陈述性(关于世界的事实性知识);程序性(完成某项活动的知识,两个亚类:智慧技能-对外办事解决问题、策略性知识-对内调控自己的认知加工活动)。

]:个体获得事实性知识并习得对外办事和对内控制的能力的过程。

]:信息在头脑中记载和呈现的方式。

陈述性知识表征-命题和命题网络;

程序性知识表征-产生式系统。

陈述性知识学习阶段-习得,保持巩固,提取与运用;

程序性知识学习阶段-学习陈述性知识,变式练习向程序性形式转化,熟练运用达到自动化程度。

第二节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与条件。

学习的第一步。

学习过程。1习得阶段:

奥苏伯尔同化论:学生学习的结果就是在头脑中形成良好组织的认知结构。

]:广义个体头脑中全部的观念及其组织;狭义个体在某一特定知识领域内的观念及其组织。

认知结构是按抽象概括程度依层次组织的,处在结构上层的叫上位观念,处在结构下层的叫下位观念,不同层次的观念形成复杂的网状结构。

三种同化模式:上位学习(类属学习);上位学习(总括学习);并列结合学习(组合学习)

2保持阶段:

记忆:瞬时、短时、长时。

遗忘进程先快后慢。机械学习比有意义学习更易遗忘。

3提取阶段:

]:内部条件(原有知识储备,主动学习加工的心向);外部条件(学习材料本身逻辑性,学习内容一定的呈现方式)

第三节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过程与条件。

学习过程。1认知阶段:学习陈述性知识。

2 转化阶段:变式练习。

3 自动化阶段:规则应用相对自动化, ]内部条件(具备相应陈述性知识,规则);外部条件(大量变式练习)

第四节策略性知识的学习过程与条件。

]:特殊的程序性知识。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心智加工过程的程序性知识。

学习过程:1认知阶段:学习陈述性知识。

2 转化阶段:变式练习,运用于认识活动中。

3 自动化阶段:策略应用熟练化,定势。

特点:对内,无法直接观察到,不易教会,需要个体有意识的选择监控调节认知策略加以运用;有一定的概括性与模糊性,学习更困难,需要更多练习,更多反馈,需要元认知能力的参与。, 内部条件(原有知识储备;元认知发展水平);外部条件(教师精心设计的变式练习)

]:个体对自己认知过程与结果的自我意识。对认知的认知。在学生的认知活动中其统摄作用,加强目标性。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第五节知识习得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根据三类知识习得规律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步骤;根据三类知识学习的条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根据年龄特征进行教学。

第七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第一节问题与问题解决概述。

问题:个体想做某件事,但不能马上知道这件事所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

包括:给定;目标;障碍。

]:对问题形成一个新的答案,超越所学规则的简单应用,运用一系列认知操作来解决某种疑难的过程。两种类型:常规性、创造性。

第二节问题解决过程的模型和理论。

信息加工心理学认为:问题解决就是搜索问题空间。

第三节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关的知识经验;问题的呈现方式;定势(功能固着);酝酿效应;动机与情绪。

第四节创造性及其培养。

]: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根据产品来判别,新颖、独特、价值大小。)

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不同(偏认知、偏发现和创新);密切关系(正相关,必要非充分;不同步,稳定与波动,巅峰年龄也不一样,先快后慢相对波浪式)

创造性与人格的关系:非常密切。高创造性的人具有一些有利于其创造性发展和创造地完成任务的人格特点。

创造性思维: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创造出新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统一。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统一。创造性想象与抽象思维的统一。

]:求异。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大量、独特的新思想的思维。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求同。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同一个方向得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大脑风暴法。

]:把产生想法和评价这种想法区分开,集思广益,一定时间内采用即迅速的联想作用,大量产生多种主意。

]:尊重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支持学生的首创精神、对学生的新见解、新设想、新方案,肯定其积极价值,不能斥之以“怪”、“捣乱”。

第八章动作技能的学习。

第一节概述。

]:在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按某种规则或程序顺利完成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受内部心理过程所控制。

特征:后天习得;时空结构不变形;任务所始动;越熟练越自动化。

第二节动作技能的形成。

形成标志:熟练操作。

第三节影响动作技能获得的条件。

练习曲线:练习的进程及其效果。五种表现形式:先快后慢、先慢后快、匀速上升、高原曲线、起伏。

高原现象:保持一定的水平而不上升,甚至有些下降。

大学生动作技能的指导:适当多练。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方法和基本知识;有计划有步骤练习;适当分配练习次数与练习时间;让学生指导自己练习结果。

第九章品德的学习。

第一节品德心理概述。

]:个人的道德面貌,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得稳定的心理倾向。

]:知、情、意、行。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技能与习惯。

第二节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理论。

前道德阶段(出生-3岁):自我中心,道德认知不守恒;

他律道德阶段(3-7岁):遵守规范,只重视行为后果;

自律道德(7-12岁):不再盲目服从权威,除看行为结果之外,也要考虑当事人的动机。

]:三水平六阶段。前习俗水平(遵守规范,无个人主见,行为好坏由行为结果来确定)、习俗水平(遵守团体的规范。

好男孩-好女孩的取向、发法律和秩序取向)、后习俗水平(重视具有责任感和异物感,完全自律。社会契约的取向、普遍的道德原则的取向)

]:享乐主义、自我关注的推理;需要取向的推理;赞许和人际取向、定性取向的推理;自我投射性的移情推理和过度阶段;深度内化推理。

]: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道德行为原动力来自超我的支配。

]:生物性或本能性的冲动。寻求即时的满足,没有任何自制力。

]:学习到满足冲动的手段,自我中心,不考虑别人的存在。

]:支配个体是非善恶的内在动力。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

]:个人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的社会化过程。环境、人和行为三者交互作用。观察学习。

第十章大学生的群体心理。

]:人们之间为了一定的共同目标,以一定的方式紧密相连,彼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心理上存在共同感并具有情感联系的两人以上的人群。共同目标,某种方式相连,心理上认同、情感上交流。

]:人们在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行为的心理状态。原因:不愿意被视为不合群而被排斥;部分学生在群体中地位较低;对自己不自信。

]: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时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群体的背景增加了人们的内驱力。

]: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一件事时偏少。

]:群体对其成员的饿吸引力和群体成员之间的吸引力,以及群体成员的满意程度,也就是群体成员愿意为群体出力的一种倾向。领导者的领导方式要民主,愿意为群体付出;小的群体凝聚力强;外界的威胁与竞争会增强群体凝聚力,所以要适当地以群体的名义参加比赛。

竞争与合作:扬长避短,充分发挥竞争与合作的积极作用,限制其消极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与合作意识,使他们保持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竞争与合作,为他们将来走入社会做好准备。

第十一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不仅身体没有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自我认知态度、自我成长、发展和自我实现的能力、健康成熟的人格、自我调控的能力、对显示的感知能力和积极地适应环境的能力。

]:正确的自我意识; 健全成熟的人格;正常的认知能力;适度的情绪反应;学习与工作效率高,热爱生活;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谐的人际关系。

]: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描述性评估和诊断性评估。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对其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初步分析诊断的过程。

]:助人自助。

]:自卑-善于发现自己长处,订立合适学习目标,多与老师学生交流;学习动机障碍-改善学习外部条件;学习焦虑-寻找原因、暗示**;学习疲劳-科学用脑、劳逸结合。

第十二章教学设计原理。

]: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育学得系统“过程”或“程序”,而创设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布鲁姆的认知、情意和技能三个领域;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运动技能。

]:在不同教学条件下,为达到卜荣光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的总和。

针对陈述性知识:回忆知识-找新旧知识点联系-巩固原有知识-找新知识生长点-关键点提问与及时反馈。

针对程序性知识:应用概念规则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概念或规则,纳入知识网络-运用新习得规则于新情境-考虑练习时间集中与分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针对策略性知识:授之以渔。与学科内容相结合-一般认知策略与元认知策略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学习和运用策略的动机。

]:承载和传播教学信息的载体或工具,包括现代化教学手段,传统教学工具,教学资料和教学传媒等。

2019高等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型 一 单项选择 10题,每题1分 二 填空 10题,每题1分 三 判断 10题,每题1分 四 简答 7题,每题6分 五 论述 2题,每题14分 第一章绪论。1 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心理动力 心理过程 心理状态 个性心理特征。2 人的心理过程包括 认知过程 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2019高等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1.教育心理学是怎样诞生和发展的?p4 7 2.桑代克的三个学习定律是什么?1930年以后有什么变化?举例说明三个学习定律在教学中的实际运用。p7 3.高等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p21 第二章 1.教师在背后积极评价某位大学生的发展潜力,有时比当面评价的效果更好。请分析其原...

2019高等教育心理学

2012年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 试卷。1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动机理论是b a 自我效能感理论 b 自我实现理论 c 动机期望理论 d 成就动机理论。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意义,需要变换知识的呈现方式,其中本质属性保持恒在,而非本质属性可有可无,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