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中小学教师资格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考试。
中学教育心理学》试卷(历年真题)
一、单选题(每题 1 分,共 20 分)
1、如何完成各种活动的技能属于(b)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技能性知识。
d.策略性知识。
2、工作记忆保留信息的时间一般是(c)
a. 10-20 秒。
b. 1-2 秒。
c. 1 分钟以内。
d. 1 分钟以上。
3、后续学习材料对先前学习材料的影响被称作(b)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痕迹消退。
d.迁移。4、一类事物的最佳代表,也就是某个概念的典型例证,称之为(b)
a.表象。b.原型。
c.经验。d.概念。
5、(b)是让你把不熟悉的问题与你总能解决的熟悉问题相比较,用熟悉的解题方法来解决新问题。
a.试误法。
b.类推法。
c.手段——目的分析。
d.简化。6、解决问题的最高表现形式是(c)
a.获得规则。
b.理解概念。
c.创造性。
d.知识迁移。
7、概念图、图表、层级图、群集策略、纲要法等属于(a)
a.精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复述策略。
8、在维纳的归因模式中,运气属于(b)
a.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
b.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
c.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
d.外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
9、(d)是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的个体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
a.习得性无助。
b.挫折效应。
c.自我效能感。
d.消极归因。
10、(b)发展的最高水平是形成形成道德信念。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1、关于道德与品德关系的说法,最全面的是(d)
a.二者相互区别。
b.二者相互联系。
c.二者相互独立。
d.二者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
12、智商 25-50,心理年龄最多可达 6 岁,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儿童属于(c)
a.轻度智力落后。
b.中度智力落后。
c.重度智力落后。
d.严重智力落后。
13、最近发展区的提出者是(a)
a.维果斯基。
b.洛伦兹。
c.赞可夫。
d.皮亚杰。
14、下列合作学习的各种模式中,哪种是为阅读和作文教学设计的(d)
a.学生小组。
b.成绩分钟。
c.小组辅助教学。
d.合作性综合阅读和作文。
15、教学前阶段实施的评价是(a)
a.准备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标准参照评价。
16、对教师威信的形成起决定作用的是(d)
a.社会对教师的态度。
b.家长对教师的态度。
c.学生对教师的态度。
d.教师本身的条件。
17、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包括(a)
a.对学习潜能的推测和对个性发展的推测。
b.对学习潜能的推测和对品德发展的推测。
c.对记忆潜能的推测和对个性发展的推测。
d.对记忆潜能的推测和对品德发展的推测。
18、(c)是指问题的解答速度较慢但错误较少的类型。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沉思型。
d.冲动型。
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教学评价的依据是教学目标。
b.教学评价常常通过测量收集资料。
c.教学评价不可以通过一些非测量的方法。
d.教学评价是对学习者在教学活动中所发生的变化进行测量。
20、道德两难故事法是(d)的实验研究中运用的一种方法。
a.皮亚杰。
b.斯陶布。
c.章志光。
d.柯尔伯格
二、双选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1、安德森认为,陈述性知识是以(a)和(d)。
a.产生式。
b.命题。c.命题网络。
d.产生式系统。
2、影响课堂上概念学习的主要因素有概念的定义特征、(a)、(b)和讲授概念的方式。
a.概念间的联系。
b.外延。c.原形。
d.内涵。3、学习策略的类型主要有(a)、元认知策略和(c)。
a.归纳策略。
b.演绎策略。
c.认知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4、学生的学习动机可疑划分为(b)和(d)两个范畴。
a.需要动机。
b.内部动机。
c.本能动机。
d.外部动机。
5、构成道德心理成分包括:道德认识、(c)、(d)和道德行为。
a.道德观念。
b.道德标准。
c.道德情感。
d.道德意志。
6、马杰指出,行为目标要包括(b)、行为发生的条件及(d)三个要素。
a.行为的意义。
b.可观察的行为。
c.行为的目的。
d.行为的标准。
7、认知方式分为(a)和(b)。
a.场依存。
b.场独立。
c.场稳定。
d.场活跃。
8、自学辅导教学的课堂模式可疑概括为(c)、阅读、练习、反馈、(d)五个环节。
a.讨论。b.概括。
c.启发。d.小结。
9、评价使用的测验**不同可以分为(a)和(b)。
a.标准化测验。
b.教师自编测验。
c.心理测验。
d.学业成绩测验。
10、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包括(b)和(d)。
a.自我效能感。
b.一般教育效能感。
c.集体效能感。
d.个人教学效能感
三、判断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
(对)1、知道如何解剖动物属于陈述性知识。
(对)2、问题解决是指排除障碍、由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过程。
(错)3、元认知策略是指个体为实现最佳的认知效果对自己的认知活动所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错)4、学习动机的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是简单的直线关系。
(对)5、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属于后习俗水平。
(错)6、学校的教学目标就是单一的基础知识或基本技能。
(对)7、学习准备是学生的内部条件,是学习的起点。
(错)8、讲授法可以无条件的使用。
(错)9、教学评价的依据是教学目标。
(错)10、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是一成不变的。
四、简答题(4选3,每题 6 分,共 18 分)
1、怎样理解教学目标的含义?
答: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
2、如何激发与维持外来动机?
答:(一)向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
二)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三)正确评价,适当表扬与批评。
四)适当开展竞赛。
3、学生经常会将注意力集中于具有哪些特点的信息?
4、有效组织复习的条件和方法有哪些?
答: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弱项,弱项花的时间多一点。其次要静下心,这是复习的前提,也是提高复习效率的前提。最后要制定复习课表,每天督促自己完成目标,但目标不用太大,符合实际就好!
五、论述题(12 分)
道德行为训练包括哪些内容?举例说明如何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行训练。
答: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
一)导之以行,落实行动 1.激发道德动机 2.掌握道德行为方式 3.养成道德行为习惯
二)加强训练,付诸实践1.角色扮演法 2.自我强化3.善于运用奖励和惩罚4.树立榜样,促进迁移。
六、案例分析(20 分)
张三同学酷爱体育活动,每天放学后便在户外玩球。家庭作业总是不能完成。他感到非常苦恼。
如果你是他的老师,该怎样帮助他改变现状?请说明你的设计方案及依据的原理。
答:帮助培养和激发他的学习动机,让其爱上学习:
1.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教学。
2. 根据作业的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到u曲线)
3. 有效地利用反馈和评价(反馈效应)
4. 合理的利用精力和惩罚。
正确的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学习(归因理论)
2019江西省教育心理学真题
江西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机考真题。中学教育心理学 一 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60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学习的主体因素是指 a.学生。b.教师。c.教学手段。d.教学环境。2.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这是人格的 a.复杂性。b.独特性...
2023年心理学考研真题教育心理学
11 小明嚼口香糖玩耍时,不慎将10元纸币调到狭缝里,几经尝试,自己无法用手将其取出,最后在别人建议下,他用口香糖将其粘出。小明在开始时没有采用这样的方法解决问题,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 功能固着。b 原型启发。c 动机。d 知识的表征。15 根据比率智商的计算公式,如果一个孩子的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一...
教育心理学真题
2010年江苏省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一 单项选择题 1.测量与测验是对学习及其结果的a 客观描述 2 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 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 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是 b 学习过程 3 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c 场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