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心理学复习大纲

发布 2022-04-26 07:17:28 阅读 4319

《心理学》复习重点。

题型:名词解释(8分)填空(12分)选择(10分)判断说明(20分)

简答(20分)案例分析(15分)论述(15分)

第一章绪论。

1、 心理学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3、 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人格、心理状态。

4、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测验法、其他方法。

5、 简述心理的本质。

人的心理意识是高级物质的高级反映形式;

人的心理意识**于客观现实,具有社会性;

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

人的心理意识,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

6、 简述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一)有助于学好教育科学理论(二)有助于建立科学世界观;

二、实践意义。

一)有助于搞好教学工作(二)有助于做好思想工作(三)有助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四)有助于掌握学习规律、学习方法、学习策略(五)有助于提高心理素质,保持心理健康。

第三章意识与注意。

1、注意的定义:注意是人的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集中。

2、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学习功能、跟随和保持功能、调控功能、内部注意是自我体验和自我认知的重要条件。

3、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4、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的规律分别是什么?如何在教学中应用这些规律?

一、无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内容力求新颖丰富。

二)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富于变化。

三)善于组织学生注意,妥善处理偶发事件。

四)安排好教学环境,防止学生分心。

二、有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生目的(举例)

二)对学生学习的要求要严格而适当。

三)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

四)组织学生实际操作。

五)利用间接兴趣。

三、两种注意交替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第四章感觉、知觉、观察。

1、感觉的定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官的客观事物某一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的定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综合的反映。

3、观察的定义:指有目的、有计划、有思维参加的比较持久的知觉。

4、感觉的种类。

第一类:是外部感觉,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五种。

第二类:是内部感觉,有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等。

5、知觉的种类。

一)物体知觉。

1、视知觉、听知觉和触摸觉2、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二)社会知觉。

1、对别人的知觉2、自我知觉3、人际知觉。

6、怎样利用社会知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p64页)

7、感觉现象有哪些?(要会理解)

一)感觉适应(二)感觉对比 (三)联觉(四)后象。

8、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9、社会知觉的定义:是个体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对别人、对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也叫社会认知。

10、常见社会知觉偏差有哪些?偏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避免出现偏差?

一:(1)第一印象(首因效应)(2)晕轮效应(3)刻板效应(4)近因效应。

二:p55页。

三:p64页。

第五章记忆。

1、记忆的定义: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情的反映。

2、记忆的三个环节: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

3、记忆的种类。

一)根据记忆信息储存时间的长短,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二)根据记忆提取是否有意识,分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三)根据记忆的信息指向过去还是未来,分为:前瞻记忆和回溯记忆。

四)根据记忆提取是否正确,分为:错误记忆和真实记忆。

五)根据记忆内容的变化,分为:形象记忆型、抽象记忆型、情绪记忆型和动作记忆型。

六)根据是否具有情境性以及自我体验的参与程度,分为:情节记忆和语义。

记忆。4、记忆的品质:记忆的敏捷性、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准确性、记忆的准备性。

5、识记的规律(识记效果与下列因素存在内在、规律性的联系):

一)识记目的。有意识记优于无意识记。

二)对材料的理解。意义识记优于机械识记。

三)识记材料的数量。一般来说,要达到同样的识记水平,材料数量越多,平均用的时间或诵读的次数就越多。

四)识记材料的不同性质。一般而言,直观形象材料的识记较好,视觉材料比听觉材料的识记好。

(五)主体的情绪状态。一般认为,积极情绪状态下识记效果优于消极情绪状态下识记的效果。

6、遗忘的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阶段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步缓慢。

7、保持效果的制约因素有哪些?

时间因素的制约。②识记材料的重要性。③识记材料的性质。④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⑤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8、影响回忆效果的基本因素主要有哪些?

信息储存的组织水平②联想线索③干扰的影响 ④主体的情绪状态。

9、简述复习的策略。

一)要及时复习,经常复习。

二)边复习边思考,把知识系统化 。

三)在复习中要整理好课堂笔记和读书笔记。

第六章思维与创造。

1、思维的定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2、想象定义:想象是人根据头脑中的已有表象经过思维加工建立新表象的过程。

3、创造性思维定义:创造性思维是指其结果具有新颖性、独特性和价值的思维。

4、有意想象的分类: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5、思维定势的定义:是指以前多次运用某一思维程序解决同类问题,从而逐步形成了习惯性反应,在以后的解决中仍然沿用习惯程序去解决问题。

6、功能固着的定义:只知道熟悉事物通常的用途,二不知道其他新功能。

7、简述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一)发现新问题 1、提出新问题;2、明确新问题。

二)解决新问题 1、准备阶段2、孕育阶段3、豁然开朗阶段4、检验假设阶段。

8、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有哪些?

一)创造动机强度(二)知觉情境(三)思维定势(四)功能固着(五)解决问题策略(六)已有知识(七)人格。

9、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一)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创造的积极性。

二)用唯物辩证法指导思想和创造活动。

三)在启发式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

四)运用发现式教学法把科学探索过程引入课堂。

五)在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学习。

六)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让学生掌握有关思维创造的知识。

七)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

八)要使学生了解自己的思维品质。

九)组织创造性活动,让学生大胆创造。

第七章情绪和情感。

1、情绪和情感的定义:情绪和情感是指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2、情绪的种类:心境、激情和应激。

3、情感的种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4、情绪的外部表现:面部表情、体态表情、言语表情。

5、什么是心境、激情、应激?

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激情是一种迅速强烈地爆发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

应激是由出乎意料的紧急状况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6、什么是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道德感是个体根据社会道德行为准则评价别人或自己的言行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过程中,人的认识和追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美感是人的审美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7、挫折对人有什么影响?如何面对挫折?(p128页)

8、分析中学生的情绪情感教育。

一、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一)道德教育的内容有: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和道德意志行为三部分。

二)途径:1、以知育情;2、以情育情;3、以行育情;4、以形育情;5、以境育情。

二、知识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一)学科教学内容中进**感教育。

二)在学习与探索中发展学生的理智感。

三)快乐教育。

三、艺术教育中的美感教育。

第八章意志。

1、意志的定义:意志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2、意志的特征:自觉目的性、行为调节和控制、克服困难。

3、意志的品质:自觉性、独立性、果断性、自制性、坚持性。

4、简述意志行动过程。

一)决策阶段。

1、动机的斗争(“双趋斗争”、“双避斗争”、“趋避斗争”) 2、目的的明确 3、行动方法的选择4、计划的制定。

二)执行决策的阶段。

5、什么是“双趋斗争”“双避斗争”“趋避斗争”?

双趋斗争指一个人以同样强度追求同时并存的两个目标但又不能兼得时产生的内心冲突。

双避斗争指一个人同时遇到两个威胁性的事件,但又必须接受其一方能避免其二时的内心冲突。

趋避斗争指一个人对同一目标同时产生两种对立的动机。

6、中学生意志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一)意志行动的动机发展特点。

表现为:以近景性动机为主向以远景性动机为主发展;

以外在动机为主向以内部动机为主发展。

二)意志行动的结构发展特点。

1、采取决定的主动性、计划性不断提高;2、执行决定的毅力不断提高。

7、如何对中学生进行意志教育?

一)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二)自觉地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磨炼意志(三)自勉自励、自警自戒。

第九章人格。

1、人格的特征:整体性、独特性、稳定性与毕生发展性、生物性和社会性。

2、气质的定义: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反应特征。

3、气质的特征:天赋性、稳定性、可变性 。

4、简述气质的类型。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

5、通过案例分析某学生的气质类型、气质特征;对待这类气质的学生需采取设么教育策略?(p页)

6、分析气质的实践意义。

一)气质类型不决定人的社会价值和智力水平。

二)气质类型的职业适应性。

三)气质类型与教学风格。

四)气质类型与因材施教。

7、性格的定义:性格是人对现实的较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8、性格的结构特征: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理智特征。

9、简述人格测量。

自陈法(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量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投射测验法(主题统觉测验、罗夏墨迹测验、文章完成法测验)。

第十章能力。

1、能力的定义:能力 ,就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人格心理特征。

2、智力的定义:智力就是使人能顺利解决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并以抽象思维为核心。

3、简述多元智力理论。(p179页)

4、简述智力测验。(一)比奈智力测验(二)韦克斯勒智力测验(三)特殊能力测量和创造力测量。

5、简述能力与知识的关系。

知识是能力发展的前提,没有相应的知识就不能有良好能力的发展;知识结构的合理性与能力有一定关系。是否能灵活运用知识也与能力的展现有一定关系。二者关系还表现在发展速度的差异、发展的不同步方面。

心理学复习大纲

第1章 心理与心理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 心灵 灵魂 心理学最早的定义就是 对心灵或灵魂的解说 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9世纪初叶赫尔巴特 德 2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心理学最主要的就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发展规律,并对他们。进行科学解释。3 心理学...

心理学复习大纲

基础心理学 复习大纲。一 课程性质和目的。通过学习本课程有助于学员确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自身的科学,对于人的实践领域都是需要的,因为人的实践活动是在人的心理调节下进行的。学习心理学有助于学员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有效地进行工作和学习,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二 课程...

《心理学》复习大纲

幼儿教师资格证 心理学 复习大纲。1.安全型 的依恋最有利于儿童的社会性发展。2.婴儿认生现象是 形象 记忆的表现。3.幼儿期是在以下哪个年龄段范围内?3岁 6岁 4.个性倾向性 是个性独特性的集中表现。5.脑的成熟 是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6.下列选项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谈虎色变 7.人们成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