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心理学复习大纲

发布 2022-10-16 09:35:28 阅读 7984

第一章情绪研究的一些基本问题。

1.情绪的功能(动机、组织、信号、适应)—掌握。

此题从情绪研究的理论意义来作答。

1) 情绪是适应的手段——情绪的适应功能;

从物种起源和人类进化的角度来看待情绪。

积极情绪、如愉快的适应意义?

人类婴儿的发育是人类种族进化的重复。

人类婴儿来到世界上出现的第一种心理活动就是——情绪。

2) 情绪是行为的组织者——情绪的组织功能。

促进功能。 良好的情绪能促进认知加工的质量。

耶尔克斯--道森定律,倒“u”理论。

瓦解功能。不良情绪对认知活动的瓦解和破坏。

如考试焦虑;悲哀导致注意力分散;惧怕。

3) 情绪是激发行为的动机——情绪的动机功能;

激励作用。

情绪能以动机的方式激发和引导行为。

适度的情绪兴奋可以推动人们的工作。

情绪被视为动机的指标。

4) 情绪是人际通讯交流的手段——情绪的信号功能。

情绪是人际通讯交流的手段。

情绪交流有助于引起他人的补充性和互惠性情绪。

表情传递信息。有助于个体了解他人的情绪、信念和意向,从而快速地调整个体间的社会相互作用。

2.基本情绪(恐惧、愤怒、厌恶、愉快)进化意义——掌握。

愉快—1) 提示环境中无危险威胁,放松。2) 与他人建立亲密、合作关系,共同防御侵犯,创造、获取生存资源。

恐惧— 逃避威胁,自我保护,物种延续。

厌恶— 适应食物选择。社会厌恶。

愤怒— 保护领地和资源不被侵犯。

的基本情绪理论——掌握。

a. ekman情绪理论的基本性体现在:

1) 强调进化对于形成情绪表达、乃至情绪功能中的特有的、和共同的特征中起着重要作用。

2) 由一些因素可以说明情绪之间的共性和差异。

b. 基本情绪理论。

ekman的证据:

1) 面部表情没有跨文化的差异(实验)

2) 一些基本情绪在动物(类人猿)上也可以观察得到,而不仅仅是人类。(当然一些情绪只有人类所独有)

3) 每种基本情绪尤其特定的生理唤醒模式。(例如、愤怒、厌恶、悲伤)

相关实验阐述:

1. ekman的实验1

向来自5种文化背景的人展示了表情**。

程序:请他们判断表情**上是什么情绪。

结果:不同背景的人达成共识。

2. ekman的实验2

实验程序:1) 给一些没有接触过现代文明的沸耳人看一些白人的表情。

2) 将沸耳人的表情**给白人看。

实验结果:沸耳人正确的指认了白人的表情**。

白人正确指认了沸耳人的表情**。

3. ekman的实验3

实验材料:石器时代文明的新几内亚高地人的生活影片。

实验结果:1) 在影片中没有发现任何陌生的表情。

2) 和现代人一样,每种表情代表着相应的情绪。

4. ekman的其他实验。

1)程序:根据面部表情编出小故事,请被试选出一张符合故事情节的**。

结果:喜悦、愤怒、悲伤和厌恶好确定。但是恐惧和惊奇较难分辨。

2)给沸耳人讲故事,要求他们作出符合故事情节的表情,再给美国大学生**。

3) 先天失明的人和视力正常的人有同样的表情。(残奥会运动员的表情)

c.ekman研究小结:

基本情绪有以下几种特征:(ekman)

1)自主性生理唤起。

2)在类人猿上也存在。

3)迅速的出现。

4)简短的持续。

5)无法控制的出现。

6) 特定的符号

4.表露规则 (掌握):

定义: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学到的,依不同文化而不同的控制表情的规则。

是指某人能够向谁表现何种情绪,以及在何时表现。

(失败者不会在众人前表达失望和沮丧)

5,情绪的先天与后天(哈罗的研究、小艾尔伯特的实验、习得性无助实验)了解实验过程及其结论——了解。

1) 哈罗的研究。

实验背景:(着眼于情绪先天与后天的争论)

人生最早的爱的经历是婴儿和母亲之间的亲密接触。

情绪的先天论者认为:

爱是天生的需要;

情绪的行为主义者认为:

爱其实总是和解决饥饿、干渴和避免痛苦这些基本需要联系,婴儿对母亲的爱不过是对食物需要的副产品。

实验方法:实验对象:恒河猴。

实验假设: 如果行为主义理论是正确的,幼猴应对满足其生理需要的事物(自然情况下是母猴)产生依恋;

如果先天论是正确的,幼猴的依恋对象就不一定是食物的提供者。

实验材料:两只**母猴;

木制母猴:用光滑的木头作身子,用海绵和毛织物把它裹起来,身体内还安装了一个提供温暖的灯泡;

铁丝母猴:外表由铁丝网制成,在胸前安装有一个奶瓶用于抚养。

两只母猴的差异:木质母猴能够提供接触安慰;

铁丝母猴能够提供食物;

实验过程1:

将八只幼猴随机分成两组:

一组由木制母猴喂养;

另一组由铁丝母猴喂养;

在喂养时间外,可自由与母猴接触;

实验者创造了恐惧情境:

在笼子里放置各种各样能引发恐惧的物品,如上紧发条的玩具打鼓熊。

实验过程2:

当幼猴长到六个月能够吃固体食物时,让它们与“母亲”分开一段时间(最长30天),然后再在旷场环境中团聚;

目的是考察幼猴与**母猴之间的依恋关系是否能在分开一段时间后仍能保持;

实验结果:幼猴对木制母猴产生强烈的依恋倾向;

只是在**时才迫不得已离开木制母猴,吃完后就迅速回到木制母猴那里。

面对恐惧事物时:幼猴很快跑向木制母猴,抱住它以寻求安慰和保护;

把这些幼猴放在同一房间里时,但木制母猴不出现时,它们则会充满恐惧,出现情绪化的行为,如哭叫、缩成一团、吮吸手指。

幼猴在旷场中与木制母猴重逢时的表现:

冲向母猴;爬在它身上,紧紧抓住它。

与母猴玩耍,撕咬包裹在母猴身上的绒布。

幼猴不再像以前那样,离开母猴去探索和玩耍房间里的其他物品。

说明:寻找安全感的需要比探求自然的趋向更强烈。

哈罗的实验结论:

接触安慰在依恋关系的形成中比母猴提供乳汁的能力更重要。

接触安慰所产生的依恋情感是独立于饥饿和干渴这些基本的生理需要之外的。

2) 小艾尔伯特的实验。

a. 实验背景。

华生的观点:人类情绪是学习和条件反射的产物。

实验思路:若被试对原本不恐惧的事物和恐惧情绪之间建立了条件反射,那么就能使原本中性的事物变得能够引发恐惧情绪。

恐惧情绪就是“学会的”。

b. 实验方法。

被试:albert,9个月。

无条件恐惧刺激:巨大的声响;

中性刺激:兔子、白鼠、狗。

无条件刺激和中性刺激多次结合,形成条件反射。

c. 实验结果:

恐惧是通过条件反射后天习得的。

推广到其他情绪上:

1)听到老歌伤感;2)春天来时感到愉快。

d. 实验结论:恐惧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学习来的。

3) 习得性无助实验。

a.实验方法:

1)被试:可逃脱组狗;

不可逃脱组狗;

2)方法:可逃脱组和不可逃脱组狗进行配对;

保证两组狗受到电击的时间和强度相等;

90秒时间里64次电击;

不可逃脱组狗30次后停止尝试摆脱电击。

b.实验结论。

对结果的解释:可逃脱组与不可逃脱组的唯一区别——能否主动停止电击;

结论:两组的区别是由于对环境事件是否有控制力。

推论:人类的抑郁是因为他们从过去不可控制的经验中习得了无助感。

第二章情绪的理论。

1.情绪的两大生理学理论介绍: a.詹姆斯-兰格理论b.坎农-巴德理论【掌握】

a.詹姆斯-兰格理论。

代表人物:詹姆士,兰格;

主要观点:内在躯体变化引发了人们所体验到的情绪。

先有躯体变化和面部表情,后有情绪感受。

詹姆斯:情绪就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

兰格: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

图示:引申意义:我们因为笑,所以才快乐;因为哭,才悲伤。下图为具体事例分析。

詹姆斯-兰格理论的实验支持。

1) 注射乳酸盐产生焦虑的生理症状,和焦虑的主观体验。

2) 脊椎断裂的退伍军人,恐惧、愤怒的情绪反应比受伤之前明显减少。(对烟头烫不恐惧)

3) 喝酒之后的情绪变化……

4) 冷水浇身能减弱愤怒和暴躁情绪。

5)实验:温度与情绪。

热(33度)、正常气温(20度)、冷室(7度)。

被试答题;

主考人侮辱性语言。

电击主考人。

詹姆斯-兰格理论的意义:

故意假装的表情会带来肉体的变化,然后可以引发这个人刚刚模仿的情绪感觉。应用到心理**中。(改变面部表情、姿势和身体动作)

因为它所引发的争论从19世纪一直延续到21世纪;成为最著名的一个理论。

对其他情绪理论产生了重要启发作用,推动了大量的实证研究。

b.坎农-巴德理论:

代表人物:坎农(cannon)生理学,巴德(bard)。

主要观点:情绪的丘脑学说:情绪发生在丘脑,对丘脑抑制解除后,同时引起情绪体验和一系列身体变化。

“假怒”现象:切除了间脑以上的全部两半球时,动物表现出了“怒”的释放。诸如弓背、咆哮、呲牙、尾巴竖起。此外还表现了瞳孔放大,血压升高。

这种状态延续存在2~3小时之久。

图示:实验支持:

病人;正常/无脑婴儿。

意义:强调了情绪发生的神经生理学基础。引发了情绪的生理学的研究。

2. 情绪的两大生理学理论评价: a.詹姆斯-兰格理论b.坎农-巴德理论【掌握】

a.坎农-巴德理论对詹姆士-兰格理论的批评:

实验研究发现,即使内脏器官反应被抑制,仍有情绪反应;

机体上的生理变化,在各种情绪状态下,无多大差异;

内脏不是相对敏感部位,很难感受到其反应;

内脏器官对刺激的反应很慢,而情绪反应很快,刺激之后一秒钟;

人工诱导内脏器官变化的实验没有发生强烈的情绪体验。

a. 对坎农-巴德理论的批评。

切除动物的全部丘脑,动物仍然有怒的反应。只有切除后部下丘脑,情绪反应才会完全消失。

如果怒释放是丘脑从皮层抑制中被排除的结果,那么当丘脑抑制被排除后,怒反应应当是连续的和持久的。但是,实际上,“假怒”反应的存在是暂时的。

c.詹姆斯-兰格理论与坎农-巴德理论的区别与联系【之于批评,这个方面应该更重要一些!】

联系:均强调情绪的生理基础。所以也称为情绪的生理学理论。

区别:詹姆斯-兰格理论强调情绪发生在内脏。

坎农-巴德理论强调情绪发生在脑。

d.对詹姆士-兰格和坎农-巴德理论的评价:

争论生理反应在前,还是情绪反应在前是无意义的。二者的时间顺序很难确定。情绪发生的机制,实际上要更复杂。

詹姆士强调外周而忽视中枢的作用;坎农强调中枢而忽视外周的作用。

3. 沙赫特的研究——沙赫特的认知-激活理论(掌握)

沙赫特其人:

最早为情绪的认知理论提供实验依据的重要理论家。

他的实验研究成为情绪的认知理论的经典和重要的支柱。

情绪心理学

情绪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具有多形式,多水平和多功能的特征。是一个生理 心理 社会诸因素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情绪的基本形式包括喜 怒 哀 惧。无论正性或负性情绪均以其适应性而有益于人类 但过度的正性情绪 尤其是负性情绪以及多种负性情绪相叠加与混合而发生絮乱,则导致情绪失调和适应不良。一个人若心情愉快...

情绪心理学

1,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的观点 情绪的发展来自环境信息 情绪依赖于短时的或持续的评价 情绪是一种生理心理反应的组织。评价 拉扎勒斯把情绪看做认知评价的功能或结果,情绪是由认知决定的。这是正确的,但又是不可避免的忽略了情绪对认知和行动的意义和作用而走向了副现象论。2,伊扎德的动机分化理论的内容 动机...

情绪心理学

一 情绪的属性和定义。情绪是多成分的复合过程。1.认识过程是平淡而无情的。2.情绪有特殊的外显表现。3.情绪发生在一定的生理激活水平上。情绪具有多维量结构。情绪是生理和心里多水平整合的产物。情绪的定义 情绪是多成分组成,多维量结构,多水平整合,并为有机体生存适应和人际交往同认知交互作用的心理活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