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2教案《氧气》

发布 2022-03-27 06:34:28 阅读 6145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二氧气导学案。

学生: 教学目标】:

1)从生活经验出发,对空气的成分进行合理的推测及科学**。

2)在**过程中初步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师生共同**,总结】:

氧气。氧气,空气主要组分之一,比空气重,标准状况(0℃和大气压强101325帕)下密度为1.429克/升。

无色、无臭、无味。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压强为101kpa时,氧气在约-180摄氏度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约-218摄氏度时变成雪花状的淡蓝色固体。

氧分子具有顺磁性。

氧气的物理性质:

1、通常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标况下密度是1.429g/l,略大于空气的密度(1.293g/l);

注:标况指标准状况下,即温度为0℃,101kpa大气压条件下。应注意温度和压强等外界条件,因为条件不同时,气体的色、态、密度等物理性质可能不同。

3、氧气不易溶于水;

4、氧气能发生三态变化。在101kpa大气压下,-183℃时变成淡蓝色液氧,-218℃时变成淡蓝色雪花状固氧。

氧气的检验:

1、检验氧气的实验。

实验步骤:把带火星木条伸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带火星木条复燃。

实验结论: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具有助燃性。

补充:(1)在空气中,带火星木条不复燃,并逐渐熄灭;在氧气中,带火星木条复燃,并剧烈燃烧。

2)带火星木条不复燃有两种可能:一是不含氧气,二是氧气含量太低;

3)鉴别两种气体(其中一种是氧气)时,可使用带火星木条;

4)鉴别三种或三种以上的气体(其中一种为氧气)时,可使用燃着木条。

2、氧气的检验。

把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证明该集气瓶中所装气体是氧气。

氧气的化学性质:

1、几种可燃物燃烧实验。

实验1】硫的燃烧。

实验步骤:……燃烧匙……集气瓶……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硫在空气和氧气中都能燃烧,在氧气中燃烧更旺。

文字表达式:

注:硫粉点燃后燃烧匙需要由上至下缓慢地插入集气瓶中,目的是。

实验2】铁丝的燃烧

实验步骤:……螺旋状……火柴……快燃尽时……集气瓶……

实验现象: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实验结论: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文字表达式:

注:(1)先用砂纸打磨铁丝成表面光亮银白色,目的是。

2)把铁丝绕成螺旋状,目的是。

3)把铁丝绕在火柴上,目的是。

4)待火柴快要燃尽时,才缓慢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目的是。

5)由上到下缓慢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里,目的是。

6)集气瓶里预先装入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目的是。

实验3】木炭的燃烧

实验步骤:……燃烧匙……加热发红……集气瓶……澄清石灰水……

实验现象: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热,生成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木炭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文字表达式:

注:木炭点燃后燃烧匙需要由上至下缓慢地插入集气瓶中,目的是。

2、氧气化学性质的归纳。

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同时发出大量热,氧气在化学反应中能提供氧,一种常见的氧化剂。

注:(1)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

2)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有些物质在空气不能燃烧,在氧气中能燃烧;

3)氧气有助燃性,但没有可燃性。

化合反应。

指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combinationreaction)。此外,化合反应一般释放出能量。注意:不是所有的化合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氧化反应。

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一般物质与氧气发生氧化时放热,个别可能吸热如氮气与氧气的反应。

氧化性。氧化性是指物质得电子的能力。处于**态的物质一般具有氧化性。

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的气体,在通常情况下较难和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在一定条件下,氮气可以和某些物质反应,比如合成氨制氮肥。氮气不支持燃烧也不供给呼吸,氮气不参与人的新陈代谢。

氧气的化学性质:

碳、硫、磷、铝、蜡烛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更旺。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却能在氧气中燃烧,说明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在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常用的氧化剂。

① 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② 碳跟氧气反应:碳在空气或氧气里燃烧,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和放出热量。

③ 硫跟氧气反应: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的火焰,放出热量,生成物都是有剌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气体。

④ 铝跟氧气反应: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却能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和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⑤ 磷跟氧气反应:产生大量白烟和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⑥ 铁跟氧气反应:铁丝在空气中红热不能燃烧,却能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并放出大量的热。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应将细铁丝表面的油污、锈迹擦净,并将细铁丝绕成螺旋状,以增大受热面积。(2)在细铁丝的一端系上一根火柴,让火柴燃烧,给细铁丝预热,使其温度达到着火温度。(3)集气瓶内应事先装入少量的水或铺一薄层细沙,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提高练习】:

一、选择题。

1. 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反应b. 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c. 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 d.氧气具有可燃性。

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空气是由几种气体所组成的物质b.一氧化碳、氮气、二氧化碳是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

c.人类与一切动植物的生存都需要空气d.空气的成分一般是比较固定的。

3. 下列四种气体按体积分数计算,在空气中含量由小到大排列的是。

稀有气体 ②氮气 ③二氧化碳 ④氧气。

abcd.②④

4. 一氧化氮是汽车尾气中的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在实验室中,收集一氧化氮时可选用的收集方法是。

a、排水集气法b、向上排空气集所法。

c、向下排空气集气法d、排水集气法或向上排空气集气法。

5. 装在某容器内的空气,经测定含氮气16l,由此可以推断该容器中氧气的体积约为。

a. 6l b. 4l c. 10l d. 12l

6. 夏天从冰箱中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外壁会潮湿,这说明空气中含有。

a. so2 b. 稀有气体 c. co2 d. 水蒸气。

7. 下列关于实验室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实验操作先后顺序中不正确的是。

a等导管口排出的气泡均匀后,再将导管伸入盛水的集气瓶中。

b. 先检查制氧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

c. 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取出。

d. 先给试管均匀加热,再对着药品加热。

8. 下列事实中,可以说明水能溶解少量氧气的是 (

a.水通电后能生成氧气和氢气 b.水加热到沸腾变成水蒸气。

c.水能溶解某些氧化物d.鱼虾能在河水中生存。

9. 如图,在吸滤瓶内的湿润泥沙中生长着健壮的小麦三叶期幼苗。从上边导管通入二氧化碳,通一会儿后,将气球紧包在吸滤瓶的侧管口,继续通入二氧化碳,使气球膨胀起来,然后用弹簧夹住上面的橡皮导管。

将吸滤瓶放在强光下晒5-6小时后,准备好集气装置,插入橡皮导管,松开弹簧夹,气球自然回缩,将气体排入集气瓶中。再将点燃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发现火焰不但没有熄灭,反而燃烧更旺,该实验说明了。

a、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同时进行。

b、光合作用需要阳光。

c、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

d、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10. 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可燃物。

b.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c. 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d.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11. 质量相等的两份氯酸钾a和b,其中一份混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将它们同时加热,放出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关系的图象正确的是( )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2学案 人教版

反思 本课题内容中演示实验多,需要掌握和识记的内容也多,所以建议直接调整为2课时来上,效果比较好。课题2 氧气学案。班级 九年级 班姓名学号。学习目标 1.认识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 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在相同条件下密度略大于空气的密度。2.熟练掌握氧气与碳 硫 铁的反应并能准确描述其反应时...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学案2 人教版

课题3 制取氧气学案二。班级 九年级 班姓名学号。学习目标 1.掌握实验室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 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2.初步掌握选择制取装置 收集装置的依据和原理,练习仪器的连接 实验的基本流程等基本操作知识。3.认识分解反应 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回顾,检查 要点 实验室用高锰...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说课稿

课题2氧气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 氧气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方法与策略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一 教材分析 说教材 1 教材地位和作用。从知识结构来说 氧气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气体,教材把它放在第二章第二节,以作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