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数学学习如何联系实际和数学应用

发布 2022-03-24 00:00:28 阅读 1582

数学教育目标的“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作出规定。其他学科的目标也可以这样提;“教学大纲”更加注重从数学的学科特点出发,具体反映数学在学生发展中所具有的、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因此对数学教学的指导性更强,更有利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把握,操作性也更好些。如何按照国家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突破过时的传统教法,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对初中数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能力要求。

一、培养自觉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学习和解题的好习惯。

数学教育不能满足于单纯的知识学习,而是要使学生掌握数学最本质的东西,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统率具体知识、具体问题的解法,循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这将使学生终身受益。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也正符合素质教育对培养人才的要求。

基础教育阶段,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有:观察与实验、联想与猜想、数形结合、化归、函数与方程、一般化与特殊化、分类讨论、符号化、整体、建模、美学等。自觉运用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必将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学习,事倍功半。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中有这样一个内容──用“棋子摆成的小仓库”找规律。我把这节课改成了活动课。这是我培养学生用数学思想方法去学习很成功的一节课例。

我先提出活动要求:第一步,先独立观察,尽可能多地用不同的方法解题,并能说出你如何知道自己做的是对的;第二步,小组交流解法;第三步,全班展示成果;第四步,你能通过这道题目的解决过程得出一个规律吗?你能知道第100个这样的“小仓库”有多少枚棋子吗?

第五步,你对这类的“找规律”,还有什么想法?从后来几次测试结果可以看得出与其他班相比,我的学生对“找规律”的内容掌握得非常好。在以上整个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可以总结如下:

(1)通过第一步中的教学,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的好习惯。可见,观察对人的学习和成长是何等的重要。培养敏锐的观察力是提高数学思维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要求,善于变换不同的思维角度去抓住问题的特征,形成数学直觉去解决问题。

而很多学生往往欠缺的就是验证。(2)让学生展开联想和猜想,从图形这个思维角度对“小仓库”进行不同的“分割”,从而得到不同的解题方法。(3)在第。

二、三步中,强化了前面的思想和方法,并发散和丰富了每位学生的思维。通过前三步中学生展示的八种方法,我引导他们分析比较这八种方法,致使他们发现:原来他们只是从图形和数据两个思维角度解决问题的。

这就培养了学生比较与类比、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

4)在第四步中,学生发现,依次多6枚棋子,于是得出第n个这样的“小仓库”有(6n-1)枚棋子,接着求得第100个“小仓库”所用的棋子数。在第五步中,学生想到本题中每个“小仓库”的棋子数依次相差6枚,而n的系数恰好为6,那么学生接着会想:如果依次相差m枚呢?

n的系数应该是m。至于常数项为什么数,只需用第一个“小仓库”检验即可。这就得出了解决类似“找规律”问题的方法,这也使学生的思维有了深度。

在这两步中,培养了学生一般化与特殊化的思想方法。(5)还有个别学生观察图形时,利用了对称性,我说:“这就是数学中所蕴含的美学的思想方法。

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中,也增强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合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归纳能力等。小结时,我引导学生总结了本节课中用到的思想方法,学生已能结合过程说出来。就这样,在教学中,我善于抓住思想方法教学的“典型课”,培养学生感受和运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

二、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探索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做出来的,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

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觉得每项知识都是他们实践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例如“绝对值”一节的教学,我按四人一组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不难得出:(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2)零的绝对值是零(3)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在此基础上,我继续提问:(1)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有哪些?(2)任何一个数的绝对值都是正数吗?

(3)若a>0,则a若a=0,则a若a<0,则a4)你还能得出其他结论吗?通过学生思考探索,让他们总结出绝对值的一些重要性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列举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经常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要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乐学、愿学、想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值得为学习而勤奋,不会有一点苦的感觉。例如在学习“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时,我提前两天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的一些**、实物,用硬纸片制作柱体、锥体等模型。

教学中,让每个学生都先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实物和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立体模型,然后再按每两人一组把这些实物或模型进行归类并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最后选派一些代表作总结发言,老师点评,对做得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通过这样教学,学生在愉快中学到了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另外,教师也可利用教材中编排的有关内容,如“地砖的铺设”、“银行的利率”、“**走势图”、“图标的收集”、“打折销售”等等,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今后,我仍将在这个方面努力探索,希望能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好习惯教育”的方法。在此,我呼吁,把“好习惯教育”纳入我们的教材中去,引入到我们的课堂上去。我相信:

孩子们的明天会更好!

六年级数学教学随笔联系实际,让“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经验”

六年级数学教学随笔联系实际,让 生活经验 上升为 数学经验 对于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有时需要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背景。练习设计时,我们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将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让学生亲身经历将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经验应用于生活的过程。同时,运用数学经验去认...

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学习兴趣常表现为喜欢或不喜欢数学。研究表明,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逐渐下降,七年级下学期是兴趣分化的明显时期。但总的来说,在各学科的学习中,学生还是最喜欢数学。数学学习成绩与数学学习兴趣有显著的相关性。浓厚的兴趣产生较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的注意集中于数学学习,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并...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数学学习的高效性

摘要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学科,要掌握这门学科并为己所用,就要先弄清楚数学学习的特点,并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规律。笔者就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高效性学习的做法,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关键词 高效性 双基知识 方法 归纳。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 9324 201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