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所谓效率用最少的资源来达到组织目的的能力,即“正确地做事”,它涉及的是活动的方式。指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是管理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管理就是要使资源成本最小化、效率最大化。
效果:指决定适当目标的能力,即“做正确的事”,它涉及的是活动的结果。是指目标的实现,管理还必须使活动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即追求活动的效果。
管理者实现了组织的目标,我们就说他是有效果的。
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个性,组织共有的价值体系,是一定文化背景下的企业价值观渗透到企业的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所形成的企业个性。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基础和核心。
决策的含义:决策是为达到一定的目标,在充分掌握信息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拟订并评估各种方案,从诸多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并予以实施的管理过程。
计划的含义:计划是组织未来的蓝图,是对组织在未来一段时间的目标和实现目标途径的策划与安排。
战略管理的含义:制定、实施和评价使组织能够达到其目标的,跨功能决策的艺术与科学。
或者确定企业使命,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要素确定企业目标,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并使企业使命最终得以实现的一个动态过程。
目标管理的内涵:目标管理是通过一种专门设计的过程,将组织的整体目标一级接一级的转换为各级组织,直至个人的具体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实现目标的保证措施,形成如下图的一个目标体系。
集权:组织的决策权集中在管理高层称之为集权。
分权:决策权分布在组织系统中的较低管理层次上称之为分权。
无形组织:是指组织活动,具体是指组织为了实现其目标所进行的组织机构的设计以及对组织内的部门授权、人力资源管理、组织文化建设、组织变革等活动。
非正式组织:如果一个社会组织内部没有明确的机构与机构分工和组织任务分工,也没有固定的成员,正式的组织纲领和制度,那么这样的组织就属于非正式组织。
激励的概念:所谓激励是指通过一定的手段使员工的需要和动机得到满足,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发挥个人潜能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领导的含义:所谓领导就是影响,影响组织中的下属使之心甘情愿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的艺术或过程。这个概念包含3层意思:
领导是一个影响过程;领导是作用在于激励下属;领导的目的是通过影响下属达到组织的目标。
控制的含义:监视各项活动以保证它们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各种偏差的过程。
创新的概念:指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组合,包括生产一种新的产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得或者控制原材料和半成品的一种新的**以及实行一种新的组织形式等5个方面。
核心竞争力:指的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
核心竞争力理论。
该理论认为,企业经营战略的关键在于培养和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衡量标准:该理论进一步认为,并不是企业所有的资源、知识和能力都能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而只有当资源、知识和能力同时符合珍贵、异质、不可模仿、难以替代的标准时,它们才成为核心竞争力,并形成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
绿色管理定义:绿色管理是融环境保护的观念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的一种管理方式。
绿色管理要求企业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即从利用资源开始,到经过生产将它们转化为产品用于消费,并最终将资源转化为废品,分散、积累在环境中的各个环节都要有“绿色”意识。
学习型组织的含义:所谓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韧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这种组织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具有高于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
业务流程重组的基本概念:是指针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基本问题进行反思,并对它进行彻底的重新设计,以便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当前衡量企业业绩的这些重要尺度上取得显著的进展。
业务流程:所谓业务流程,是指企业以输入各种原料和顾客需求为起点,到企业创造出对顾客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为终点的一系列活动。
战略平衡记分卡理论:战略平衡计分卡制度是一种革命性的业绩评估和战略管理制度,为企业经理们提供基本框架:从财务、顾客、企业内部经营过程、企业学习与成长等紧密连续的四个方面全面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
标杆管理的含义:标杆管理是一个系统的、持续性的评估过程,通过不断地将企业流程与世界上居领先地位的企业相比较,以获得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绩效的信息。
管理面临的挑战。
1、面对新的社会价值观冲击的挑战。
2、面临经济全球化、市场环境瞬息万变的挑战。
3、信息化的挑战。
4、如何驾驭知识资源的挑战。
5、变革的挑战。
6、对文化多元化做出响应的挑战。
社会责任 1、 企业社会责任的争议。
什么是企业社会责任?企业有没有社会责任?企业应不应该承担csr?企业如何进行csrm?
企业社会责任(csr)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相关利益方(消费者、员工、**商、社区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重视员工合法权益、赞助社区公益活动和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等。
2、西方的转变。
1)外部环境的压力,企业为了避免昂贵的法律诉讼或不良公众形象对企业信誉造成的负面影响。
2)内部环境的压力,为了提升自身竞争能力的一种需要。
3、影响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因素。
积极因素(1)企业利益相关者越来越重视csr
2)csr有利于企业提高形象,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3)企业国际化的需要。
消极因素:股东权益,行为衡量,成本问题,权力过大。
决策的类型。
1.按照时间的长短。
1)长期决策,如经营方针确定,经营目标选择,多元化经营。
2)短期决策,如日常营销决策,物资储备决策,员工招聘方案。
2.按照决策的性质划分
1)战略性决策(2)战术性决策(3)业务性决策。
3.按照决策的重复性划分
1)程序化决策,如订货,材料采购,生产作业计划。
2)非程序化决策,如新产品开发,多元化经营,海外直接投资。
4.按照决策的条件划分
1)确定型决策(2)风险型决策(3)非确定型决策。
决策的过程。
1)识别问题(2)明确目标(3)拟定备选方案(4)评估方案(5)选择方案(6)实施方案(7)反馈评估。
计划的类型。
1.按计划的期限分类: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2.按计划的明确性程度分类:具体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
3.按计划范围的广度分类:战略计划和作业计划。
4.按组织的职能分类:生产计划、财务计划、营销计划等。
5.按计划的表现形式分
控制的类型。
按控制信息的性质划分。
1、前馈控制。
前馈控制,也称预先控制或事前控制,它是在实际工作开始之前就进行控制。
2、现场控制。
现场控制是在工作的进行过程中实行控制。
3、反馈控制。
反馈控制,亦称事后控制,是在工作结束之后进行的控制。
控制的过程。
1、确定标准2、衡量实际绩效3、实际绩效与标准的比较4、纠正偏差。
创新的特征:高风险性,高效益性,相对性,继承性,发展性。
创新的类型 :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
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技能
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
影响管理幅度有效性的因素。
1、 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素质
2、 组织结构的合理程度
3、 信息沟通和传递效率
4、 组织的稳定性程度
5、 工作对象的复杂性。
6、 下属人员的空间分布等。
其他激励理论:强化理论归因理论挫折理论。
管理者的技能。
人性的基本假设(分析问题)
1.x 理论。
核心的观点就是认为人是“经济人”,(强制和惩罚)
2.y 理论。
y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人是“自我实现人”
3.z 理论。
z 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人是整体的统一”
民主管理)由信任、微妙性和亲密性所组成。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p37~p39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选择判断)、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选择判断)p40~p42
人际关系学说主要内容和观点p46~p47
头脑风暴法p101~p102
德尔菲法(p103~p105)
优缺点。优点:①能充分发挥各位专家的作用,集思广益,准确性高。②能把各位专家意见的分歧点表达出来,取各家之长,避各家之短。③避免专家会议法的缺点。
缺点:过程比较复杂,花费时间较长。
确定型决策方法。
1、线性规划法。
2、盈亏平衡分析法。
盈亏平衡点分析,所谓盈亏平衡点是指产品销售收入等于产品总成本时的销售额。(又称保本点、盈亏临界点)
甘特图、滚动计划法、网络计划技术p125~p131
高耸型组织、扁平型组织p156
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
事业部型组织结构
集团控股型组织结构。
菲德勒领导权变理论、领导的生命周期理论
路径-目标理论:该理论认为领导者的效率以激励下级实现组织目标并在其工作中使下级得到满足的能力来衡量。领导者的主要职能是为下属设置和指明目标,帮助他们寻找实现目标的途径,并帮助他们清除障碍。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马斯洛把这五种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分为高低两级:较低级的需要是生理和安全需要。较高级的需要是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当一种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种更高层次的需要就会占据主导地位。
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对企业管理的基本启示:导致工作满意的因素和导致工作不满意的因素是有区别的,因此,管理者要调动和维持员工的积极性,首先要注意保健因素,以防止不满情绪的产生。消除工作中的不满意因素只能带来平和,这些因素只能安抚员工,而不能激励员工,它们得到充分改善时,人们就没有不满意感了,但也不会感到满意。
公平理论认为,员工首先思考自己收入与付出的比率,然后将自己的收入——付出比率与相关他人的收入与付出比率进行比较,被比较的人可能是同学、同事、老板或行业平均薪酬水平。
公平理论对企业管理的启示。
工作任务和公司的管理制度都可能产生某种关于公平性的影响作用。如果员工对工资提出增加的要求,说明组织对他至少还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员工的离职率普遍上升时,说明组织已经使员工产生了强烈的不公平感,这需要引起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
期望理论。这一理论主要是由美国心理学家v 弗鲁姆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提出并形成的。期望理论认为,当人们预期到某一行为能给个人带来既定的结果,且这种结果对个人具有吸引力时,个人才会采取这一特定行为。
期望理论对管理者的启示:管理人员的责任是帮助员工满足需要,同时实现组织目标。
管理方格理论。
他们用横坐标表示领导者对生产的关心程度,用纵坐标表示对人的关心程度,将代表两类行为的坐标各划分为9等分,形成了81个方格,每个方各代表一种对“生产”和“人”关心的不同程度的组合形成的领导行为。
管理学管理学原理复习
管理科学是一门运用多学科,多领域的理论 方法 技术和知识的综合 叉学科,是一门现代运用科学,其目的是研究人类在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管理学复习资料。管理科学是一门运用多学科,多领域的理论 方法 技术和知识的综合 叉学科,是一门现代运用科学,其目的是研究人类在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管理学复习资料。管理科学...
管理学管理学各章复习要点
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一 名词 管理 权变管理理论。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 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权变管理理论。其核心是力图研究组织与环境的联系,并确定各种变量的关系类型和结构类型。强调管理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环境寻求不同...
管理学复习
第一章管理者与管理。什么是管理。管理的定义。什么样的组织需要管理?为什么?效率与效益有什么区别?举例什么。什么是经营?什么是管理?组织有哪些特征?管理有哪些职能?由谁来执行?根据管理者角色理论,管理者扮演着哪些角色?有效的管理者也是成功的管理者吗?为什么?第二章管理的演进。产业革命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