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监控量测技术实施方案

发布 2022-02-08 19:14:28 阅读 5452

第一章隧道监控量测技术实施方案编制依据。

三座隧道施工监控量测主要根据如下有关规范、文献进行编制:

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o1 - 2003

2. 《公路勘测规范 》jtj 061-99

3.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jtg d70- 2004

4. 《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 》jtj026.1 - 1999

5.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jtj042-94

6.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jtj004-89

7.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jtj064-98

8.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 gb50086- 2001

9.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2001

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11.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12.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2004)

13. 吕康成,隧道工程试验检测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14. 李晓红著,隧道新奥法及其量测技术,2002,科学出版社;

15. 宁德至武夷山高速公路施工设计**件、图纸、报告等。

a5合同段共有隧道2座,呈双洞分离式布置。石壁炉隧道位于a4和a5合同段分界处,小东山隧道位于a5和a6合同段分界处,本合同段分别按半座计列,详见表1。

表1隧道一览表。

2.2.1石壁炉隧道。

1)地形地貌。

本隧道场址区属侵蚀中低山地貌。

2)工程地质特征。

隧道场区表层为第四系残坡积层,其下伏基岩为燕山晚期(γ53)侵入花岗岩及其风化层,局部可见少量辉绿岩侵入。

3)地质构造及**。

隧道区次级构造受福安——南靖深大断裂带主导,该区域性构造较稳定,后期有基性岩浆沿断裂带侵入。

4)不良地质作用。

隧道进出洞口未见有地裂、地下洞穴、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大型不良地质现象。洞身部位未发现防空洞、采空区等地质灾害隐患。

5)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隧道区内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及水力特点,区内的地下水主要有以下3种类型:

松散岩类孔隙水:赋存于隧道洞顶沟谷地带表层,为潜水,水量一般,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地下水侧向补给,水量、水位受季节影响变化大,主要向下游地下水排泄,同时,与地表径流呈互补关系。

风化带孔隙裂隙水:赋存于第四系残坡积层底部及基岩风化带(主要为碎块状强风化-弱风化岩层中),为潜水,其富水性受地形地貌条件和风化裂隙发育程度的影响,富水性不均,由于隧道区地形起伏大,岩石风化带的厚度有限,一般富水性弱。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地下水侧向补给,受季节影响变化大。

主要向下游地下水排泄。

基岩裂隙水:赋存于隧道区内的构造及节理裂隙密集带中,富水性、导水性相对较好,但不均一,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地下水侧向补给,向下游地下水排泄。

隧道区地下水及地表水对混凝土结构不具有腐蚀性。

6)工程地质评价。

隧道出口工程地质评价。

出口段斜坡坡度40~45°,目前天然斜坡稳定,地表上覆残坡积层,垂直厚度约3~5m。洞口段大多位于残坡积土层及强风化层(ⅴ级围岩)中,岩土层强度较低,稳定性差,易产生坍塌,建议加强支护,同时对仰坡、边坡应采取台式放坡及坡面防护措施。

2 隧道洞身工程地质评价。

洞身围岩级别主要以ⅱ-ⅲ级为主,对隧道开挖较为有利,但构造破碎带、节理密集带及进出口地段为ⅳ~级,在施工过程中易造成坍塌失稳,应加强衬砌。洞身处地下水水位高程高于路面设计标高,水量受构造发育情况影响较大,对隧道的施工将带来不利影响,特别是构造带及节理密集带的涌水量较大,应采取相应的止水或引排水措施,以防产生涌水现象发生。

3 隧道地应力评价。

根据测试知地应力以构造应力为主导,隧道围岩发生岩爆的可能性很小。

2.2.2际溪隧道。

1)地形地貌。

隧址区属构造-侵蚀剥蚀低山地貌。

2)工程地质特征。

本隧址场区表层多为第四系残坡积土,下伏燕山晚期花岗岩(γ53)及其风化层。

3)地质构造及**。

经地表调绘、钻探及浅层**物探成果表明:隧址区主要的断裂构造带f2属压扭性断裂,长度300米左右,宽25米左右。本场地没有活动断裂构造、褶皱等地质构造,区域整体相对稳定。

4)不良地质作用。

隧址区中除断裂构造及裂隙密集带较发育,未见有活动断裂构造、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岩溶等其它不良地质作用,隧址区现状整体稳定,工程地质条件尚好,适宜建隧道。

5)水文地质条件。

本隧道区无地表水流分布,地表水总体较贫乏。

地下水主要为风化带网状孔隙裂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前者赋存于第四系残坡积层底部及基岩强风化带,后者赋存于岩性接触带及节理裂隙密集带中,一般富水性及导水性弱,水量较贫乏,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地下水侧向补给,向沟谷排泄,流量随季节变化较大。进、出洞口地下水稳定水位一般分布于碎块状强风化层中。洞身地下水主要聚集在岩性接触带及节理裂隙密集带中,勘察期间地下水稳定水位一般高于隧道顶板。

地下水对混凝土不具腐蚀性。

6)工程地质评价。

工程地质评价。

隧道进出口段近山坡坡脚,未见有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作用,目前坡体现状基本稳定。斜坡上覆盖坡积碎石土、强风化花岗岩,岩土层稳定性较差,施工时易产生坍塌、掉块、塑性变形及挤压破坏。

洞身工程地质评价:隧道洞身围岩为花岗岩,属坚硬岩,岩体较完整,对隧道洞身围岩的稳定较有利,隧道围岩级别为ⅴ级~ⅱ级。

2 隧道地应力评价。

拟建隧道埋深最大埋深约298m,深部围岩为微风化花岗岩,为坚硬岩,岩体呈大块状。本区为低地应力区,发生岩爆可能性小,但应加强监测。

3 有害气体危害性评价。

勘察过程中未发现该隧道场区存在有毒、有害气体或隐伏矿产现象。

2.2.3小东山隧道。

1)地形地貌。

隧址区属构造-侵蚀剥蚀低山地貌。

2)工程地质特征。

根据工程地质调绘及钻探成果,本隧址场区表层多为第四系残坡积土,下伏燕山晚期花岗岩(γ53)和侏罗系南园组第二段(j3nb)的凝灰熔岩及其风化层。

3)地质构造及**。

隧址区主要的断裂构造带f8,宽度为4米,长度大于1000米,属压扭性断裂。本场地没有活动断裂构造、褶皱等地质构造,区域整体相对稳定。

4)不良地质作用。

隧址区中除断裂构造及裂隙密集带较发育,未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岩溶等其它不良地质作用,隧址区现状整体稳定,工程地质条件尚好,适宜建隧道。

5)水文地质条件。

本隧道区地下水主要为风化带网状孔隙裂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前者赋存于第四系残坡积层底部及基岩强风化带,后者赋存于岩性接触带及节理裂隙密集带中,一般富水性及导水性弱,水量较贫乏,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地下水侧向补给,向沟谷排泄,流量随季节变化较大。进、出洞口地下水稳定水位一般分布于碎块状强风化层中。洞身地下水主要聚集在岩性接触带及节理裂隙密集带中。

6)工程地质评价。

洞口工程地质评价。

隧道进口段近山坡坡脚,山坡坡度约为30~34°,未见有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作用,目前坡体现状基本稳定,斜坡上覆盖坡积碎石土、强风化凝灰熔岩和花岗岩,厚度约为5-18m,岩土层稳定性较差,施工时易产生坍塌、掉块及挤压破坏等。

洞身工程地质评价。

隧道洞身围岩为微风化凝灰熔岩,属坚硬岩,岩体整体较完整,对隧道洞身围岩的稳定较有利。局部地段有裂隙密集带存在,岩体破碎~较破碎,拱部无支护时,可产生较大的坍塌,侧壁有时易失去稳定,爆破震动过大易坍塌,围岩级别为ⅳ级,应加强支护措施。隧道与f8断层走向基本一致,倾向为远离隧道一侧,隧道围岩级别为ⅴ级~ⅱ级。

2 隧道地应力评价。

本区为低地应力区,施工中应注意埋深大于322m段的ⅱ级围岩中可能产生岩爆现象,应加强观测。

3 有害气体危害性评价。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

合肥至福州铁路客运专线 闽赣段 土建工程hfmg 2标。编制。复核。审批。中交一航局京福铁路客专闽赣 标项目经理部。二零一零年六月十三号。目录。1.地质概况 1 1.1 隧道概况 1 1.2 地貌特征 1 1.3 地层岩性 1 1.4 地质构造 1 1.5 水文地质 1 1.6 物理地质 2 1.7...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

南宁枢纽ii标。编制 日期 审核 日期 审批 日期 1 花油山隧道位于低山丘陵区,地形起伏大,山体植被发育,海拔高程70 220m,自然坡度20 40 之间,中心里程dk28 330,全长5400m.系浅埋暗挖双线隧道。其中级围岩4805m,级围岩460m,明洞135m 进口段 本隧道因其地质条件极...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

主洞及1 斜井 3 竖井 中铁 局集团昆明轨道交通 号线项目经理部。昆明轻轨 号线 号隧道及支洞。一 编制依据。1 昆明市轨道交通 号线隧道设计文件 2 现行 铁路隧道施工规范 3 现行 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则 4 号隧道工程动态设计和动态施工的要求 5 根据本隧道的围岩条件 支护类型和参数 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