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课程设计。
学生姓名: 赵小凯。
学号: 11201070102
班级: 11地质一班。
设计课题:人行地下通道监控量测方案。
指导教师: 汪东林。
一、设计资料 2
二、监控量测目的和意义 4
三、监控量测内容(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 5
3.1 监控量测内容 5
四、测试的方法和测试工具; 6
1、基坑开挖 6
2、钢筋工程 6
2.1、钢筋加工 6
2.2、钢筋绑扎与安装 7
五、测点布置原则为: 8
六、地下洞室的变形监测 8
七、工程周围地表的沉降监测 10
①建筑物变形监测 11
②地下管线的变形监测 12
八、监测频率的确定 12
九、测数据分析及处理方法及监控量测管理 13
1、监测数据分析及处理方法 13
2、监控量测管理 13
十、参考资料 14
地下通道施工工艺流程(附图一) 15
十。一、材料计划 16
十。二、结构防水工程施工 18
十。三、养护及拆模 20
十。四、结构防水工程施工 20
一、设计资料。
题目2:某地下人行通道在道路两侧及路中brt站台处分别设置出入口。通道主体断面形式为拱顶直墙,开挖跨度为6.
54米,开挖高度5.1米,通道长约52米。结构覆土厚度约为4米。
此通道所处位置地貌单元属南淝河一级阶地,上部第四系覆盖层厚度约19.0m,根据探测报告显示上部覆土1.6~5m为杂填土,结构顶局部含有淤泥质填土,对施工不利,。
结构底部位于粉质粘土中,与下层粉细砂联通,底板以下粉土夹粉细砂中赋存承压水,承压水头3m。所处位置及断面设计如图3和图4所示。
图3 地下通道平面图。
图4 地下通道断面设计图。
二、监控量测目的和意义。
1)掌握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周围地层、支护结构、地下管线和周边建筑物的动态变化,明确工程施工对地层的影响程度及可能产生失稳的薄弱环节,预防工程破坏事故和环境事故的发生。
2)通过监测了解支护结构及周边建筑的变形及受力状况,并对其安全稳定性进行品价。
3)将现场量测结果与**值相比较,以判别前一步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符合预期要求,以确定和优化下一步施工参数,从而指导现场施工,做到信息化施工。
4)将量测结果用于优化设计,使设计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另外还可将现场监测结果与理论**值比较,用反分析法导出更接近实际的公式,用于指导其他工程的施工。
三、监控量测内容(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
3.1 监控量测内容;
四、测试的方法和测试工具;
方法:人行地道施工工艺流程(见附图一)
主要施工顺序:基坑开挖→垫层施工→涂刷防水层→外贴式止水带安装→底板及侧墙模板钢筋安装→安装止水钢板→变形缝中安装止水带→第一次浇筑底板混凝土→侧墙及顶板模板钢筋安装→施工水平缝处防水处理→第二浇筑侧墙与顶墙混凝土→结构防水层处理。主要施工技术:
1、基坑开挖。
基坑开挖前的准备工作:放出人行地道基础点,测定基坑高程;按地质水文资料,结合现场情况,明确地下管线的走向,再进行开挖,平均挖深为7m,原设计开挖坡度为1:0.
75,防护为在坡面锚挂20*20cm的钢筋网,并在坡面喷射厚度为10cm混凝土作硬化处理。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下,wxl15号墩基础位于该地下通道中心位置,基坑开后已将该通道内部土方挖除,边坡已不存在。另外,为加快工程进度,节约工程投资,并确保基坑内作业安全,根据基坑地质情况与实际情况,通过对基坑边坡稳定性计算后,建设单位、地勘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现场勘测后共确定,开挖方案变更为:
先将基坑顶平均降低1米后,再按为1:1边坡坡率开挖,挖至设计基底高,预埋10cm,人工清理平整。
2、钢筋工程。
2.1、钢筋加工。
2.1.1 钢筋应有质保书或试验报告单。
2.1.2 钢筋进场时应分批抽样做物理力学试验。使用中发生异常, 尚应补充化学成分分析试验。
2.1.3 钢筋必须顺直,调直后表面伤痕及腐蚀不应使钢筋截面积减少。
2.1.4 对钢筋要加强管理,按级别、规格分别堆放。要严格遵守“先试验后使用”的原则。对含碳量较高的脆性钢筋不得使用碰焊、 点焊。
2.1.5 钢筋焊接使用焊条、焊剂的牌号、性能以及接头中使用的钢板和型钢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
2.2、钢筋绑扎与安装。
2.2.1 所配置钢筋的级别、钢种、根数、直径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2.2 焊接成型后的网片或骨架必须稳定牢固,在安装及浇注混凝土时不得松动或变形。
2.2.3 同一根钢筋上在 30d、且<500mm 的范围内,只准有一个接头。
2.2.4 绑扎或焊接接头与钢筋弯曲处相距不应小于 10 倍主筋直径,也不宜位于最大弯距处。
2.2.5 钢筋与摸板间应设置足够数量与强度的垫块,确保钢筋的保护层达到设计要求。
2.2.6 在绑扎双层钢筋网时,应设置足够强度的钢筋撑脚,以保证钢筋网的定位准确。
监测仪器 主要监测仪器和型号。
五、测点布置原则为:
1) 观测点类型和数量的确定综合考虑工程地质条件、设计要求、施工特点等因素;
2) 为验证设计数据而设的测点尽量布置在设计中的最不利位置和断面,如最大变形处、最大内力处,为及时反馈信息,考虑相同工况下的最先施工部位,以指导施工;
3)观测变形的测点(连续墙水平、垂直位移,建筑物位移等)考虑既能反映监测对象的变形特征,又能便于使用仪器进行观测,还要有利于测点的保护。即全面监测、选择最危险断面集中设置多种测点、各种测试结果相互验证,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
拱顶下沉监测与底板上隆监测(见图)
因本工程属于浅埋的地下工程,冒顶坍塌可能是比较容易发生的破坏性态。因此,应特别注意拱顶下沉的监测。
1)监测目的拱顶下沉和底板上隆监测值反映地下工程结构安全和稳定的极其重要的数据,是支护力学形态变化的最直接、最明显的反映。
2)测点的埋设拱顶沉降与底板上隆测点与地面的沉降测点在一个断面,方便与地面的沉降相对比,拱顶下沉的水准基点可布设在洞内和洞外,但要布设牢固,易于测量。在施工的整个过程中都要保护测点不被破坏,使监测不间断。
3)数据的处理同一个测点,拱顶下沉计算式u=ui-ui-1, u 为第i次的沉降值。数据分析与地表沉降的分析一样,采用沉降历时分析。
4)监测的控制标准拱顶下沉总量不超过30毫米,上隆不超过20毫米。
本通道地处长江中路与飞凤街交叉口,通道下穿长江中路,通道正上方为路面和brt站台,路面周围有建筑物众多,属于**高聚地。
1)设置基点在监测对象的沉降影响范围以外,寻找城市中的永久水准点,或工程施工时使用的临时水准点作为基点,基点要有足够的个数,并要能构成水准控制网,不可选那些在沉降影响范围内的基点,不可选取不能直接观察到监测对象的基点。要求对基点进行定期的校核,防止出错。
2)沉降测点的埋设在地表钻孔,然后放入长20-30厘米,直径20-30毫米的园头刚筋,四周用水泥砂浆填实。
3)测量方法观测方法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利用基点和附近水准点联测取得初始高程。观测时各项限差宜严格控制,每测点读数高差不能超过0.
3毫米,不在水准路线上的观测点,一个测站不能超过3个,超过时应重读后视点读数,以作核对。首次观测时,对测点进行连续两次观测,两次高程之差应小于1.0毫米,取平均值作为初始值。
4)沉降值计算在本工程段,长度并不太长,可以尽可能布设导线网,以便进行平差处理,提高观测精度,然后按照测站进行平差,求的各点高程。施工前2,由基点通过水准测量测出隆陷观测点的初始工程h0,在施工过程中测出的工程为hn.则高差△h=hn-h0即为沉降值。
(5)地表沉降分析对某一断面沉降采用沉降历时分析,做出地表沉降历时曲线。
对地下通道工程来说,地表沉降测点与洞内测点布置在同一断面,以便不同的观测数据相互印证,地表沉降测点沿隧道纵向的间距为10米。
6)地表沉降基准值根据有关经验和标准设定为30毫米,当达到累计沉降30毫米。则要加强监控,甚至商讨设计的合理性。
人行地下通道监控量测方案
安徽建筑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名称 岩土工程 学生姓名。学号。班级 地质一班 指导教师 汪东林。目录。一 设计资料 1 二 监控量测目的和意义 2 三 监控量测内容 2 四 测试的方法和测试工具 3 4.1 地质及支护状况观察 3 1 洞内观察 3 2 地质描述 3 4.2 周边位移量测 4 1...
地下通道工程监控量测方案
通道新建工程监控量测方案。一 工程概况 二 工程地质 施工场地范围从上至下由以下地层覆盖 1 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 为素填土,黄褐色,灰褐色,主要成分为碎石 粉质粘土。厚1.3 3.0米,主要分布于表层。2 四系中更新统冲积层 分为粉质粘土和粘土。粉质粘土黄褐色,硬塑 软塑,厚8.0 14米,分布于...
地下通道工程监控量测方案
通道新建工程监控量测方案。一 工程概况 二 工程地质 施工场地范围从上至下由以下地层覆盖 1 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 为素填土,黄褐色,灰褐色,主要成分为碎石 粉质粘土。厚1.3 3.0米,主要分布于表层。2 四系中更新统冲积层 分为粉质粘土和粘土。粉质粘土黄褐色,硬塑 软塑,厚8.0 14米,分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