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平均数教学设计 1

发布 2022-02-01 14:32:28 阅读 4035

四年级《平均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90-91页。

教学目标】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在具体的情景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并根据情况进行合理推测。

教学重点:使学生明确“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一定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口算。

二、 **新知。

1.情境激趣,引发思考。

师:同学们,老师要进行投篮比赛了,你们想不想一起去看看啊?

生:想。师:比赛规定每人投篮10次,投进去最多者为胜,今天老师让同学们来当当小裁判。

师:(出示三个老师的比赛成绩)这是我们三个老师的成绩,你觉得谁的成绩好一些啊?为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师:比赛继续进行。(课件继续出示)刚才我们是个人比赛,现在又有三个老师来了,我们就三人一队分组进行比赛了,同学们一起来看看蓝队和红队的成绩,你们能帮忙看看哪一队胜利了吗?

你们的理由?

学生讨论、交流)

师:你们说得真好,我们可以比较两对投进去的总个数。

师:现在啊林老师又来了,她也想参加比赛,我们就让她加进了红队,两组得到的成绩是这样的,那现在应该是哪一队胜利呢?还能不能根据刚才算总数的方法来比较啊?

生:不能。师:为什么呢?

生:由于人数不相等,这次比投进去的总个数就显得不公平。

师:为什么不公平呢?

生:人多投进去相对总是比较多一些。

师: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当参赛人员数量不同时,怎样比较才算公平呢?请小组讨论,研究出比较公平的方法。(引出课题并板书)

2.解决问题,探求新知。

1)(出示两对的成绩)师:不计算,你能算出两队的平均个数吗?你是怎么想的?小组里互相讨论讨论。

2)移多补少,平均数的意义。

师:指名汇报,演示移多补少的过程,结果:蓝队平均每人投进5个。

师:刚才我们再移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生:三人的总个数不变,每个老师投进的个数变了。

师:数学上,像这样总个数不变的情况下,把个数多的移给个数少的,师每个老师的投进个数都一样多,这种方法就叫“移多补少”。(板书:移多补少)

师:这里的“5”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交流,结合统计图汇报)

师指出:这里的“5”指蓝队的整体水平。统计学上把它叫做“平均数”。(在这里,“5”是哪几个数的平均数?

师(看红队投篮统计图):你估计红队平均每人能投进几个?如果用一条线像表示蓝队平均每人投进的个数那样表示红队的,你觉得这条线可能放在哪儿?

(学生思考、汇报)出示一条线置于“8”的位置,能放在这儿吗?为什么?出示一条线置于“4”的位置,能放在这儿吗?

为什么?你觉得她们的平均数在哪些数之间?(4~8)

也就是平均数大于最小的数,小于最大的数(板书)

师:现在怎么办?

生汇报:“移多补少”(课件演示过程)

师:这里的“6”是哪些数的平均数?表示什么意思?

生:是4,7,8,5这几个数的平均数,表示红队的整体水平。

师(出示红蓝对比图) :现在你们能比较出哪一队赢了吗?

生:红队赢了。

师:这个6就是4,7,8,5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现在同学们吧老师头球的个数与平均数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生:有的比平均数多,有的比平均数少。

师:那“6“是不是每个老师实际都投进6个呢?实际是怎样的?看着屏幕一起来说说。

生:……师:平均数会比这里最大的数大吗? 生:不会。

师:会比最小的数小吗? 生:不会。

师:对了,平均数是通过把多的部分移给少的部分,使大家都相等而得到的数,所以它在最小数和最大数之间。

3、探索计算方法。

1)师:除了移多补少的方法,你还有其他方法求出平均数吗?(学生汇报)

师:好办法。

师:能列出算式吗?

生:5+4+6=15(个)

师:15表示什么?谁来说一说。

师:为什么要除以3。

生:总共有3人。

师:道理讲得很清楚。

2)师:下面请大家自己算一算红队的平均数。

师:谁来说说你的方法。

生:4+7+8+5=24(个)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指着24)24个表示什么?

师:(指板书)为什么这里用总数除以的是4而不是3?

师:解释得真好。

师:同学们,在这次比赛中,两个队的人数不同,实际每人投中的个数也不完全相同,看哪一投得准,我们比的是什么?(指板书的课题)

师:其实,无论是刚才的移多补少,还是现在的先求和再均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

生:使原来几个不相同的数变得同样多。

师:那这两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呢?

生回答,教师引导。

小结:当数字较小又接近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

当数字较大而复杂的时候我们用计算的方法更为简便。

三、巩固练习,深入理解。

1.在1分投篮比赛中,奇思前后4次投中的个数分别为7个、7个、6个、8个。用什么数可以表示奇思投中的个数?

2. 下面是三年级广播操比赛成绩统计表。

取得比赛第一名的班级是( )第二名的班级是( )第三名的班级是( )

3.狐狸在森林里开了一家公司,生意日渐火红起来。狐狸想招一批新工人。

于是说:“本公司平均工资1800元,名额有限,欲报从速。”小老虎听说了以后,心想一个月1800元工资还不错,于是到公司报名。

狐狸对小老虎说:“我们公司的平均工资是1800元,你愿意到我们公司工作吗?”小老虎表示同意。

到了月底,小老虎高高兴兴地去领工资,等钱拿到手后,一数钱只有800元。小老虎就去和狐狸理论,狐狸说:“我们公司的平均工资确实是1800元。

”然后出示了一张工资表为证。

1) 你能解释小老虎被欺骗的原因吗?

2) 你能算一算吗?请列算式。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觉得有以下收获与困惑:

收获一:情境的成功运用。课一开始,我创设了教师投篮比赛的情境,这一情境的创设为新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同时也为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法)起到了迁移的作用。

学生注意力特别集中,兴趣盎然,既而我抛出一个实质性的问题:到底哪一队赢了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各自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然后进行全班交流:各种不同的求平均数的方法。这时候鼓励他们将心中的矛盾展示出来,让他们充分地争论,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用求平均数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的合理性。

收获二:概念的建构认知。本课的大致知识能力层次如下:

认识平均数的意义——求平均数——应用平均数。教学设计从由条形统计图呈现数据,并利用条形图中涂色圆珠的移动揭示求平均数的方法,为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提供了感性支撑,然后,得出求平均数的方法是“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整节课由具体到抽象,由模糊到清晰,由平面到立体,多纬度构建主体化的平均数概念。

并在讲解方法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渗透:平均数处于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能反映整体水平,但不能代表每个个体的情况。这样一来,学生对平均数这一概念的认识显得更为深刻和全面。

收获三: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教学中,我还结合教材内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把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融进课堂,引导学生领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掘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利用身边有效的数学资源学习数学知识。

在我所选取的四个练习,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所选的内容都与学生生活贴近的题材,如:第一题是对平均数的理解;第二题是对平均数的应用,第三题是对平均数的深化认识。这三道巩固练习都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活之中有数学,生活之中处处用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极大的兴趣,主动地去学数学,用数学。

但在这堂课教学中,我也有困惑:首先问题的设计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行合作讨论、**,更深层次地理解概念;其次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有流于过场的倾向,怎样实现这一学习方式优化及发挥其最大功用,这些问题仍值得不断**和实践!

四年级数学平均数教学设计

平均数 教学设计。涞源一小城关校区杨海燕。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90 94页内容。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在动手操作 观察 讨论等活动中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2 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四年级数学平均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 平均数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教材第90 第91页的内容及第92页做一做。学情分析 教材把 平均数 编排在统计中进行教学,这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要从统计的角度去正确理解 平均数 的意义存在一定的空难。因为四年级学生的统计意识比较薄弱,他们的生活经验相对肤浅,而用统计的思...

四年级数学平均数教学设计

四年级 平均数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9 51页。教学过程 一 设疑引欲,提出问题。师 体育课上,同学们在进行套圈比赛,一起来看看。比赛分男生一组,女生一组,规定每人套15个圈。师 出示第一轮比赛成绩 这是第一轮比赛的结果,你觉得哪组套得更准些?为什么?学生讨论 交流 师 比赛继续进行。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