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复习整理

发布 2022-01-12 16:44:28 阅读 4912

实验范式:范式是指按照某一比较公认的路线或观点所采取的研究方向或研究步骤。

习惯化范式:习惯化是指婴儿对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的反应强度逐渐减弱,乃至最后形成习惯而不再反应。去习惯化是指在习惯化形成之后,如果换一个新的不同刺激,反应又会增强。

stroop效应:stoop(1935)发现red green blue gray yellow,这些单词分别用这五种颜色写出来,但单词的意义和颜色相矛盾,比如,用红色写的“green”。让被试逐个将这些单词的颜色读出来,这叫唱色;让被试将单词读出来,这叫念字。

发现唱色明显较慢。80年代以后,传统的stroop效应与启动效应等范式结合而形成了新的实验范式:stoop范式。

科学的方法的特征:强调经验观察、可以自我校正。

科学心理学的目的:运用经验观察的方法达到对心理和行为进行描述、解释,**和控制的目的。

科学方法:1.观察法。

的三种量化方法:频率法、持续时间法、时间间隔法。

观察法的优点和缺点:优点:研究的早期阶段有用,了解感兴趣问题的广度和范围;限定问题的范围,为严格控制的实验研究提供有趣的课题。

缺点:无法评估事件之间的关系、所提供的资料不充足,不能再现、经常出现对观察结果的解释、观察会容易受到人们期望的影响。

2.相关研究法。

相关系数:表示两个变量或测量数据之间的关联程度。用r表示。 r = 1.00 ~ 1.00。数字表示关联的程度,符号表示了关联的方向。

低相关并不是不存在相关,而仅仅是相关不显著。或者,反映了计算相关系数所依据的前提假设没有满足。高相关可能说明一个因素可以**另一个因素,但对这种**力的解释,一定要谨慎。

本质上不能说存在因果关系。

3.实验法。

操纵一个变量,观察它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从而考察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与其他方法的差异)。

实验法的优点:采用控制方法,考察一个因素对另一个因素的影响,为解释、**和控制行为提供最有力的证据。更好的控制无关变量,经济。可以重复验证。

实验法的逻辑:控制一个变量,看它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如果另一个变量的变化是因为前者,而不是随机因素的作用,就说两者存在因果关系。

p值小于0.05或者0.01。就是说这种结果由于随机因素导致的概率在5%或1%之内,就可以可靠的说,这种结果是控制条件造成的。

心理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步骤:确定课题,获得实验的idea、看看别人做了什么?确定实验类型、确定研究问题,提出假设、实验设计和实验控制、获得、整理和报告数据、写研究报告和发表**。

实验类型::因素型(why)和函数型(how)

实验设计:研究者针对需要验证的实验假设,为有计划地收集观察资料而预先建立和依据的设计模式。

实验设计的目的:最大限度地减少额外的或未控制的变异,因而增加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变量:指性质或数量上可以变化的事物的特征或属性。

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操纵和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刺激特点自变量、环境特点自变量、被试特点自变量)

操作定义:心理学研究中,对于一种现象根据测定的程序下定义,这叫操作定义。采用统一的明确的可以量化的术语对自变量进行定义。

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测量和观察的行为变量。

选择因变量的标准:a、在一项实验中,如果两种量值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那么两者都可以使用。b、如果其中一个量值对自变量的变化并不敏感,则应该选用另一个反应敏感的量值。

c、如果两个因变量对自变量都有高敏感性,但两者间没有相关,说明也许是自变量中有额外因素在起作用,或者自变量不是以同样的方式影响两种反应测量。

额外变量:研究者不拟研究的,但可能与自变量发生混淆或对因变量产生作用的变量。

控制额外变量的具体方法:消除法、恒定法、平衡法或匹配法、低效平衡法和随机化。

实验设计类型。

1.被试间设计(独立组设计):把被试分配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上或者不同的自变量上。每个被试在实验中只接受其中的一种处理。

优点:一种处理(或实验条件)不会影响另一。

种处理或实验条件,因为每个被试只对一种处理做反应。缺点:个体间的差异可能会影响到结果的有效性。所以必须处理个体间的差异。(克服方法:随机组设计、匹配组设计)

2.被试内设计:每个或每组被试接受所有的实验处理,然后比较在不同实验处理条件下的行为变化。又叫组内设计,有时候叫重复测量设计。

优点:节省被试。方便有效。

消除了被试的个别差异对实验的影响。缺点:一种实验条件下的操作将会影响另一种实验条件下的操作,即实验顺序造成了麻烦。

此方法不能用来研究某些被试特点自变量之间的差异。如果实验中每一种实验条件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期,则不宜使用组内设计。当自变量的不同水平代表一种连续事件的延续结果时,不宜使用组内设计。

几种刺激在本质上应该是相对独立的。

处理办法:通过平衡技术可以减小,但不能完全消除。如果确实会产生,可以在两种处理方式之间保持足够长的时间间隔。

或采用被试间设计。 对某些实验研究不适用。如用两种不同学习方法学习同一个实验材料。

3.混合设计:在同一个研究中有些自变量按被试间设计处理,而另一些自变量则按被试内设计处理。

一般地,如果一种自变量很可能会影响另一种自变量,那么这些变量按组间设计安排,其余的自变量则按组内设计安排。

优点:保留了被试间和被试内设计的优点,克服了各自的缺点。适用于多变量的实验设计。虽然不如被试内设计有效和经济,但很安全。

多因素实验设计。

交互作用:指一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因为另一个自变量水平的不同而不同时,就说这两个自变量产生了交互作用。

主效应:一个自变量的各个水平对因变量的影响。

简单效应:一个因素的水平在另一个因素的某个水平上的变异。

信度:在测定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时,一个研究设计或测试工具在测定结果上所能达到的精确性和可靠性程度,也就是说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被试的测定结果都应该是一致的。常用测量主要有:

重测信度、分半信度。

研究信度的实验检验方法:直接验证(重复试验)、系统验证。

效度:实验的效度指一项测验测到所要测量的东西或者达到某种目的的程度。

内部效度:指实验变量能被精确估计的程度,也指实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排除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的无关因素,使研究者相信实验结果确实是由操纵的变量引起的,则实验具有较好的内部效度;反之如果对于实验无关的因素控制不好,造成了与实验变量的混淆,影响了实验结果,则实验缺乏内部效度。

外部效度:指实验研究的结果能被概括到实验情境条件以外的程度,也就是研究结果具有多大程度上的代表性。如果实验结果仅在实验情境下成立,那么实验的外部效度就很低。

构思效度:涉及到研究方案和测量指标的理论构思及其操作化的问题,即理论构思及其转换的有效性。提高构思效度,要求理论构思严谨,层次分明,对自变量和因变量作出严格定义。

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做绝对阈限。

绝对阈限:有50%的次数能引起感觉,50%的次数不能引起感觉的那种刺激强度。

差别阈限:有50%的次数能觉察出差别,50%的次数不能觉察出差别的刺激强度的差别。

测量感觉阈限的三种基本方法: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平均差误法。

三种古典心理物理法的比较:最小变化法的实验程序和计算过程都具体地说明了。

感觉阈限的含义,但它会因其渐增和渐减的刺激系列而产生习惯误差与期望误差。

恒定刺激法的实验结果可以应用各种数学方法加以处理,因而便于与其它测定感受性的方法进行比较。在应用3类反应的实验程序时,被试的态度会对差别阈限值有较大影响。(只有2类回答时应用75%差别阈限)

平均差误法的特点是求等值,它的实验程序容易引起被试的兴趣,但对不能连续变化的刺激则不能用平均差误法来测其差别阈限。(平均误差与差别阈限成正比)

信号检测论。

有无法:事先选定信号刺激sn和噪音刺激n ,并规定sn和n出现的概率,然后以随机方式出现sn和n,要求被试回答,刚才呈现的是sn还是n。根据被试对出现刺激的判断结果估计击中率和虚报率。

ynsnp(y/sn)=f1/(f1+f2)

np(y/n)=f3/(f3+f4)

(标准)= 击中率的纵坐标/虚报率的纵坐标。

d′(感受性) =击中率p对应的z分数- 虚报率p对应的z分数。(p=zsn-zn)

评价法:评价法就是在反应中,要求被试首先报告有感觉还是没感觉,然后报告回答的确信程度,可以把感觉离标准多远表达出来。

心理量:顺序量表(无相等单位、无零点)、等距量表(有、无)和比例量表(有、有)

顺序量表制法:等级:第一步:

求等级总和。第二步:求平均等级。

mr=等级总和/n。第三步:求平均选择分数(mc)mc=n-mr。

第四步:把平均选择分数化为百分数。p = mc/ n-1。

第五步:把百分数转化为z分数。消除负值。

对偶:第一步:计算出来选择分数(c)第二步:

把选择分数转化为百分比(p)。p =c / 2(n-1)第三步:把p值转化为z分数。

消除z分数的负值。根据z分数大小排顺序,就得到一个顺序量表。

等距量表制法:感觉等距法(二分法)、差别阈限法。

例如响度量表,r1和r5是两个不同响度的声音,且r5>r1。被试的任务是:(1)找出r3,使其响度正好在r1和r5之间也即r5-r3=r3-r1。

(2)再找出r4,使其响度正好在r3和r5之间,也即r5-r4=r4-r3。(3)再找出r2,使其响度正好在r1和r3之间,也即r3-r2=r2-r1。这样利用三次二分法把r1和r5之间在响度上分成四分,即r5-r4=r4-r3=r3-r2=r2-r1。

就得到了按等距变化的一系列刺激。以这一系列的刺激作为横坐标,以等响单位作为纵坐标画出一条曲线,这就是响度的等距量表。

实验心理学复习整理

名词解释。1.自变量 即刺激变量,由主试选择 操纵,对被试产生影响的变量。2.因变量 即被试的反应,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3.控制变量 该变量必须加以控制,若不加以控制,则会混淆因变量的变化是由自变量的影响引起的,还是因变量变化引起的,因而不能得出结论。因在实验中额外变量...

实验心理学复习个人整理

第一章实验研究步骤 1 查阅以往的研究文献 2 实验验证 3 提出理论解释结果 4 从理论到实践。科学方法的特征 在经验观察的基础上寻求现象解释的可重复性,并进行自我校正。实验心理学是科学的原因 1 从经验观察 观察感觉 记忆 情绪等 拥有一套有效 稳定的观察方法,其观察结果必须尽可能避免其他因素的...

实验心理学 整理版

一 名词解释 4个 1 自变量 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 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实验者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 具有刺激特点 环境特点 被试特点 暂时被试差别四种类型。2 额外变量 不准备研究而对被试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使实验结果发生混淆的主要根源。可以通过排除 恒定 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