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实验研究步骤:(1)查阅以往的研究文献(2)实验验证(3)提出理论解释结果(4)从理论到实践。
科学方法的特征:在经验观察的基础上寻求现象解释的可重复性,并进行自我校正。
实验心理学是科学的原因:(1)从经验观察:观察感觉、记忆、情绪等;拥有一套有效、稳定的观察方法,其观察结果必须尽可能避免其他因素的影响。
(2)从自我校正:理论观点是可以检验、反驳质疑。
心理学科学方法:观察法、相关研究法、实验法。
第二章。实验心理学的含义与内容体系:实验心理学就是在实验控制条件下,对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其内容就是阐述实验方法和实验设计,阐述实验法在一些专门领域中的应用。
费希纳:联系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心理现象的定量研究方法。“心理测量学”--感觉测量的思想被后人进一步深化,对各种心理现象都试图科学量化;“信号检测论”--针对其阈限思想的缺陷与不足发展出来。
冯特:倡导用心理现象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提出必须用实验方法研究心理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培养了一大批心理学人才。实验心理学的开山之人,费希纳让心理量化成为可能,冯特宣告实验心理学的诞生。
艾宾浩斯:证明实验法可以用来研究高级心理过程,从根本上变革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范式,保证了实验心理学结论科学性,解决了高级心理过程的量化问题,找到某些行为指标的变化来反映心理过程的特性,建立第一个高级心理过程函数遗忘曲线。
实验心理学研究伦理:(一般伦理是实事求是,严谨审慎)保障被试的知情同意权,保障被试退出的自由,保护被试免遭伤害,消除有害结果,保密原则。
实验心理学一般程序:课题确定,被试选择,实验因素控制,数据整合,撰写实验报告。
第三章。变量: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变的事物属性。
自变量:在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者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对其操作定义进行控制,即用可感知、度量的事物、时间、现象和方法做出具体界定。
因变量:因为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的现象变化。对其指示语进行控制。
其他变量: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称为相关变量,其中实验者不用于研究的条件称为额外变量;对因变量不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称为无关变量。对额外变量的控制方法有:
排除法、恒定法、匹配法、随机化法、抵消平衡法(事前控制),统计控制法(事后控制)。
实验设计:实验设计基本类型:(1)根据实验控制条件的严密程度:
真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非实验设计;(2)根据实验中要操纵变量的多少:单因素实验设计、多因素实验设计;(3)根据在各种自变量及各种被试处理水平中是否相同被试:被试内设计、被试间设计、混合设计。
实验效度和实验信度:(1)实验效度: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程度。(2)实验信度:指实验结论的可靠性和前后一致性程度。
影响实验效度的因素:(1)内部:生长与成熟、前测的影响、被试者的选择偏性、被试者的缺失、实验程序的不一致、统计回归。
(2)外部:实验环境的人为性、被试者样本缺乏代表性、测量工具的局限性。
实验信度的检验:直接验证;系统验证;概念验证。
第四章。心理物理学:研究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科学。
感受性与感受阈限:感受性是客观存在的一种能力,感受阈限是测量感受性的指标。(1)绝对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2)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差别量。
三种传统心理物理法:
韦伯定律: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成正比,并且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的比例是一个常数,即△i/i=k。△i是差别阈限,i是标准刺激强度,k是小于1的常数,也称韦伯比例或韦伯分数。
韦伯定律只适用于中等的刺激强度。
费希纳定律:感觉强度与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即s=klgr。s表示心理量,r代表物理量,k是常数,费希纳定律也只适用于中等刺激强度。
史蒂文斯定律:s=bia。s是感觉量,b是由量表单位决定的常数,a是感觉通道和刺激强度决定的幂指数。
信号检测论:似然比β的数学定义为:区分“信号”与“噪音”反应的心理感受水平xc所对应的信号分布纵轴与噪音分布纵轴之比。
但是在信号检测论实验中,没有办法直接掌握心理感受水平xc,因此β是通过间接方法计算得出的。β>1说明被试者掌握的标准较严;β值接近或等于1,说明被试者掌握的标准不严也不松。
d′越大,表示敏感性越高,d′越小,表示敏感性越低。
roc曲线具有以下属性。(1)β值的改变独立于d′的变化,考察β值变化对p(y/sn)和p(y/n)的影响时发现:当β接近0时,击中概率几乎为0,即信号全当成噪音接受;当β接近无穷大时,虚惊概率几乎为0,即噪音全当。
成信号接受;而当β从接近0向无穷大渐变的过程中,将形成一条完整的roc曲线,曲线在某一处达到最佳的标准βopt。(2)roc曲线的曲率反应敏感性指标d′:在图535中有一条对角线,代表p(y/sn)=p(y/n),即被试的辨别力d′为0,roc曲线离这条线越远,表示被试辨别力越强,d′的值当然就越大。
由上可知,d′的变化使roc曲线形成一个曲线簇,而β的变化体现在这一曲线簇中的某一条曲线上不同点的变化。此外,如果将roc曲线的坐标轴变为z分数坐标,我们将看到roc曲线从曲线形态变为直线形态。这种坐标变换可以用来验证信号检测论一个重要假设,即方差齐性假设。
第5章。反应时:它不是指执行反应的时间,而是指刺激施于有机体之后到明显反应开始所需要的时间。
它包含以下几个时段:第一时段,刺激使感受器产生了兴奋,其冲动传递到感觉神经元的时间;第二时段,神经冲动经感觉神经传至大脑皮质的感觉中枢和运动中枢,从那里经运动神经到效应器官的时间;第三时段,效应器官接受冲动后开始效应活动的时间。
反应时的类型:(1)简单反应时:简单反应时是指给被试呈现单一的刺激,同时要求他们只作单一的反应,这时刺激—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就是反应时。
这种反应特定的刺激与特定的反应间的联系十分明确。这种联系不是一种先天的条件反射,为了建立联系,被试必须进行反复的学习与训练。(2)选择反应时:
就是根据不同的刺激物,在各种可能性中选择一种符合要求的反应,并执行该反应所需要的时间。
影响反应时的因素:(1)刺激变量:其中影响比较大的因素有刺激的强度、复杂程度等。
(2)机体变量:反应时会以机体内部状态为中介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影响反应时的机体变量很多,主要有适应水平、动机和个体差异等。
减数法:a反应简单反应,b反应选择反应,c反应辨别反应。
加因素法:人的信息加工过程是系列进行的而不是平行发生的。人的信息加工过程是由一系列有先后顺序的加工阶段组成的。
这是加因素法的一个基本前提,加因素法的采用是在假定这个前提成立的条件下进行的。加因素法反应时实验的逻辑是: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互相制约的,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而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是各自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的。
也就是说,加因素法假设:如果两个因素有交互作用,那么它们是作用于同一个加工阶段的;而如果两个因素不存在交互作用,即相互独立,那么它们则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
开窗实验:减数法和加因素法反应时实验都难以直接得到某个特定加工阶段所需的时间,并且还要通过严密的推理才能被确认。如果能够比较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而且也能比较明显地看出这些加工阶段,那就好像打开窗户一览无遗了。
这种实验技术称为开窗实验,它是反应时实验的一种新形式。
实验心理学复习整理
实验范式 范式是指按照某一比较公认的路线或观点所采取的研究方向或研究步骤。习惯化范式 习惯化是指婴儿对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的反应强度逐渐减弱,乃至最后形成习惯而不再反应。去习惯化是指在习惯化形成之后,如果换一个新的不同刺激,反应又会增强。stroop效应 stoop 1935 发现red green ...
实验心理学复习整理
名词解释。1.自变量 即刺激变量,由主试选择 操纵,对被试产生影响的变量。2.因变量 即被试的反应,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3.控制变量 该变量必须加以控制,若不加以控制,则会混淆因变量的变化是由自变量的影响引起的,还是因变量变化引起的,因而不能得出结论。因在实验中额外变量...
实验心理学 整理版
一 名词解释 4个 1 自变量 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 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实验者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 具有刺激特点 环境特点 被试特点 暂时被试差别四种类型。2 额外变量 不准备研究而对被试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使实验结果发生混淆的主要根源。可以通过排除 恒定 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