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管理概论。
自古至今,人类的经、政、军、宗及其他一切社会活动,都具有三个最基本的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
一。 组织与管理的定义。
理解组织与管理的涵义——“组织”请见第四章。
组织是指完成特定使命的人们,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组合成的有机整体。
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
为实现预定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孔茨)或合理组织和有效利用有限资源已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
包含了以下五个观点:1)目标:有效实现组织目标。
2)本质:协调——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而不是其他。
3)协调必定产生在社会组织之中 4)协调的中心是人。
5)协调的方法多样,既有定性的理论和经验,也有定量的专门技术。
管理手段: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管理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和职能活动。
理解管理的研究对象:管理主体——管理者的基本特征。
1.管理者的角色——明茨伯格根据管理者从实际从事的工作,归纳了10种管理的角色。
(1)人际角色: 代表人、 领导者、 联络者。
(2)信息角色: 监督者、 传播者、 发言人。
(3)决策角色: 企业家、 干扰对付者、 资源分配者、 谈判者。
2.管理者的类型——
(1)按管理工作的性质与领域划分——综合管理者、 职能…
2)按职权关系的性质划分——直线管理人员、 参谋人员。
3)按管理层次划分——高层…(决策层)、 中层…(执行层)、 基层…(作业层)
3.管理者的素质——政治文化素质; 基本业务素质、 身心素质。
4.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 人际…、 概念…、 不同层次管理者对管理技能需要的差异性。
理解管理客体——管理对象及环境的特征。
管理对象——
包括: (1)组织形态:①社会组织(政**宗军等); 社会最组织内部的单位或部门。
2)资源或要素:“资金、物质、人员”三种资源 + 时间、信息。
3)职能活动。
管理环境——
* 概念:存在于社会组织内部与外部的影响管理实施和管理效果的各种力量、条件和因素的总和。
* 分类:(1)外部环境:一般环境(宏观…),指整个社会。
任务环境(围观…),指某个社会组织在完成特定任务时所面临的特殊环境因素。
2)内部环境:指社会组织履行基本职能所需的各种内部的资源与条件,包括人员的社会心理因素、组织文化等因素。
* 管理与环境的关系:对应关系、 交换…、 影响…
二、管理的学科分类、特点、性质和基本原理
理解管理学的特点。
管理学是一门 1. 不精确的科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 综合性科学:要求管理者具有广博的知识。
3. 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干学结合。
4. 发展中的科学:处于不断更新和完善中。
理解管理学的性质。
管理包含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反映了社会劳动过程本身的要求,在分工协作条件下的社会劳动,需要通过一系列管理活动把人力资金、物质等各种要素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效地组织起来,才能顺利进行。
管理的社会属性则体现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下,需要通过管理活动来维持一定的生产关系,实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目标。
深刻理解管理的基本原理。
1.系统原理。
* 系统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 组织是由人、物、信息组成的系统,任何管理都是对系统的管理。
* 系统的特征:集合性、 层次性、相关性。
* 系统原理的要点:(1)整体性原理:以整体为主,局部服从整体,使整体效果达到最优;
2)动态性… :系统是运动着的有机体,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3)开放性… :系统与外界不断交流物质、能量和信息才能维持生命;
4)环境适应性…:系统要适应环境,也要能动地改善环境:
5)综合性… :管理者要学会把许多普通的东西综合为新的构思、创出新的系统。
2.人本原理——即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 主要观点:(1)职工时企业的主体——3阶段:要素研究阶段、行为……、主体……
2)职工参与是有效管理的关键——途径:①高度集权,从严治厂(员工是客体)
②适度分权,民主制厂(员工是主体)
3)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管理的核心。
4)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做法:
3.责任原理。
* 指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明确规定部门和个人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和与此相应的责任。
* 主要观点:(1)明确每个人的职责:职责权限要清楚;职责中包括横向关系的内容(协调);职责要落实到每个人。
2)职位设计和权限委授要合理(p137权责利三角定理)
3)奖惩分明、公正而及时。
4.效益原理。
* 效果:由投入经过转换而产出的成果,其中有的是效益的,有的是无效益的。
* 效率:单位时间所取得的效果的数量,反映了劳动时间的利用状况,与效益有一定联系。
* 效益:有效产出与投入之间的一种比较关系,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者即联系又相互区分。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
(1) 联系:经…是社…的基础;社…是经…的条件。
(2) 区别:经…直接明显,易考核与计算;社…难以计量,须借助其他形式间接考核。
管理就是对效益的追求:(1)管理效益的直接形态是通过经济效益而表现的;
2)效益的影响因素很多,主体管理思想正确与否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
3)局部效益要与全局效益协调一致;
4)管理应追求抄起稳定的高效益;
5)确立正确的效益观。
效益的评价:主体不同,无绝对标准,结论也不同。包括:首长评价、群众…、专家…、市场…。
5.伦理原理。
* 指组织要正视其行为所引起的伦理问题有助于组织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 伦理的特性:非强制性、 非官方性、 普适性、 扬善性。
* 伦理与法律的关系:内容上相互渗透; 作用上相互补充。
三。管理的基本职能。
熟悉管理的基本职能,并能对组织进行管理职能分析。
组织的职能:根据工作的要求和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和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相处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运转。
1.计划:制定目标并确定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属决策性职能。
* 所有层次的管理者都必须为其工作小组制定计划。
工作过程:① 研究活动条件;② 制定业务决策;③ 编制行动计划;④ 实施目标和战略管理。
2.组织:管理活动的根本职能,其他活动的保证和依托。——属执行性职能。
工作过程:① 设计组织的机构和结构; ②设计岗位,人员配备; ③建立组织制度;
监督组织运行; ⑤实施组织变革和人力资源开发。
3.领导:贯穿于整个管理中。——属执行性职能。
* 工作过程包括:① 沟通信息;② 统一思想和行动;③ 激励组织成员,增加自觉性。
4.控制:实质是使计划与实际作业动态适应。——属保障性职能。
* 工作过程包括:① 确立标准;② 衡量绩效;③ 纠正偏差。
5.创新:是成功的关键。总是在与其他管理职能的结合中表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
包括:目标创新; 技术创新; 制度创新; 组织结构创新; 环境创新。
如何正确处理各管理职能之间的关系:(了解一下)
1. 要正确处理各职能间的关系,一般按顺序履行,但不是绝对的 → 做到“融合与交叉”。
2. 正确处理它们的普遍性与差异性。任何管理者都要履行,但不同组织、层级、类型的管理者又存在差异。
如,高层…关注计划和组织;长远计划、战略性计划;
基层…重视领导和控制;短期作业计划。
四。管理机制和管理基本方法。
认识管理系统的结构及其运行机制。
1.管理系统的结构。
* 概念: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和子系统,按照管理的整体功能和目标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
包含以下含义:(1)由若干要素(子系统)构成,且相互联系、作用着;
2)是一个层级结构:子系统有序地存在;又是社会管理系统的子系统;
3)发挥着整体功能,即存在的价值在于其管理功效的大小。
构成:(1)管理目标:是管理功能的集中体现。“出发点和归宿”。
2)管理主体:“最核心、最关键因素”,是发挥系统功能、实现系统目标的最关键力量。
3)管理对象:包括不同类型的组织,也包括其中的构成要素及职能活动。
4)管理媒介:指管理机制与方法。
管理机制在管理系统中有关键作用,是决定管理功效最直接、最核心的因素。
管理方法是管理机制的实现形式,是管理的直接实施手段。“桥”和“船”的作用。
5)管理环境:指实施管理过程中的各种内外部条件和因素的总和。“是有机组成部分”。
2.管理机制。
* 涵义:指管理系统的结构及其运行机理。
* 特征:(1)内在性。管理机制是管理系统的内在结构与机理,其形成于作用完全由自身决定,是内运动过程。
管理学管理学原理复习
管理科学是一门运用多学科,多领域的理论 方法 技术和知识的综合 叉学科,是一门现代运用科学,其目的是研究人类在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管理学复习资料。管理科学是一门运用多学科,多领域的理论 方法 技术和知识的综合 叉学科,是一门现代运用科学,其目的是研究人类在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管理学复习资料。管理科学...
管理学管理学各章复习要点
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一 名词 管理 权变管理理论。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 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权变管理理论。其核心是力图研究组织与环境的联系,并确定各种变量的关系类型和结构类型。强调管理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环境寻求不同...
管理学复习
第一章管理者与管理。什么是管理。管理的定义。什么样的组织需要管理?为什么?效率与效益有什么区别?举例什么。什么是经营?什么是管理?组织有哪些特征?管理有哪些职能?由谁来执行?根据管理者角色理论,管理者扮演着哪些角色?有效的管理者也是成功的管理者吗?为什么?第二章管理的演进。产业革命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