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复习

发布 2022-01-11 20:46:28 阅读 1298

教育心理学重点。

一、 有效教师应具备的心理品质。

1、 教师的认知特征:一般智慧能力;知识准备;特殊智慧能力。

2、 教师的人格特征: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3、 教师的期望对学生影响:教师期望的自我应验的预言效应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期望,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反应:

一是制造心理气氛;二是提供反馈;三是像学生输出信息;四是输入信息。

4、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班杜拉(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阿希同(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

研究表明,教师的教学效能信念与学生的成绩、学生的动机、教师教改的欲望、校长对教师能力的评价以及教师的课堂管理之间存在显著相关。

5、 教师的职业倦怠:第一种为应激过程四个阶段(热情期、停滞期、挫折期、冷漠期);

第二种模式是以倦怠的性质与强度为标志(一级倦怠、二级倦怠、**倦怠);

第三种模式是经验性阶段模型(人格解体、个人成就感降低、情绪耗竭)

二、 学生的认知发展及其教育含义。

1、(皮亚杰)认识发展的阶段理论: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2、认知发展阶段过渡的一般与特殊:皮亚杰所揭示的思维发展的阶段性是普遍存在的。思维发展由低一级水平向高一级水平过渡,这种顺序是不可改变的。

3、认知发展阶段与教学的关系: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三、 学生的人格发展与社会化。

1、(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信任对不信任;自主行动对羞怯怀疑;

自动自发对退缩愧疚;勤奋进取对自编自卑;自我统合对角色混乱。

2、自我概念:哈特认为评价儿童的自我概念水平时要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即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自我概念的成分要素是不同的。

3、学校教育和学生自我概念的关系:

1)威廉·詹姆斯认为,个体的自尊取决于其完成自己认为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任务和目标时取得成功的程度,如果一项技能或成绩对个体来说不重要,及时不擅长该任务也不对自尊构成威胁。

2)马什研究发现,热体的自我概念受社会比较的影响。

3)霍格、斯米特和汉森的研究发现,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感到课堂是有趣的、体会到教师的关注和教师的反馈与评价,都影响着学生的自尊感。

四、 学习动机的概述。

个体行为的内部动力就是动机,是个体以一定方式引起并维持其行为以满足需要的内部心理倾向。

学习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学习行为,以满足学习需要的心理倾向, 是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力。学习积极性是其直接的外在表现。

学习积极性是学习动机的一种直接的外在表现,是在学习活动中是否认真、主动和投入的状态。

产生动机的2个条件:一是需要的强度;二是诱因。

五、 学习动机激发的内部条件。

1、学习需要:又称求知欲。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学习需要与学习动机呈正相关。

学习需要的产生:首先产生于好奇心;取决于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取决于学生以往成败的体验。

2、焦虑水平。

焦虑分为三个水平:过低焦虑、适中焦虑和过高焦虑。

一般而言,适中的焦虑最易激发学习动机。

焦虑过低,达不到应有的唤醒水平;

焦虑过高容易导致:注意力分散,学习策略的运用和回答已经掌握的知识。

焦虑、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的关系。

1 中等程度的焦虑有利于中等学习能力的学生激发学习动机;

2 高焦虑与高能力的结合也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

3 高焦虑和低能力的结合最容易降低学习动机。

3、学习期待: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和当前刺激而对未来学习结果的预料和预想。

学习期待的分类:

1 学习结果期待—托尔曼:“90分”

2 有效性期待(自我有效感)--班杜拉: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

一般而言,学习期待与学习动机呈正相关。

学习期待的影响因素。

1 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2 替代经验:学生观察到他人的成败经验;

3 言语劝说;

1 情绪唤醒:“想要切切实实把握真理的欲望和激情,是他天性中最深刻、最强烈的动机。(弗洛伊德)”

4、归因:学生对他人或自己学习因为的原因所做的解释和推测过程。

行为的原因:

1 外部环境---外归因(外控特征的人) -成就动机低。

2 内部内归因(内控特征的人)--成就动机高。

六、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

应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习与教学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注:主要是指中小学。

七、 学习的定义。

1、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行为变化。

2、学习是一个主体在某个规定情境中的重复经验引起的、对那个情境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不能根据主体的先天反应倾向、成熟后暂时状态(如疲劳、酒醉、内驱力等)来解释的。

学习定义中的三个要点:

第一,主体必须产生某种变化。

第二,这种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第三,主体的变化是由他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即后天习得的,排除由成熟或先天反应倾向所导致的变化。

注意区分“学习”与“发展”

八、 学习的分类。

1)我国流行的学习分类。

1、冯忠良的学习分类:(1)知识的学习。

2)技能的学习:分为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

3)社会规范的学习。

2、潘菽的学习分类:知识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智慧技能的学习和社会规范的学习。

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1、言语信息:(1)符号记忆(2)事实的知识(3)有组织的整体知识。

2、智慧技能:(1)辨别(2)具体概念(3)定义性概念(4)规则(5)高级规则。

3、认知策略指:运用有关人们如何学习、记忆、思维的规则来支配人的学习、记忆或认知活动,以提高学习、记忆或认知效率的能力。

4、动作技能:指按照一定的动作规则协调肌肉运动的能力。

5、态度:指学习获得的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反应倾向。

3)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

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只涉及认知领域。从两个维度对学习进行分类:

第一,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第二,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的和有意义的。

奥苏贝尔将有意义学习分为五类。

1)表征性学习(2)概念学习(3)命题学习。

4)概念和命题的运用(5)解决问题与创造。

九、 广义的知识。

知识是主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贮存于个体内部即为个体的知识,贮存于个体外部即为人类的知识。 知识的本质是信息在人脑中的表征。

一十、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条件及其启示。

现代认知心理学对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的解释。

选择:从呈现的大量信息中选择出相关的信息予以注意;

整合: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联系起来;

组织:建立新知识内部的联系;

精加工:添加、补充一些内容。

条件:(一)外部条件。

1、给学习者呈现有内在逻辑联系的材料;

2、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提供反馈指导等。

二)内部条件:1、学习者的原有知识基础;2、学习者的主动加工活动。

启示:一、利用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促进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二、引发与促进学生陈述性知识学习的内部过程。

三、教会学生自己引发陈述性知识学习的内部过程。

一十一、 广义的技能。

技能的新定义:在练习基础上形成的、按某些规则或操作程序顺利完成某种智慧任务或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

技能的本质是规则支配了人的行为。

在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中,广义的技能可分为三类:(1)智慧技能(2)认知策略(3)动作技能。

一十二、 智慧技能的学习过程、条件及其启示。

1、辨别的学习过程。

辨别学习又叫知觉学习。根据吉布森的研究,辨别学习涉及注意、抽象、过滤三个过程。

促进辨别学习的教学方法:(1)突出刺激的关键特征(2)对比(3)重复(4)用言语标志区别性特征。

2、概念的学习过程。

一个概念由四个成分构成:(1)概念名称(2)概念例子(3)概念定义(4)概念属性。

概念学习的认知过程:(1)概念形成(2)概念同化。

3)变式练习:知识转化为技能的途径 (概念的学习要经过变式练习才能形成做事的技能)

3、规则的学习过程。

1)例规法例如,“声音可通过固体传播”

2)规例法例如,“动词过去式规则之一:以字母e结尾的动词,在其后加d”

4、程序的学习过程一般是从观察程序的示范或样例中进行学习。

5、智慧技能学习的条件。

1)内部条件:学习者事先具备的相关原有知识。

2)外部条件:1、例证与练习的选择与呈现2、言语指导与反馈。

一十三、 认知策略的学习过程、条件及其启示。

过程:第一阶段,由教师将认知策略及其运用的条件描述给学生,让学生建构出对策略的理解;

第二阶段,教师给学生提供练习,学生练习执行构成策略的概念、规则和程序;

第三阶段,学生练习策略的运用条件,促进策略运用的泛化。

条件:(1)内部条件:1、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陈述性知识、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2、学生的动机水平;

3、学生的元认知发展水平;4、学生所持有的认识论信念。

2)外部条件:1、教师对认知策略的示范:若干例子同时呈现;2、教师指导规则的发现及其运用条件;

3、教师提供变式练习;4、长期系统的练习。

启示:1、认知策略与教会学生学习。

认知策略只有与陈述性知识、智慧技能共同作用才可使学习者有良好的学习表现,孤立片面地强调认知策略的作用是不合适的。

2、应结合具体的内容教授认知策略。

单独设课还是结合学科进行认知策略教学,心理学家对此有不同的意见,但多数心理学家已经认识到,结合具体内容开展认知策略教学效果更好。

3、认知策略与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由教师采用的促进学生内部学习过程的外部事件。当执行教学策略的主体逐渐由教师转变为学生自己时,教学策略就变成了认知策略。

一十四、 动作技能的学习过程、条件及其启示。

学习过程(1)认知阶段;(2)联系形成阶段;(3)自动化阶段。

条件:(1)内部条件:学习者在习得完整的动作技能之前,必须先习得:

1、构成动作技能的局部动作技能。

2、控制各局部动作技能执行顺序的执行性子程序。

2)外部条件1、言语指导2、示范3、练习4、反馈。

启示:1.识别教学实践中的动作技能学习任务:动作技能学习在体育、外语、语文、**、美术等学科比较常见,需要考察学生的起点行为以判断一项任务是不是动作技能学习。

2、在认知阶段促进动作技能的学习:言语指导和示范有机结合。

3、在联系形成阶段促进动作技能的学习:安排适当的练习,并提供有效的反馈。

4、在自动化阶段促进动作技能的学习:过度练习是动作技能达到自动化程度所必需的。

一十五、 态度和品德的学习过程、条件及其启示。

条件:(1)榜样人物及其行为后果。

2)强化与惩罚。

3)个人的信念(最重要的内部条件)

教育心理学复习

教育心理学。1.单项选择题 10题 10分 2.多项选择题 10题 10分 3.填空题 10题 15分,每空一分 4.名次解释 5题 15分 5.简答题 6题 30分 6.论述题 2题 20分 1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一门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

教育心理学复习

1 如何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畴?答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正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该过程包含学生 教师 教学内容 教学 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136 2 教育心理学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能发挥什么作用?答 教育心理学不仅能够给新课改提供理论上的指导,而且能够给解决新课改中遇到的问...

教育心理学复习

一 名词解释 1 学习策略 分为三类 a.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习过程中信息加工的程序 方法或规则,即学习策略就是学习方法 b.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对学习过程中的信息加工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技能 c.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习过程中信息加工的方法与调控技能的结合。2 学习动机 是指要求学生学习活动 维持学习活动,并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