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复习

发布 2022-01-11 20:28:28 阅读 1822

2.桑代克于2024年编制的《教育心理学》,标志着学科的成立。

3.学习的定义:是人和动物在生物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4.学习的分类:1)根据学习目标不同分类(布鲁姆)

2)根据学习结果不同分类——加涅。

3)根据学习方式不同分类——奥苏泊尔。

4)根据学习内容不同分类——冯忠良。

5.冯忠良将学习分为: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社会规范的学习。

6.行为主义的学习——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的学习观。

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观。

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观。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观。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观。

7.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格式塔的完形学习理论(顿悟说)

托尔曼认知目的说基本观点。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奥苏泊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

8.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倒u型关系。

9.强化的类型:正强化和负强化。

10.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由低到高分为7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11.成就动机理论:追求成功者最少能选择成功机会为50%的任务,而对成功可能性很高或很低的任务都不敢兴趣。

回避失败者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

根据学习结果不同分类(加涅):

1)言语信息的学习:指能用言语表达的知识,回答世界是什么,是个人具有意识的提取线索,能直接陈述的知识。

分类——符号记忆:包括概念,地名等。

事实记忆:涉及概念与概念之间简单的联系。

有组织的整体知识:概念与概念之间复杂的联系。

2)智慧技能的学习(对外办事的能力):运用概念和规则办事的能力。

分类——辨别:区分事物的差异。

具体概念:识别同类事物的能力,建立在辨别上。本质特征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

定义性概念:运用概念定义对事物分类的能力,不能直接通过观察,必须通过下定义。

规则:原理或定律指导人们的行为而人对按从办事时形成。

高级规则:由若干简单规则组成的规则。

3)认知策略:运用有关于如何学习、记忆思维的规则来支配人的学习或认知,并提高其学习、记忆、认识效率的学习。

4)动作技能的学习。

5)态度的学习(情感领域)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的学习观(行为主义)

1)实验:食物(无条件刺激)——唾液(无条件反射)

铃声(信号刺激)+食物——唾液(无条件反射)

铃声(条件刺激)——唾液(后天:条件反射)

获得:把中性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反复结合。

时间间隔:相隔为5-30秒,并具有时序性。

在条件反射中,无条件刺激(食物)在其中起到了强化作用。

2)消退:条件刺激反复出现而没有无条件刺激伴随,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射的强度减弱直至消失。

3)泛化: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后,其它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对类似的刺激作出类似的反应)

4)分化: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于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对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分化建立在泛化之上)

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观(尝试错误说)

1)实验:饿猫实验(笔记本)

强化:a采用恰当的强化物而使有机体反应频率、速度和强度增加的过程。

b强化也是一种操作,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强化物只是一些刺激物,它们的呈现或撤销能够增加反应的发生概率。

2)观点: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强化在s-r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

3)三条学习定律:1准备律:发展成学习动机理论,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2练习律;3效果律。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观。

1)实验结论:1有机体作出的反应与其随后出现的刺激之间的关系对其行为控制作用,影响以后发生的概率。

2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2)基本观点:1把一切行为分为应答性和操作性两种。

应答性行为——已知刺激引起的反应。是经典条件作用的对象。

操作性行为——没有已知刺激,是有机体作出的随意反应,亦称自发性行为或工具性行为,是操作条件作用的对象。

2操作性行为形成的重要手段是强化。

惩罚注意事项:1提供替代行为;2结合正强化进行惩罚;3解释问题;4立即惩罚;5使用合适强度;6连续惩罚;7让其无法逃避;8使用惩罚(优先使用移除惩罚);9确保合适。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发现学习。

1)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a学习的实质不是被动地形成s-r的联结,而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b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构建其知识体系。

2学习包括获得、转换、评价三个过程。

3学习应注意各们学科的基本结构。

4应广泛使用发现法。

布鲁纳把认知结构称为“表征”定义——知识在大脑中的储存方式。

思维方式:1直观动作行为;2具体形象思维;3抽象逻辑思维。

表征方式:1动作性表征;2映像性表征;3符号性表征。

奥苏泊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接受学习。

1)基本观点:1强调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2)有意义学习的实质:以符号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联系的过程。

—非人为的联系:有内在联系而不是任意的联想或联系,指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概念,建立在某种合理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

—实质性的联系:表达语词虽然不同,但却是等值的,也就是说非字面上联系。

3)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客观条件: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有逻辑联系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

主观条件:1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认知结构。

2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其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的倾向性。

4)有意义的学习过程:1下位学习(类属学习)

(同化模式2上位学习(总括学习)

3)组合学习。

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

1)基本观点:1学习机构模式,分为三个系统:记忆系统、控制系统、预期系统。

记忆系统: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2)学习过程的阶段性(九大教学事件)p49

引起注意告知目标刺激目标注意学习呈现刺激提供学习指导引出行为提供反馈评价行为提供保持和迁移。

12.学习迁移的分类: 1)知识的迁移、技能的迁移、态度的迁移(迁移的领域)

2)正迁移和负迁移(迁移的性质),正迁移又称积极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对于另一种学习的积极影响或促进;负迁移又称消极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对于另一种学习的消极影响或阻碍。

3)横向迁移和逆向迁移(迁移的方向),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于后继学习的影响,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

4)横向(水平)迁移和纵向(竖直)迁移(迁移产生的情景或迁移内容不同概况水平),横向迁移是指同一概况水平的内容之间的迁移;纵向迁移是指不用难度、不同概括性的内容迁移,包括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

13.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14.动技能的分类: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动作技能是指一系列的外部动作以合理的程序组成的活动方式;心智技能又称为智慧技能或智力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语言在人脑中进行的认知方式。

不同之处:动作技能具有客观性、精确性、协调性适应性等特点。心智技能有观念性、内潜性和简缩性等特点。

15.冯忠良的四阶段模式:动作的定向、模仿、整合、熟练四个阶段p130

心智技能的三阶段: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16品德认知理论——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两难故事法)

1)前习俗水平:避罚服从取向、相对功利取向(0-9岁)

2)习俗水平:寻求认可取向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遵守法规取向(9-15岁)

教育心理学复习

教育心理学。1.单项选择题 10题 10分 2.多项选择题 10题 10分 3.填空题 10题 15分,每空一分 4.名次解释 5题 15分 5.简答题 6题 30分 6.论述题 2题 20分 1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一门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

教育心理学复习

1 如何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畴?答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正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该过程包含学生 教师 教学内容 教学 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136 2 教育心理学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能发挥什么作用?答 教育心理学不仅能够给新课改提供理论上的指导,而且能够给解决新课改中遇到的问...

教育心理学复习

一 名词解释 1 学习策略 分为三类 a.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习过程中信息加工的程序 方法或规则,即学习策略就是学习方法 b.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对学习过程中的信息加工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技能 c.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习过程中信息加工的方法与调控技能的结合。2 学习动机 是指要求学生学习活动 维持学习活动,并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