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复习

发布 2022-01-11 18:56:28 阅读 1793

一。 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动态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二。 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性:包括人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 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与性格。 3.自我意识。

三。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系统性,发展性,教育性。

四。 1.构造注意心理学:

第一个心理派别,代表任务冯特和铁钦纳。 2.机能主义心理学:

哈佛大学詹姆士。 3.行为主义心理学:

美国华生。 4.格式塔心理学:

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 5.精神分析心理学奈瑟《认知心理学》.

6.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和罗杰斯。

五。 什么是科学的心理观?

辨证主义明确的指出,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物质是第一性的,心理是第二性的。

六。 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是心理活动的基本活动方式。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称为反射弧。一般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七。 为什么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1.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没有被反映的客观现实的存在,心理这种反映形式也就不能存在。

2.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的,能动的反映。 3.

人的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的。

八。 注意的概念:是一种全神贯注于某一事物的状态,是指将有限的能量及各种方式分配给不同的刺激和活动。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与集中。

九。 注意的功能:选择,保持,调节和监督。

十、什么叫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1. 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2. 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预定目的,需要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3. 有目的性,又不需要作较大努力的注意,叫有意后注意。

4. 关系: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对于人的实践活动都是必须的,可以相互交替和转化。有意后注意是一种高级形态的注意,具有很强稳定性,是人类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

十。一、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1、对活动的目的和任务的理解。2、培养间接兴趣。

3、排除干扰。

十。二、注意的范围:也称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把握对象数量多寡的特性。注意的集中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离开其他无关事物而高度专注于当时所指向的事物的特性。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持久的保持在一定事物或活动上的特征。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者活动上的特性。

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需要,主动及时的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特性。

十。三、学生良好注意的品质和注意力的培养。

1、进行目的学习教育,培养学生善于组织自己注意的能力。2、要培养学生广泛而稳定的兴趣。3、教育学生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4、要加强意志锻炼,提高自己排除干扰的能力。

5、要养成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6、针对学生注意的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培养措施。

十。四、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分析器由感觉器官、传导神经和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组成。

知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的分类:1、根据知觉中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来分,可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味知觉,嗅知觉,触知觉。2、根据知觉对象的特点,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

3、根据知觉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分为正确的知觉和错误的知觉。

十。五、感受性:每个人的感受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不同。

感觉门限:能引起感觉持续一段时间的刺激量。

十。六、知觉的四个特征: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十。七、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组织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1、观察前必须向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2、在观察过程中,要认真培养学生观察的技能和方法。3、观察后要求学生做记录和报告。

4、启发学生观察的主动性。5、要尽可能让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参加。6、要有言语活动参加。

十。八、记忆的种类:形象,词语,情绪,动作。

十。九、再认和重现:再认是识记过的事物再次出现在眼前,能够把它认得出来的过程。重现是指经历过的事不在眼前是能够把他回想起来的过程。

二。十、遗忘: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重现,或者错误的再认和重现。

最早研究遗忘规律的是德国的艾宾浩斯。

二。十一、避免遗忘的措施。

1)、组织有效的复习。1、即使与经常复习相结合。2、正确分配复习时间。

3、复习方式多样化,动员多种感官参与复习。4、复习时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影响。(2)、适当的超额学习。

指的是在完全识记了的材料并足以正确回忆之后,又继续增加学习和联系的次数,使学习的巩固水平超过刚能背诵的程度。(3)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

二。十二、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记忆效果?

1、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2、调动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3、引导学生把看、听、说、练结合起来。4、把概念讲深讲透。5、重视课堂练习的作用。

二。十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思维过程: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系统化、具体化。

二。十四、思维的品质:1、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

与广阔相反的是思维的狭隘性,深刻性相反的是肤浅性。2、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分别相反的是依赖性和随意性。

3、思维的逻辑性。4、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分别相反的是固执性和轻率。

二。十五、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种类:1、无意想象与有意想象。2、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3、幻想。

二。十六、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

分类:(1)、情绪状态:1心境:

是指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就是心情。2激情:是一种强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

3、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而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二。十七、如何培养情感?

1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教育学生合理的满足和调节需要。3、丰富多样的情境教育。4、提高学生的情商水平。

二。十八、意志:是人自觉地明确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二。十九、意志行动的特征:自觉的目的性,以随意动作为基础,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三。十、意志的品质:1、自觉性。

相反的是受暗示性和独断性。2、果断性。相反的是优柔寡断和冒失。

3、坚持性。相反的是动摇性和顽固性。4、自制性。

相反的是冲突性和怯懦。

三。十一、个性:个性理解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即一个人具有的一定倾向性、比较稳定的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

三。十二、意志的培养。

1、加强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2、注重培养健康的情感。3、培养和增强责任心,强化坚持性和自制性。

4、组织实践活动,使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5、充分发挥集体和榜样的教育作用。6、通过适当的挫折教育,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7、启发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8、针对意志的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培养措施。

三。十三、个性的基本特征:整体性、独特性、稳定性和社会制约性。

三。十四、影响个性的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先天因素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2、社会生活条件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决定因素。3、教育在个性形成中起主导作用4个体社会实践活动和主观能动性是个性形成发展的内因。

三。十五、需要:是人们在个体或社会生活中欠缺某种东西,并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心理倾向。

三。十六、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种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个别差异:倾向性,广阔性,稳定性,效能性。

三。十七、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保证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种类:一般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注意力,结合起来就是智力。

三。十九、能力的个别差异:1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2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3能力类型。

四。十、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

1早期教育是能力早期发展的决定条件。2加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础。3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本途径。

4兴趣爱好和勤奋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内部动力。5教师应坚持正确的观点,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四。十一、性格:是指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来的对客观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四。十二、如何分析人的性格的结构特征?

1)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1对社会、集体和他人的性格特征。2对学习和劳动态度。

3对自己态度。(2)性格的情绪特征。1情绪的强度。

2情绪的稳定性。3情绪持久性。4心境的特征。

(3)性格的意志特征。1积极的性格意识。2消极的。

(4)性格的认知特征。1感知。2记忆。

3思维想象方面。

四。十三、气质:一个人在心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比较稳定的动力特征,称为气质。

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指心理过程的强度、变化的速度、灵活性与稳定性以及指向性特点。

四。十四、人类的学习:1是一种自觉能动过程。2是在社会实践中掌握社会历史和个体经验的过程。3是以语言为中介来实现的。

四。十五、学生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教育情境中主要因掌握间接经验而产生的持久的行为变化。

四。十六、意义学习:通过符号使学习者在头脑中获得相应的认知内容的学习。

意义学习的条件:1客观条件。必须满足这种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标准。2主观条件。学习者认识结构中必须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学习者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四。十七、机械学习: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实质性和人为性的联系。

接受学习:是教师引导学生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也是课堂学习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发现学习:

是教师启发学生独立发现事物意义的学习。

四。十七、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某种学习需要的外显。

四。十八、如何激发、培养学生的动机?

1通过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3、加强课堂内容的新颖性、形象性和具体性。

4、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强化学习动机。5、合理的组织竞赛。6正确评价,恰当的运用表扬和批评。

7加强归因指导。

四。十九、概念同化:是指学习者将概念的定义直接纳入自己认知结构的适当部位,通过辨别新概念与原有有关概念的异同而掌握新概念。

五。十、为了提高概念教学效率,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心理学复习

发展心理学 复习大纲。题型 名词解释 简答 论述。1.埃里克森的8个心理发展阶段 p38 第一阶段 婴儿期,出生到2岁阶段。在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第二阶段 儿童期,2 4岁。本阶段主要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第三阶段 学...

心理学复习

企业进行工作分析的目的 我们总是认为企业应该有一个组织结构图,因为它可以告诉员工什么是他的工作,以及工作和工作之间的关系。组织结构图虽然作用很大,但它不可能告诉我们有关组织的一切事情。许多企业没有组织结构图,仍然经营的相当成功,而一些企业的组织结构图十分完善,但在经营上却是失败的。因此作为管理者不能...

心理学复习

考试题型及分值。一 单选题 10 1分 10分 二 判断题 10 1分 10分 三 名词解释 4 3分 12分 四 简答题 4 6分 24分 五 论述题 2 10分 20分 六 案例分析题 2 12分 24分 第一编总论。1.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2.什么是心理现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