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科学。
二、 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三、 神经系统:是由神经细胞(神经元)经神经胶质所组成的,人体有数以亿计的神经元。
主要功能:1、神经系统调节的控制其他各系统的功能活动,使机体成为一个较完整的统一体。
2、神经系统通过调整机体功能活动,使机体适应不安变化的外加环境,维持机体与外界环境的平衡。
3、人类在长期的进化发展中,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质层得到了高度的发展,产生了语言和思维,这是人类神经系统的重要特点。
四、神经系统的结构。
1、周围神经系统。
(1)、脊神经31对:肌肉、脏器。
(2)、脑神经12对:头部器官。
(3)、植物性神经。
交感神经:机体兴奋。
副交感神经:机体抑制。
2、中枢神经系统。
(1)、脊髓。
(2)、脑。
五、大脑区划及主要功能。
1、脑包括脑干、间脑、大脑和小脑。
1)、脑干包含延脑、桥脑、中脑。
延脑有生命中枢之称。
桥脑传递各种感觉信息;是控制生命的重要中枢,时候维持机体平衡的初级中枢,是联络小脑和大脑的桥梁,能调节面部肌肉运动和面部感觉。
中脑是下行神经通路,控制视觉和和听觉的重要中枢。
2、间脑包括丘脑和下丘脑。
3、间脑: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分为形似鸡蛋的神经团称丘脑,是较为高级的感觉中枢。
下部分称为下丘脑,是植物性神经的主要控制中枢,控制内分泌系统,维持机体的正常代谢,调节基本的生理活动,控制情绪反应。
4、大脑。额叶:主管思维和意识(最重要)
顶叶:主管躯体感觉。
枕叶:主管视觉。
颞叶:主管听觉。
六、大脑功能的单侧化:
左半球:主管言语和抽象思维,又称言语优势半球。
右半球:主管知觉、形象思维和情绪情感,称为非言语优势半球。
七、反射。1、定义:是有机体借助中枢系统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2.反射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式与生俱来的反射。条件反射是无条件反射与无关刺激多次结合而形成的反射。
3、强化:无条件反射和无关刺激在时间上的集合叫强化。
4、神经系统有两个基本过程:兴奋和抑制。
八、反射弧。
1、定义: 实现反射的全部生理结构,称为反射弧。
2、反射弧包括五个环节: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射活动一般都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
九、两大信号系统。
1、第一信号系统是由具体刺激物(如声音、颜色、气味等)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如“望梅止渴”是由梅子的各种属性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引起唾液分泌,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
2、第二信号系统是指由语词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如“谈虎色变”是由与虎的特征相关的词语而引起的恐惧,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实验表明,语言和词往往比具体事物的刺激更容易形成条件反射。
3.两种信号系统的关系。两种信号系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独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是在第一信号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的,第二信号系统调节和控制着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两种信号系统协同活动,产生人的心理。
十、科学心理学的诞生标志:1879 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独立的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十。一、心理学流派:
十。二、心理的本质:
1、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2、人的心理是对可骨干现实的能动的反应。
3、心理是脑的机能。
十。三、注意。
1、 概念:注意是人的心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人脑信息加工的第一步。
2、 注意品质(或特征):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3、 有无注意及产生与维持条件。
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和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又叫随意注意,是人类独具的高级注意形式。
影响有意注意的因素:
(1)、明确目的的任务。
(2)、增强意志力、减少干扰。
(3)、激发间接兴趣。
(4)、积极主动的操作与智力活动。
无意注意:是一种不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又叫不随意注意。
影响无意注意的因素:
(1)、客观因素:刺激物的新异性、刺激物的强度大小、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2)、主观因素:主体的需要——兴趣、情绪状态、知识经验、期待。
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是指有自觉目的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又叫随意后注意或继有意注意。
有意后注意的条件:
(1)、完成活动达到自动化的程度。
2)、相关动作的转化要有系统化。
十。四、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学生的自觉性。
2.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3.引导学生交叉使用不同的注意形式,保持学习活动。
十。五、感觉知觉。
1、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感觉是一种简单的心理,但却是一切的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
2、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也可说是人脑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加工。
3、 感觉适应:人的感受性会由于刺激的持续作用而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适应。
4、 感觉对比:同一分析器在不同刺激作用下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的对比。
5、 感觉的对比可分为两种: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1)、同时对比是刺激物同时作用产生的对比现象。
2)、继时对比是刺激物先后作用时产生的对比现象。
6、感受性和感受阀限(绝对、差异):有机体对刺激物的感受能力,叫感受性。感受性的大小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
所谓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进感觉的持续了一定时间的刺激量。每一种感觉都是有两种类型的感受性和感觉阈限,即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
7、绝对感受性就是指感觉出来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绝对感觉阈限是指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
8、主要知觉(时间、空间、运动):
1).空间知觉:空间知觉是物体的空间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空间知觉也是后天通过学习获得的。
2).时间知觉: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3).运动知觉:这是人脑对物体空间移动和移动速度的知觉,运动知觉跟空间知觉及时间知觉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它依赖于对象运行的速度,对象距观察者的距离以及观察者本身所处的运动或静止的状态。
9、错觉: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
(1)、产生错觉的原因:
、客观上:大多数是因为知觉对象所处的客观环境发生了某种变化。
、主观上:可能与过去的经验。情绪等因素有关,错觉还可能是几种感觉相互作用的结果。
10、主要社会知觉偏差:
1)首因效应:最先留下的印象给人以深刻的影响。
2)晕轮效应:晕轮效应是指当对一个人某些特性形成好或坏的印象之后。
3)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是指对某个群体形成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后,会据此去推断这个群体的每个成员的特征。
4)近因效应:近因效应是指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有强烈的影响。
11、 知觉特性:
1).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选择性指的是人们能迅速地从背景中选择出知觉对象。
对象和背景的差别越大,对象就越容易从背景中区分出来。
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上,运动的物体容易被知觉为对象。
2).知觉的整体性:当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能够根据知识经验把它知觉为一个整体,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3).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理解性指的是人在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包括语言)去认识它。
4).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知觉的映象仍然相对地保持不变(无论是形状、大小、颜色还是亮度),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12、观察力的培养: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观察过程总是与积极的思维联系, 所以它有时也被称作思维的知觉。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观察目的任务:具有明确的观察目的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首要条件。
2).做有关的知识准备:观察的成功主要依赖于具备一定的知识,经验和技能。
3).学生进行观察方法训练:光有知识准备,没有观察的方法,也会影响到观察效率。
在观察过程中,不能东看一点,西看一点,这样就会遗漏,甚至忽视关键之处,或为意外事物干扰离开观察目的。
4).指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要获得良好的观察效果,就要及时把所见、所闻、所得详细记录下来(或作笔记和日记),并且对这些片断的、日积月累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模到由始而终的脉络,了解到事物的关系,找出前因后果,写出总结或报告。
5).要启发学生在观察中积极思考: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使学生的观察有明确的方向性。
十。四、记忆。
1、 概念: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应。
2、 瞬时记忆:瞬时记忆(即感觉记忆)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也叫感觉到登记。(容量为 9—20 个比特、1-4s)
3、 短时记忆:短时记忆对信息的保存大约在一分钟左右,是信息从感觉记到长时记忆的一个过渡环节。
4、 两种抑制:
1)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倒摄抑制。
2)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前摄抑制。
5、记忆的规律:
1)识记规律
动作的保持比知识的保持要牢固些。
识记:是记忆的第一步,是获得事物的映象并成为经验的过程。
2)保持与遗忘规律。
一般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持量有减少趋势。
保持:经验过的事物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
遗忘:对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或重现,或者错误地再认和重现,就是遗忘。
3)再认或回忆的规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发展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再认:对过去经历的事物重新出现时能够识别它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 再认分类:
完全再认、不完全再认、完全不再认。 重现(回忆):经历过的事物不在眼前,能够在脑中重新出现。
(做解释问答题) 重现分类:根据回忆是否有预定的目的。
心理学复习
发展心理学 复习大纲。题型 名词解释 简答 论述。1.埃里克森的8个心理发展阶段 p38 第一阶段 婴儿期,出生到2岁阶段。在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第二阶段 儿童期,2 4岁。本阶段主要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第三阶段 学...
心理学复习
企业进行工作分析的目的 我们总是认为企业应该有一个组织结构图,因为它可以告诉员工什么是他的工作,以及工作和工作之间的关系。组织结构图虽然作用很大,但它不可能告诉我们有关组织的一切事情。许多企业没有组织结构图,仍然经营的相当成功,而一些企业的组织结构图十分完善,但在经营上却是失败的。因此作为管理者不能...
心理学复习
考试题型及分值。一 单选题 10 1分 10分 二 判断题 10 1分 10分 三 名词解释 4 3分 12分 四 简答题 4 6分 24分 五 论述题 2 10分 20分 六 案例分析题 2 12分 24分 第一编总论。1.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2.什么是心理现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