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复习

发布 2022-01-11 18:58:28 阅读 7698

第一章绪论。

冯特为莱比锡(leipzig)大学教授,2024年在该校建立世界上第一座心理实验室,正式从事有系统的心理学的实验工作。冯特被誉为科学心理学之父。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p:1~5)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又叫心理活动,是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根据心理过程的形成和作用,可将其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知、情、意。(习惯的形成、坏习惯的改正)

一)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人的基本的心理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感觉和知觉密不可分,统称感知。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所经历过的客观事物的反映。这是比感知觉更为复杂、高级的一种心理过程。

我们不仅能直接感觉、知觉客观事物,记住和回忆过去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同时还可以在感知、记忆的基础上,以已有知识为中介,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就是思维,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

想象是人脑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对原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与思维一样,想象属于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本身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它只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伴随状态。在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过程中都有注意现象。

二)情感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三)意志过程:是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4)知、情、意三者关系: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都有其自身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但是,它们不是彼此孤立的过程,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课后题。

认知是情感和意志产生的基础。情感是意志行为产生的催化剂。人的意志对认识、情感也起调节作用。

总之,情感和意志都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反过来,人的情感和意志对认识也起着调节的作用,三者之间是互相联系、相互促进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的心理活动,它们是统一的心理活动的不同方面。

3、个性心理:由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两部分构成的。课后题。

1)个性心理特征: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经常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主要包含气质、性格和能力,其中一性格为核心。

2)个性倾向性: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对认识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个性倾向性最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价值观。

4、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关系: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总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一方面,心理过程是个体心理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个性心理通过心理过程而形成,并在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另一方面,已经形成的个性心理反过来又制约着一个人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表现。对心理过程具有调节作用。事实上,不存在不具有个性心理的心理过程,也没有不表现在心理过程中的个性心理。

二者是同一现象的两个不同方面。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第二章心理的实质。

一、唯物主义的心理观(p:23~24)

1、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心理观: 2、西方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心理观。

3、辩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课后题)心理的实质:心理是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的、能动的反映。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从心理产生的物质基础来看,心理是脑的机能;从心理反映的内容来看,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p:38~44)(如何理解)

1、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人脑仅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它自身并不能产生心理。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的产物,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客观现实是人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

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产生的源泉。

2、人的心理是在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中发生和发展的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有了正常的大脑,有了客观现实却并不一定能产生心理现象,这是因为,心理是在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实现的。

3、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人的心理对客观现实具有依存性,但人的反映并不是简单地、直接地决定于当前被反映的客观现实。这是因为,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以主体的已有的主观世界为中介,通过折射而进行的。由于每个人知识经验、目的动机、兴趣爱好、态度体验不同,因而对现实的反映也不一样。

不同的人对同样的事物,以及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条件、不同的时间对同一事物的反映都不一样。

4、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人的心理反映的能动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目的性、自觉性、 创造性、社会历史制约性。

创造性:人能有目的、有方向地反映客观世界并改造客观世界;人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人能认识自己、改造自己。

社会历史制约性:人不仅是一个自然的实体,而且是一个社会的实体。人的心理(意识)不仅是生物界长期发展的结果,而且是社会关系的产物,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

人的心理(意识)活动发展的水平和内容、特点,主要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和文化的提高。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和地区,人的心理(意识)往往是不同的。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人类的心理(意识)水平将会不断提高,内容会更加丰富。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一、感觉的类别(p:48)

首先,可以分为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感觉)和内部感觉(肌肉运动感觉、平衡感觉、内脏感觉)。其次,根据刺激能量的性质,可把感觉分为电磁能的、机械能的、化学能的和热能的四大类。第三,也可以根据临床需要把感觉分为四类。

二、感觉的规律(p:48~52) 课后题。

1、感觉性与感觉阀限的规律:绝对感觉性与绝对阀限②差别感觉性与差别阀限。

2、感觉适应: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适应。这是在同一感受器中,由于刺激在时间上的持续作用,导致对后续刺激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适应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

3、感觉后像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还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这种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叫后像。后像在视觉中表现特别明显。

视觉后像有两种:正后像和负后像。

4、感觉对比: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这是同一感受器中不同刺激效应相互影响的表现。对比分两类:同时对比和先后对比。

5、不同感受间的相互作用 :对某种刺激的感受性,不仅取决于对该感受器的直接刺激,而起还取决于同时受刺激的其他感受器的机能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各种感受器的机能状态都有可能发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6、不同感受的相互补偿:感觉的补偿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而由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

这样,一种(或几种)感觉机能的丧失,就有可能由其他经常得到练习的、感受性提高了的感觉系统来加以弥补。

7、联觉:当某种感觉受到刺激时出现另一种感官的感觉和表象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印象,时而近似于感觉,时而近似于表象,好像是与直接感觉一起产生的,但不是由人们自己随意想象出来的。常见的联觉有:

颜色联觉、色听联觉、味色联觉。联觉不是个别人的幻想,看起来似乎有某种普遍性。

三、知觉的种类(p:53~56)

1、根据知觉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的感受器不同,可将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等;根据知觉的对象不同,可将知觉分为物体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和社会知觉(对他人的知觉、自我知觉、人际知觉)。(4)社会知觉效应(首因效应、晕轮效应、定型化效应、近因效应)。

四、知觉的特性(p:57~59)课后题。

1、知觉的选择性:当我们通过感觉器官接收信息时,并非对环境中所接触到的一切刺激特征都悉数接收,而是有选择地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对这部分事物知觉得格外清晰,而对其他事物则感知模糊。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对象与背景是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

2、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对象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部分组成,但我们并不把它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或知觉的组织性。知觉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形成和组织起来的,对象知觉不是对象各部分简单的相加,而是各部分有机组成的。

3、知觉的理解性:人对于知觉的对象总是以自己的过去经验予以解释,知觉的这一特性被称为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对象的物理特性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变化的时候,知觉形象并不因此而发生相应的变化。知觉恒常性现象在视知觉中表现的很明显、很普遍,主要有以下几种:

(1)大小恒常性。(2)形状恒常性。(3)明度恒常性(4)颜色恒常性。

第四章注意1、试述注意规律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注意概述(p:69~71)

1、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大基本特性。

1)注意的指向性:人的心理活动有选择地朝向一定刺激物,而同时离开其余刺激物的特点,它反映了心理活动的对象和范围。

2)注意的集中性:人们把心理活动贯注并维持在某一对象上,使心理活动不断地深入下去,反映了心理活动的水平和程度。

2、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2)维持功能。(3)调节和监督的功能。

3、注意的外部表现在注意时,常常伴随着一些特有的生理变化和外部动作,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适应性动作的产生。(2)无关运动的停止。(3)呼吸运动的变化。

二、注意的规律及应用(p:72~77)

1、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时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

2、无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付出任何意志努力、自然而然地发生的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2)影响无意注意的因素:

客观刺激物本身的特点;人的主观原因。前者是无意注意的主要原因。①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②人的主观原因(需要和兴趣、情绪和精神状态、知识经验与期待)(3)无意注意规律的合理利用:

1.教学环境要美化、优化,控制引起分心的因素,保持学生稳定的注意。2.

教学内容要丰富、新颖,以吸引学生的注意。3.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吸引学生稳定的注意。

4.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具有艺术性,能唤起学生的积极想象,保持持久的注意。

心理学复习

发展心理学 复习大纲。题型 名词解释 简答 论述。1.埃里克森的8个心理发展阶段 p38 第一阶段 婴儿期,出生到2岁阶段。在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第二阶段 儿童期,2 4岁。本阶段主要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第三阶段 学...

心理学复习

企业进行工作分析的目的 我们总是认为企业应该有一个组织结构图,因为它可以告诉员工什么是他的工作,以及工作和工作之间的关系。组织结构图虽然作用很大,但它不可能告诉我们有关组织的一切事情。许多企业没有组织结构图,仍然经营的相当成功,而一些企业的组织结构图十分完善,但在经营上却是失败的。因此作为管理者不能...

心理学复习

考试题型及分值。一 单选题 10 1分 10分 二 判断题 10 1分 10分 三 名词解释 4 3分 12分 四 简答题 4 6分 24分 五 论述题 2 10分 20分 六 案例分析题 2 12分 24分 第一编总论。1.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2.什么是心理现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