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复习

发布 2022-01-11 18:34:28 阅读 1142

《心理学》辨析题试题库。

判断说明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

1、有人认为:学了心理学未必能当一个好教师,不学心理学也照样可以当好老师。

答:这种说法不正确。心理学的学习不是做一个好教师的唯一条件,但却是必要的条件。

在教育实践领域,心理学的知识显然十分重要。对人的教育和培养,不论是内容的确定、任务的分配、顺序的安排、方法的选择,还是效果的巩固和检验等,都要以学习者的心理活动规律和心理特点作为重要依据,违背学习者心理活动规律和特点的做法,势必导致教育和学习的失败。

2、人与动物心理的区别是看其能否形成条件反射。

答:错。人和动物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以形成条件反射。因此,能否形成条件反射不是区别人与动物心理差异的标准。

3、心理是脑的机能,只要有健全的脑,人就能产生心理活动。

答:错。我们说心理是脑的机能,并不意味着脑本身能单独自发地产生心理活动。

人脑只是反映外界事物的物质器官,它提供了人的心理产生的可能性,而要把这种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必须依靠外界客观现实。没有客观现实的作用,即使有健全的大脑,也不可能产生心理。

4、第二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条件反射。

答:错。动物只有第一信号系统,没有第二信号系统,只有人类才能形成第二信号系统。

5、在生理机制正常的情况下,只要有刺激的存在,人们就能产生感觉。

答:错误。并不是所有的刺激物对感官的刺激都能引起感觉,刺激物的刺激至少要达到一定的量或强度,才能引起人们的感觉。

6、由于记忆表象具有直观性和概括性的特点,因此也使记忆成为由感知过渡到思维的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

答:正确。7、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容量有限,长时记忆容量无限。

答:错。瞬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容量很大,而短时记忆容量有限,只有7+2个组块。

8、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无限的。

答:错。短时记忆容量是有限的,只有7+2个组块。

9.信息从瞬时记忆进入短时记忆的关键是复述。

答:错。只有当被登记了的信息受到特别注意,才能从瞬时记忆进入短时记忆,否则就会很快消失。

10、信息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的关键是注意。

答:错。信息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的关键是复述,而不是注意。

11、机械识记,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死记硬背,教学中不能让学生使用这种识记方法。

答:错。当学习材料没有内在联系,或要达到记忆的熟练程度,必要时还是可以使用机械识记的。比如学生在记历史年代、地理名称、数字、公式时,也经常使用这种识记方式。

12、记忆材料的中间部分容易遗忘,是因为它受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双重干扰。

答:正确。13、超额学习越多,记忆效果越好。

答:错。研究表明,学习程度为150%时,记忆效果最好。

但超过150%,效果并不会随之再有显著的增长。因此,适度的超额学习对记忆的保持是有效的,但又要防止大量的超额学习造成的***。

14、定势对问题的解决只有消极作用,没有促进作用。

答:错。定势是人们解决问题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虽然有时会使问题解决的思维变得呆板,具有消极作用,但有时也可以促进问题的解决。

15、想象可以创造出现实中尚未存在或不可能存在的新形象,因此它是超现实的。

答:想象虽然可以创造出现实中尚未存在或不可能存在的新形象,但它是在人脑中储存的表象中改造加工的结果。无论想象如何新颖,其内容依然**于客观现实。因此,想象不可能是超现实的。

16、无意注意是不受意识控制的。

答:对。17、无意注意就是没有意义的注意。

答:错。虽然无意注意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注意,但它能使人及时获得外界的信息,保持人对外部环境的警觉。它对人的生存意义重大,并不是没有意义的。

18、由于无意注意缺乏目的性,因此学习中不能依靠无意注意,只能依靠有意注意。

答:错。学习中是不能仅靠无意注意,因为无意注意缺乏计划性和目的性,而且不能持久和稳定。

但也不能全凭有意注意,因为有意注意必须付出很大的意志努力,消耗巨大能量,容易使人疲劳,从而分散注意。因此,教学中要善于转换两种注意,使两种注意有节奏地轮换,才能将注意持久地保持在学习上。

19、注意的转移就是指注意的分散,是注意的分心现象。

答:错。注意的转移跟注意的分散不同,前者是在新的需求下,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向另一个对象,使一种活动合理地被另一种活动所代替,这是注意的优良品质;而后者则是无意识地、被动地离开了当前应该注意的对象,这是注意的不良品质。

20、情感是人的主观态度和体验,它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答:错误。虽然情感是人的主观态度和体验,但它仍然**于客观现实,是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人的需要的反映。

21、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答:对。22、只有知之深,才有爱之切。

答:对。23、焦虑情绪对学习只有干扰和阻碍作用。

答:错。高度的焦虑会干扰、阻碍学习活动,但焦虑不足也会使人不够兴奋、缺乏注意,从而影响学习。因此,一定程度的焦虑对学习的正常进行是必要的。

24、焦虑水平低,学习效果好;焦虑水平高,学习效果差。

答:焦虑对学习的影响是比较复杂的,因不同的个体、不同的情景而有所区别。一般来说,焦虑程度与学习效率之间是呈“倒u曲线”的关系,即焦虑程度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学习效率,而中等程度的焦虑才能导致最高的学习效率。

25、意志在人的意识中具有自觉的、有目的的主观能动作用,所以人的意志是绝对自由的。

答:错误。虽然意志具有自觉的、有目的的主观能动作用,但人的意志同时也具有社会制约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因此,意志既是自由的又是不自由的。

26、天才就是天生之才。

答:错。天才通常是指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各种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和最完善的结合,并能创造性地完成相应的活动。

天才并不是指天生之才,任何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特别是个人的实践锻炼和主观努力。

27、学习成绩越好,说明学生能力越强。

答:错。学习成绩好只是代表一个人掌握的知识较多,知识的多少可以说明一个人对自然、社会的了解程度,但不能代表他能力的强弱。因为,知识水平与能力水平是不能等同起来的。

28、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说明气质的稳定性是不可以改变的。

答:错。“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说明气质的先天性决定了它是人的个性中最为稳定的特性。

但是,气质的稳定性并不是不可改变的,在教育和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各种个性特征,都会对气质的改造产生一定的影响。

名词解析: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观察法—是在自然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中,通过对被观察者的言语和行为等的细致观察,揭示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

3.测验法—它是应用心理测量的工具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进行定量评价的方法。

4.感觉—指个体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5.分析器—是有机体感受和分析某种刺激的神经装置。

6.知觉—指个体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反映。

7.时间知觉—是个体对客观对象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

8.空间知觉—是个体对物体的形状、大小、深度、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9.运动知觉—是个体对物体的静止、运动及运动速度的知觉。

10.记忆—是个体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和再现三个环节。

11.记忆表象—个体感知过的保存在头脑中的事物的具体形象。

12.识记—是记忆过程的第一步,是获得事物映像并成为经验的过程。

13保持—是经验在头脑中得到巩固的过程。

14.遗忘—对识记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表现为错误的再认或回忆。

15再认—重新感知已感知过的事物时能够辨认出来。

16.回忆---指经历过的事物又一次在头脑中浮现或在行动上复做的过程。

17.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与间接的反映。

18.概念—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性或本质的反映。

19.定势—以特定思路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心理准备状态。

20.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21.无意想象—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想象。

22创造想象—根据一定的任务,在头脑中直接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23.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的心理状态。

24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而自发产生的注意。

25.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6.有意后注意—指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7.情绪与情感—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28.心境—是一种程度较小、持续时间较长的情绪状态。

29.激情—是一种强度大、持续时间短、有明显外部表现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

30.应急—是一种意外的紧张情况、危险前景所引起的情绪状态。

31.焦虑—指对当前的或预计到的对自我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景而产生的一种担忧反应倾向。

32.意志—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有意识地支配和调整个人的行为以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

33.需要—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34.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35.兴趣—指人积极**某种事物、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36.信念—指激励人按照自己所确信的观点、原则和理论去行动的个性倾向。

37.自我意识—指人对自己、对自己与相关事件的关系及意义的认识。

38.能力—是指使活动得以完成,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39.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40.性格—是表现在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心理学试题(填空题)

第一章人的心理。

1、人的心理现象主要包括心理过程 __和个性心理 __两大方面。

2、科学心理学诞生于 1879 年,其标志是德国的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3、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与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

4、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许多种,主要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试法___和个案法等。

心理学复习

发展心理学 复习大纲。题型 名词解释 简答 论述。1.埃里克森的8个心理发展阶段 p38 第一阶段 婴儿期,出生到2岁阶段。在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第二阶段 儿童期,2 4岁。本阶段主要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第三阶段 学...

心理学复习

企业进行工作分析的目的 我们总是认为企业应该有一个组织结构图,因为它可以告诉员工什么是他的工作,以及工作和工作之间的关系。组织结构图虽然作用很大,但它不可能告诉我们有关组织的一切事情。许多企业没有组织结构图,仍然经营的相当成功,而一些企业的组织结构图十分完善,但在经营上却是失败的。因此作为管理者不能...

心理学复习

考试题型及分值。一 单选题 10 1分 10分 二 判断题 10 1分 10分 三 名词解释 4 3分 12分 四 简答题 4 6分 24分 五 论述题 2 10分 20分 六 案例分析题 2 12分 24分 第一编总论。1.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2.什么是心理现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