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感知积累作文素材

发布 2021-11-06 10:31:28 阅读 4228

作者:黄莉。

写作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了表达者的所见所闻所听所感,是语文学习积累后的总结提炼和反思生成。但在写作方面存在的一些现象另教师担忧,如学生一味背诵所谓的“万能套路”秘籍,照着葫芦画瓢,却成了“四不像”;不着边际地运用所谓“经典佳句”,读起来味同嚼蜡,还会消化不良,导致严重营养匮乏;不顾实际地发出与主题不相干的抒怀,到头来弄巧成拙,画蛇添足,大有“无病呻吟”之嫌。为改变这些情况,避免学生写作时“难为无米之炊”,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关注课外,做有心人,从生活中开采丰富宝藏,积累“新米”,最终让学生情不自禁地去拥抱作文。

一、随时随地“察”万物。识得物是人非不同。

无论花相似还是人不同,其中都饱含了岁月的痕迹,观察万物定会发现“世间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移植到作文教学,观察景物应该是学生的必修课,要通过观察为写作积累必不可少的素材。

培养学生融入生活,做观察的有心人,不妨创设相应的引导观察的话题。例如,在话题选择类的作文中给学生提供一些范围,使学生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如“保护野生动物”“不能乱扔废电池”等。在这类作文中,笔者没有要求学生查阅资料,而是请他们观察一天以来上空鸟儿的活动状况,有哪些鸟儿、数量变化等;观察自己小区的垃圾桶,发现有哪些是能循环利用的。

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带着目标任务进行观察,形成大量丰富的感性认识,得出了“人类应该是鸟儿最好的朋友,共建和谐美好的世界是人类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垃圾分类不仅体现了良好习惯,更是为自己创造干净的空间在尽力”等观点。经过这样的观察,学生在亲近自然和体味生活的过程中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观察万物积淀素材,能使学生在感受事物各有千秋的基础上,开阔视野,丰富思维。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认知需求,多为他们提供可观察的“引子”,让他们能够在按迹索图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要建议学生针对自己的观察提出不同意见,发现事物的不同之处,使他们不再千篇一律地摹写别人的文章;要引导学生对所察事物予以筛选提炼,形成具有一定深度的感知。

引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

正所谓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再高明的作家,如果缺少了写作素材,写作就成了空中楼阁。对于很多高中生来说,写作难难于上青天,说到底还是难在手中缺少素材。那么,老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呢?现在的高中生,每天大部分活动时间都在学校,基本没时间看电视看报纸了解时事新闻等,接触外面世界的机会少之又少,要积...

引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

每次作文,我们班上有一个行动鲁莽 非常好动调皮的同学就手挠头皮,紧锁眉头,满脸愁容的说 老师,我没有事可写。其实并不是没有事可写,究其原因是他平时不注意留心周围的事物,不注意积累作文素材。因此要想提高他的作文水平,关键是帮助他提高思想认识,做生活的有心人。有一天,课间时间,好动爱玩的他用小石子砸铅球...

引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

作者 付五梅。小学教学研究 理论版 2011年第02期。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 小学生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 听到的 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书面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作文是令大部分学生感到头疼的,也是令语文教师深感棘手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觉得 没有东西写 即作文缺乏素材。作文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