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老师帮助理解。多**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阅读理解以及联想、想象的能力。
2,学生能够明白“力量从团结中来”这一道理以及所体现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1,传统节日体现的价值。
2,精彩的场面描写。
教学难点:运用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以及虚实结合的方法写好一个场面。
相关链接:端午日:我国传统的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重。
五、端五节。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但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举行龙舟大赛。
同时,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饮雄黄酒,激清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
沈从文:作家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苗族,生于荒僻而风光如画、富有传奇性的湘西凤凰县。沈从文是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
创作丰富,影响较大的是乡土**,主要表现士兵、船夫和湘西少数民族的生活,富有人情美和风俗美。主要作品有**《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端午日》就选自《边城》。
课前预习:一、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茶峒呐喊蘸酒擂鼓。
泅水老鹳河一律狭窄( )
数天好事缚。
2、多音字:
数、 好。教学过程:
1、导入:展示关于端午节的精美**。
2、整体感知课文,回答问题:
1.文中写了茶峒人端午节的哪些风俗习惯?(用三字短语“动词+名词”概括)
2,课文主要记叙了哪两件活动?(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哪件事情是详写?
3.全文是以什么顺序来描写端午节的?
三、思考:1、请同学们仔细品味一下船和船竞赛的场面,试着找出其中的三个场面。
2,“莫不穿了新衣”、“莫不倒锁了门”、“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文章开篇一连用了三个“莫不”,有什么作用?
3,赛龙舟前人们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在文中划出)
4,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龙舟比赛的精彩场面的?
5,除了直接描写船手们,作者还怎么突出这龙舟赛的紧张与激烈?
6,龙舟赛既然是如此的紧张激烈,那获胜者的奖品一定是非常丰厚的啦,是不是?所谓的“重奖之下必有勇夫”。那获胜的船手们的奖励是什么?你认为龙舟比赛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7,作者是怎样描写追鸭活动的?(追鸭活动设置的目的是什么?参与追鸭子的人员是谁?鸭子的打扮是什么?)
8,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
拓展延伸:据报道,韩国人认为端午节源于韩国,并成功申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此举引起中国民众的激烈**。你怎么看待这件事?
课后作业:1,将字词以及课后习题写在作业本上。
2,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运用多种手法描写一下追鸭的场面。
3,运用场面描写描述你家过春节时的场景,写一篇小作文。
4,任选第二题或者第三题中的一道,写在作文本上。
端午日导学案
教学目标 1 通读课文,了解湘西端午习俗,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2 欣赏品味赛龙船场面描写的精彩以及作者生动精炼的语言。3 学习课文中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4 明白 力量从团结中来 这一道理,培养团结合作精神。教学重点 目标2 教学难点 目标 课前准备 1 搜集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2 了解...
《端午日》导学案
端午日 学习目标 1.理清课文思路,培养概括能力。2.分析赛龙船的精彩的场面描写。3.关注民俗文化,感受节日给人们带来的愉悦,激励争先 合作的意识。学习重点 精彩的场面描写,了解传统节日体现的价值。学习难点 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及虚实结合的方法写好一个场面。课前预习。走进作者 沈从文,...
《端午日》导学案
执笔人 审核人 课型 讲读课课时 1 学习目标 1 理清课文思路,培养概括能力。2 分析赛龙船的精彩的场面描写。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选材方法。3 关注民俗文化,感受节日给人们带来的愉悦,激励争先 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 1 精彩的场面描写。2 传统节日体现的价值。教学难点 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