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1.了解湘西端午节的风俗特征,认知场面描写的写法。
2.品味语言,感受语言文字的细腻、生动、自然。
3.感知作者对湘西仁厚、淳朴的土性乡风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精彩的场面描写。 2、作者展现湘西风俗之美的方法。
课前启航。一、积累基础知识:
资料助学:请阅读沈从文、端午节、《边城》的相关资料,划出重要的信息并识记。
1.关于沈从文:
沈从文(2024年12月28日-2024年5月10日)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苗族,生于荒僻而风光如画、富有传奇性的湘西凤凰县。沈从文前半生创作丰富,作品结集约有80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主要作品有**《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等。
他主要的文学贡献是用**、散文建造起他特异的“湘西世界”。他成为湘西人民情绪的表达者,他本人即是湘西的魂魄所在。
2.端午节。
五月初五,原本就是中国传统中的凶日,在这一天要进行各种驱邪避凶的仪式。这是端午节最早的传统**,比如雄黄酒就是这一古老传统的延续。后来屈原在这一天投江自尽,楚国人哀怜他,划船到江中寻找他的遗体,包粽子投入江中喂鱼希望他的遗体不要被鱼吃掉。
这些后来演变成端午节赛龙舟和吃粽子的风俗。端午节至此同古老的驱邪日的传统融合成为一个富有人文内涵的节日。
3.《边城》
中篇**《边城》于2024年写成,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也是现代文学史上富有特异色彩的著名作品中。沈从文从人际关系单纯质朴的宁静湘西来到繁华的城市上海,见识了都市人的虚伪,冷漠,丑陋,不禁回望故乡,赞美那里优美的人性,同时又为湘西人缺乏自主性的生存状态和城市文明对乡村的侵蚀感到忧愁。所以,“美丽总是使人忧愁”成为《边城》的一种基调。
《端午日》是节选自《沈从文**选·边城》中第三章,描写翠翠去看赛龙舟的一段文字。当然,《端午日》着重渲染乡村湘西的纯净,健康,蓬勃的生命力,表达着沈从文的怀恋,憧憬和向往--那个“桃花源”般的世界。
4.把下列生字的拼音标注到原文中,并在横线上抄写两遍词语。
蘸zhàn酒茶峒dòng 泅qiú水数shù天前擂léi鼓
老鹳guàn河呐nà喊戍 shù 军翘qiào 缠裹伶俐。
5.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
1)莫不:2)蘸:
3)伶俐:4)翘:
5)茶侗:6)擂鼓:
7)呐喊:8)助威:
9)与民同乐:
10)泅水。
课中激浪。一、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读了课文,我了解到湘西端午节有这些风俗习惯。
穿新衣、蘸雄黄酒画王字、吃鱼吃肉、赛龙船、赶鸭子)
端午节的风俗各地不同,我的家乡还有这样的风俗。
挂艾草,吃粽子,喝雄黄酒,挂咸蛋)
2.茶侗端午节的活动最吸引你的是什么?理由。
龙舟竞渡,赶鸭子,热闹、有趣)
二、再读课文,品味细节。
3. 作者写茶峒的端午日活动主要采用了场面描写的方式,作者是如何描写龙舟竞渡的场面的?
小课堂:场面描写,就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它往往是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述方法的综合运用,是自然景色、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等描写对象的集中表现。
常见的有劳动场面、战斗场面、运动场面以及各种会议场面等。区别于环境描写的“静态”描写,场面描写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态"的描写。)
1)参照课文填上缺漏词语,批注这些词语在文中的作用,写出这段文字内容和赛龙舟的联系。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 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上午11点钟左右, 茶峒人就吃了午饭。
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 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
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
在税关前看热闹。
2)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龙舟赛前准备充分,标注出来,写出你的理解?
3)在第一段中找出直接描写赛龙舟的句子,仔细品味课文写桨手、带头的、鼓手、锣手赛船时的外貌和动作,运用的生动有感染力的词语,圈划出来,理解其作用,批注在文中。
课文原句)中的一词,生动而有感染力,写出了 。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
动作、声音、想象具体展现。
4)归纳:作者写赛龙舟从哪些方面来写,用意是什么?
三、细读课文,深入**。
4. 从下面两个“不拘”中,你读到了什么?(提示:“不拘”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拘”)
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却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
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
四、拓展延伸:
5.读第二节,赶鸭子活动的目的是什么?此处是略写,为什么不详写?请你展开想象模仿前文把这段写详细具体一些。
课后遨游。感受语言。
3.龙舟竞渡的场面十分精彩,在文中划出来。小组诵读再讨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
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的把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桨手、带头的、锣手、鼓手的外貌和动作描写:
桨手——持划。
带头的——缠裹拿挥动指挥。
锣鼓手——敲打调理。
外貌与动作的描写,活画出了桨手、带头的、锣鼓手各自的特征,表现出比赛场面的紧张、激烈,突出了奋力争先的拼搏精神。
3、再请同学们找一下,除了直接描写船手们,作者还从什么方面突出这龙舟赛的紧张与激烈?
端午日导学案
教学目标 1 通读课文,了解湘西端午习俗,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2 欣赏品味赛龙船场面描写的精彩以及作者生动精炼的语言。3 学习课文中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4 明白 力量从团结中来 这一道理,培养团结合作精神。教学重点 目标2 教学难点 目标 课前准备 1 搜集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2 了解...
《端午日》导学案
端午日 学习目标 1.理清课文思路,培养概括能力。2.分析赛龙船的精彩的场面描写。3.关注民俗文化,感受节日给人们带来的愉悦,激励争先 合作的意识。学习重点 精彩的场面描写,了解传统节日体现的价值。学习难点 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及虚实结合的方法写好一个场面。课前预习。走进作者 沈从文,...
《端午日》导学案
执笔人 审核人 课型 讲读课课时 1 学习目标 1 理清课文思路,培养概括能力。2 分析赛龙船的精彩的场面描写。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选材方法。3 关注民俗文化,感受节日给人们带来的愉悦,激励争先 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 1 精彩的场面描写。2 传统节日体现的价值。教学难点 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