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进行实践创造的最好形式。每一次的写作过程其实就是学生思维实践和灵魂升华的过程,在写作辅导中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往往能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最终形成创新的习惯。
训练求异思维,要遵循思维发展的客观规律,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
第一阶级同中求异训练。
首先要学会求同,然后深入求异。求同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种概括、归纳、总结的过程。如对于“亲情”的话题。
首先以“什么样的形式、手段表现了亲人之间的关爱之情”的问题为导引,使许多关于亲情的人、事、情历历浮现于学生脑际。然后再进行否定,设问:“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亦非不丈夫。
’他的诗句对什么样的观念提出了否定意见,你认为有没有道理?”这样就开始了求异。其次才进行求异导向。
如对“亲情”的话题进行如下的求异导向:我们否定传统观念中“严父慈母”的定势,求异为“慈父严母”可否?孟母断杼严否?
爱否?朱自清《背影》中的父亲慈否?生活中父亲的一次微笑是否让你激动万分,母亲的一声长叹有否让你揪心扯肝?
经过这样一番引导学生的求异兴趣马上被激起,许多鲜活的材料也许就会在学生的作文**现。
第二阶段,快速创异训练
经过一个阶段的求同求异训练之后,学生逐渐形成了一种求异的习惯,也得到了一些求异的启示,然后就可以开展第二阶级的训练。如关于“诚信”的话题,按照习惯的思维“诚信是一种美好的品质,我们要积极宣扬、实践这种美德。但是从求异出发,我们则可以迅速确立“在特定情况下不诚不信其实也是一种策略”“诚信未必就是万能之法”“诚信也会产生误区”这样一求异写作的另一种状态也许会产生。
在第二阶段的快速求异训练当中,可以针对学生不同特点多方面开展求异训练。可以是主题的求异,文体的求异(求变),语言风格的求异、求新等。教师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让学生针对各自的特点进行变异训练,也许能产生较好的效果。
第三阶段,刻意求异训练。
为了使学生的求异思维达到自觉运用的状态,还必须经常强化训练“刻意求异”。这阶段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文题,让一个看似无法求异的文题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变幻出不同的、新异的、独特的文章。如有关“和平”的话题。
习惯的思维是“追求和平、向往和平,和平是人类共同的梦想”要求异似乎很难,但如果我们从自然界,生物链的角度切入,如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必须有不和平的(不稳定的)因素存在,像“草地——羊群——狼——微生物 ”食物链中“狼”这一不安定因素必须存在,因此我们可以求异出“和平只能是动态的,相对的”这样一个主题。又如《人贵有志》这样一个命题作文,因为题目中隐含的指向性,似乎规定了文体必须为议**。但如果写作中没有特别的文体限制的话,那么我们是否又可以刻意求异,让记叙文、散文、甚至是童话、**、寓言的形式来表现这一主题呢。
如果这种求异一旦成功,学生对创新的热情肯定会高涨。刻意求异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过于异端的设想及时反拨,以免成为无稽之谈,贻笑大方。
总之,训练思维创新、积极培养求异思维,只要持之恒,训练得当,学生作文肯定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学生的创造热情肯定会结出美好的成果。
作文教学的求异思维训练
黄达炎如皋市白蒲中学 提要在作文教学中,成功的求异思维训练,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逆向发散思维品质,激发其创新意识,提高其写作能力。根据作者教学实践,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训练 挣脱习惯思维束缚,确立转换角度思维的意识 从观察和立意入手,启发学生求异思维心理 创设求异思维氛围,使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创新 提...
作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作者 张娟。读写算 2013年第36期。叶圣陶曾发表一篇题为 思想 语言 文字 的短文,对于我们如何进行写作训练,有指导意义。他说 思想是不出声的语言。一个思想在我们脑里通过,先想到某一层,次想到某一层,最后终结在某一层,这一层层如果用口说出,就是一串的语言。他还说 文字的依据既是语言,语言和思想又...
作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维普资讯。写作导 作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张国良一一 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阅读中遇有好文章好段落,则须熟读背诵 以培养良好的语感,同时领悟文章的内在结构的魅力。复述也是精读的方。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思维品质的教育,训练思维,是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