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核心笔记

发布 2021-05-12 08:12:28 阅读 9906

一、感冒病名首见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

元代朱丹溪提出辛温、辛凉治法;明清感冒与伤风互称。

治则:解表达邪忌用补敛之品。

1. 风寒证:辛温解表, 宣肺散寒-荆防败毒散或葱豉汤加味。

2. 风热证:辛凉解表-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3. 暑湿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4.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玉屏风散(表虚自汗)5.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二、咳嗽 刘河间提出咳与嗽有别。医学心语论病理。

素问:由皮毛先受邪气而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外感咳嗽宣肺散邪为主;内伤咳嗽祛邪扶正,标本兼治。

外感咳嗽。1.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

2.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

3.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凉燥杏苏散)4. 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三子养亲汤。

内伤咳嗽。5. 痰热郁肺:清热化痰、肃肺止咳-清金化痰汤。

6. 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泻白散合黛蛤散。

7. 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三、肺痈 金匮要略首提病名;备急千金要方之苇茎汤清热排脓。

1. 初期:疏散风热、清肺散邪-银翘散。

2. 成痈期:清肺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

若热毒瘀结,咯浓浊痰,腥臭味重,合犀黄丸。

3. 溃脓期:解毒排脓-加味桔梗汤。

若形证俱实,胀喘不得卧,大便秘结,脉滑数,可加桔梗白散,峻驱浓痰。

4. 恢复期:养阴益气清肺-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四、哮证朱丹溪首创病名;明虞抟医学正传区别哮与喘。

1. 发作期。

1)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

小青龙汤、紫金丹、苏子降气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

麦门冬汤、三子养亲汤、控涎丹。

2. 缓解期。

1)肺虚证:补肺固卫-玉屏风散(气阴两虚者用生脉散)2)睥虚证:健脾化痰-六君子汤。

3)肾虚证:补肾摄钠-金匮肾气丸、七味都气丸肾虚不能纳气者用参蛤散。

五、喘证 1.实喘。

1)风寒闭肺:宣肺散寒-麻黄汤

若汗出而喘不平,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寒饮内伏,复感外寒引发者用小青龙汤。

2)表寒里热:宣肺泄热-麻杏石甘汤。

3)痰热郁肺:清泄痰热-桑白皮汤。

4)痰浊蕴肺:化痰降逆-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肺气郁闭: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

2.虚喘。1)肺气虚: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补中益气汤)2)肾气虚: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参蛤散。

如兼标实、上实下虚,用苏子降气汤。

3)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

六、肺痨宋代许叔微《普济本事方》明确**为“肺虫”

元代葛可久《十药神书》收载十方,**肺痨第一部专著。

朱丹溪滋阴降火;明代虞抟医学正传提出“杀虫”“补虚”

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

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

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

4)阴阳两虚: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

七、肺胀内经首载病名。

丹溪心法》:痰挟瘀血碍气而病;《证治汇补》分虚实。

1)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补肺汤。

2)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

若喘脱,急用参附汤送服蛤蚧粉或黑锡丹,再用皱肺丸。

3)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 (安宫、至宝丹)4)痰浊蕴肺:化痰降气,健脾益肺—苏子降气汤、三子养亲汤(小青龙汤)5)痰热郁肺:

清肺化痰,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桑白皮汤。

八、痰饮 金匮》始有名称,提出“用温药和之”治则。

仁斋直指方》区分痰与饮;提出饮清稀而痰浊。

清代叶天士重视脾、肾,提出“外饮治脾,内饮治肾”

1.痰饮。1)脾阳虚弱:温脾化饮-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

2)饮留胃肠:攻下逐饮-甘遂半夏汤合已椒苈黄丸。

2.悬饮。1)络气不和:理气和络-香附旋覆花汤。

2)阴虚内热:滋阴清热-沙参麦气汤、泻白散。

3)邪犯胸肺:和解宣利-柴枳半夏汤(麻杏石甘汤)4)饮停胸胁:攻逐水饮-十枣汤、葶苈大枣泻肺汤。

或控涎丹。3.溢饮——外寒内饮,水寒相杂:解表化饮—小青龙汤。

4.支饮。1)寒饮伏肺:温肺化饮—小青龙汤。

2)脾肾阳虚:温补脾肾、以化水饮-金匮肾气丸。

九、血证 血证论》治血四法:止血、消瘀、宁血、补血。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提出治血三要法:宜行血不宜止血,宜补肝不宜伐肝,宜降气不宜降火。

金匮》创立泻心汤、柏叶汤和黄土汤。

备急千金要方》首载犀角地黄汤。

治则:治火、治气、治血。

1.鼻衄。1)邪热犯肺:清肺泄热,凉血止血—桑菊饮。

2)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玉女煎。

3)肝火上炎:清肝泻火,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4)气血亏虚:益气摄血—归脾汤。

2.齿衄。1)胃火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加味清胃散合泻心汤。

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滋水清肝饮合茜根散。

3.咳血。1)燥热伤肺:清热润肺、宁络止血-桑杏汤。

2)肝火犯肺:清肝泻肺、凉血止血-泻白散合黛蛤散。

3)阴虚肺热:滋阴润肺、降火止血-百合固金丸。

4.**。1)胃热壅盛:清胃泻热、凉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

2)肝火犯胃:清肝泻火、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3)气虚血溢:益气摄血-归脾汤。

5.便血。1)肠道湿热:清热化湿,凉血止血—地榆散合槐角丸。

2)脾胃虚寒:温阳健脾,养血止血—黄土汤。

6.尿血。1)肾气不固: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无比山药丸。

2)下焦热盛:清热泻火、凉血止血-小蓟饮子。

3)肾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

4)脾不统血:补脾摄血-归脾汤(补中益气汤)7.紫斑。1)血热妄行: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犀角地黄汤合十灰散。

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宁络止血—茜根散(六味地黄丸)3)气不摄血: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

十、心悸 内经》**:宗气外泄,心脉不同,突受惊恐,复感外邪。

病名首见于《金匮》《伤寒》提出治则及炙甘草汤等。

医学正传》认为尚与与肝胆有关,并区分惊悸与怔忡。

医林改错》补充瘀血可致心悸,并记载血府逐瘀汤**。

1)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虎磁朱)痰热内扰,胃失和降,致心神不安者,用黄连温胆汤。

2)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

气血两虚,血不养心,心动悸而脉结代用炙甘草汤。

热病后期,损及心阴而致心悸者用生脉散益气养阴。

3)心阳不振:温补心阳—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病情严重,汗出肢冷,面唇青紫,喘不得卧者,重用人参、附子,加服黑锡丹以回阳救逆。

4)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

或朱砂安神丸(如阴虚火旺,相火妄动,见。

五心烦热、梦遗腰酸者,予栀柏地黄丸)

5)水饮凌心:振奋心阳,化气行水—苓桂术甘汤(真武汤)6)心血瘀阻: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7)痰火扰心:清热化痰,宁心安神—黄连温胆汤。

十。一、胸痹

病名首见《金匮》,“阳微阴弦”创立了瓜蒌薤白白酒汤等。

明清《玉机微义》鉴别心痛与胃脘痛。

医林改错》以血府逐瘀汤治胸痹心痛。

1)痰浊壅塞:通阳泄浊、豁痰开结-瓜萎薤白半夏汤。

2)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血府逐瘀汤(丹参饮)3)心肾阴虚:滋阴清火、养心和络-左归饮。

天王补心丹合加减复脉汤。

4)阴寒凝滞:辛温通阳、开痹散寒-瓜蒌薤白白酒汤。

加枳实、桂枝、附子、丹参、檀香)

若阴寒极盛,胸痹重证,心痛扯背,背痛扯心,痛无休止。

选用乌头赤石脂丸和苏合香丸。

5)心气不足:益气通脉、鼓动心阳-生脉散合保元汤。

6)心阳虚哀:温补阳气、振奋心阳-参附汤合桂枝甘草汤。

十。二、不寐

病名首见于《难经》;《金匮》酸枣仁汤。

治则:补虚泻实,调整阴阳(病机:阳盛阴衰,阴阳失调)1.实证。1)肝郁化火:疏肝泻热、佐以安神-龙胆泻肝汤。

痰食阻滞,胃中不和者选半夏秼米汤。

2)痰热内扰:化痰清热、和中安神-温胆汤加黄连、山栀。

痰热盛,痰火上扰心神,彻夜不寐,大便不通用礞石滚痰丸。

2.虚证。1)心脾两虚:补养心脾、以生气血-归脾汤。

2)阴虚火旺:

滋阴降火、养心安神-黄莲阿胶汤、朱砂安神丸。

3)心胆气虚: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

血虚阳浮,虚烦不寐者选用酸枣仁汤。

4)心肾不交:滋阴降火,交通心神—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

十。三、厥证阴阳失调,气机逆乱。

内经》:a突然昏倒,不知认人事;b肢体和手足逆冷。

金匮》《伤寒》论厥,主要以手足逆冷为主。

明代《医学入门》区分外感发厥与内伤杂病厥证。

1.气厥。1)实证:顺气开郁-五磨饮子(平时逍遥散、柴胡疏肝散)2)虚证:补气回阳-四味回阳饮。

平时服香砂六君子丸、参苓白术丸、甘麦大枣汤。

2.血厥。1)实证:理气活血-通瘀煎。

2)虚证:益气养血-急用独参汤灌服,继用人参养营汤。

3.痰厥:行气豁痰-导痰汤

4.食厥:消食和中—食后未久,先用盐汤探吐以去食积,再以神术散合保和丸。

十。四、自汗、盗汗 《金匮》首载盗汗之名。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鉴别自汗、盗汗。

1)肺卫不固:益气固表-玉屏风散。

2)营卫不和:调和营卫-桂枝汤。

半身或局部汗出,用甘麦大枣汤。

3)邪热郁蒸:清肝泄热,化湿和营—龙胆泻肝汤(四妙丸)4)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当归六黄汤。

阴虚盗汗用八仙长寿丸;

阴虚为主、火热不甚用麦味地黄丸。

十。五、郁证 《医学正传》首先采用“郁证”病名。

朱丹溪提出气血火食湿痰六郁,创立六郁汤、越鞠丸。

1.实证。1)肝气郁结: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柴胡疏肝散(越鞠丸)2)气郁化火:清肝泻火、解郁和胃-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

3)气滞痰郁:行气开郁、化痰散结-半厦厚朴汤(温胆汤)2.虚证。1)心脾两虚:健脾养心、益气补血-归脾汤。

2)心神失养:养心安神、甘润缓急-甘麦大枣汤。

3)肝阴亏虚:滋阴清热、补益肝肾-滋水清肝饮十。六、癫狂

内经》病名;提出节食和服生铁落的治法。

张仲景:心虚而血气少,邪乘于阴则为癫,邪乘于阳则为狂。

明代区分癫狂; 王清任创制癫狂梦醒汤**瘀血发狂。

癫病。1)痰气郁结:理气解郁、化痰开窍-顺气导痰汤。

加远志、郁金、菖蒲(甚者可用控涎丹)

2)心脾两虚:健脾养心、益气安神-养心汤(甘麦大枣汤)狂病。3)痰火上扰:镇心涤痰、泻肝清火-生铁落饮。

痰火蕴盛者,加用礞石滚痰丸,再用安宫牛黄丸。

脉弦实,肝胆火盛者,用当归龙荟丸。

4)火盛伤阴:滋阴降火、安神定志-二阴煎 (可合定志丸)十。七、痫证 《内经》“胎病”

中医内科学核心笔记

一 感冒病名首见北宋 仁斋直指方 诸风 元代朱丹溪提出辛温 辛凉治法 明清感冒与伤风互称。治则 解表达邪忌用补敛之品。1.风寒证 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荆防败毒散或葱豉汤加味。2.风热证 辛凉解表 银翘散 葱豉桔梗汤。3.暑湿证 清暑祛湿解表 新加香薷饮。4.气虚感冒 益气解表 参苏饮 玉屏风散 表虚...

中医内科学笔记

急症的针灸 1.偏头痛 治法 疏泄肝胆通经止痛以足厥阴经及足少阳经穴为主。取穴 太冲足临泣外关丰隆头维凤池率谷角孙。2.中风1中经络治法 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以手厥阴经,督脉及足太阳经穴为主。主穴 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肝阳暴亢加太冲太溪。风痰阻络加丰隆合谷。痰热加曲池内廷丰隆。气虚加...

中医内科学笔记

一 感冒 1风寒束表 辛温解表 荆防败毒散或荆防达表汤 2风热犯表 辛凉解表 银翘散 或葱豉桔梗汤 3暑湿伤表 清暑祛湿解表 新加香薷饮 4气虚感冒 益气解表 参苏饮 5 阴虚感冒 滋阴解表 加减葳蕤汤 肺卫 六淫入侵,卫表不和,肺气失宣 表实证 冬春 解表达邪 二 咳嗽 外感 1风寒袭肺 疏风散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