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复习笔记:癃闭。
细目一:概述。
一、癃闭的概念。
癃闭是指以小便量少,排尿困难,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其中又以小便不畅,点滴而短少,病势较缓者称为癃;小便闭塞,点滴不通,病势较急者称为闭。
二、《干金要方》中关于导尿术的记载。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载有治小便不通方剂十三首,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在该书中载有用导尿术治小便不通的方法,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导尿术记载。
细目二:**病机。
一、癃闭的常见**。
内因:饮食不节,情志内伤,瘀浊内停,体虚久病。外因:外邪侵袭,湿热秽浊之邪上犯膀胱。
二、癃闭的主要病机及转化。
癃闭的病位主要在膀胱,与肺、脾、肾、肝密切相关。基本病机为膀胱气化功能失调。细目三:辨证论治。
一、癃闭的辨证要点。
由“癃”后“闭”为病势加重,由“闭”转“癃”为病势减轻。二、癃闭的**原则。
应以“腑以通为用”为原则。但通利之法,又因证候、虚实之不同而异。实证者宜清邪热,利气机,散瘀结;虚证者宜补脾肾,助气化。
不可滥用通利小便之法。对于水蓄膀胱之急症,应配合针灸、取嚏、探吐、导尿等法急通小便。
三、膀胱湿热、肺热壅盛、肝郁气滞、浊瘀阻塞、脾气不升、肾阳衰惫等证侯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须牢记的架构图】
1.膀胱湿热证。
主症:小便点滴不通,或量极少而短赤灼热,小腹胀满,口苦口黏,或口渴不欲饮,或大便不畅,舌质红,苔黄腻,脉数。
治法:清利湿热,通利小便。代表方:八正散加减。
常用药:黄柏、山栀、大黄、滑石、瞿麦、萹蓄、茯苓、泽泻、车前子。
2.肺热壅盛证。
主症:小便不畅或点滴不通,咽干,烦渴欲饮,呼吸急促,或有咳嗽,舌红,苔薄黄,脉数。
治法:清泻肺热,通利水道。代表方:清肺饮加减。
常用药;黄芩、桑白皮、鱼腥草、麦冬、芦根、天花粉、地骨皮、车前子、茯苓、泽泻、猪苓。
3.肝郁气滞证。
主症:小便不通或通而不爽,情志抑郁,或多烦善怒,胁腹胀满,舌红,苔薄黄,脉弦。
治法:疏利气机,通利小便。代表方:沉香散加减。
常用药:沉香、橘皮、柴胡、青皮、乌药、当归、王不留行、郁金、石苇、车前子、冬葵子、茯苓。
4.浊瘀阻塞证。
主症:小便点滴而下,或尿如细线,甚则阻塞不通,小腹胀满疼痛,舌紫暗,或有瘀点,脉涩。
治法:行瘀散结,通利水道。代表方:代抵挡丸加减。
常用药:当归尾、山甲片、桃仁、莪术、大黄、芒硝、郁金、肉桂、桂枝。
5.脾气不升证。
主症:小腹坠胀,时欲小便而不得出,或量少而不畅,神疲乏力,食欲不振,气短而语声低微,舌淡,苔薄,脉细。
治法:升清降浊,化气行水。代表方:补中益气汤合春泽汤加减。
常用药:人参、党参、黄芪、白术、桂枝、肉桂、升麻、柴胡、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
6.肾阳衰惫证。
主症:小便不通或点滴不爽,排出无力,面色白,神气怯弱,畏寒肢冷,腰膝冷而酸软无力,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或弱。
治法:温补肾阳,化气利水。代表方:济生肾气丸加减。
常用药:附子、肉桂、桂枝、地黄、山药、山茱萸、车前子、茯苓、泽泻。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复习笔记
细目一 概述。腹痛的概念。腹痛是指以胃脘以下 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细目二 病机。一 腹痛发生的常见内因与外因。内因 饮食不节 情志失调 素体阳虚。外因 外感时邪。二 腹痛病机寒热虚实的内涵。腹痛寒热虚实病机 寒邪凝滞,阳气不运 湿热内结,气机阻滞 食滞中焦,升降失司 肝气横逆,...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复习笔记 厥证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复习笔记 厥证。细目一 概述。一 厥证的概念。厥证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或伴有四肢逆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急性病证。病情轻者,一般在短时内苏醒,醒后无偏瘫 失。病情重者,昏厥时间较长,甚至一蹶不复而。导致死亡。二 厥证与西医病名的关系细目二 病机。一 气厥 血厥 痰厥的常见 ...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复习笔记 痉证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复习笔记 痉证。细目一 概述。一 痉证的概念及源流1.痉证的概念。痉证是以项背强直,四肢抽搐,甚至口噤 角弓反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古亦称为 痉 2.痉证的源流。金匮要略 明确了外感表实无汗为刚痉,表虚有汗为柔痉。临证指南医案 首先阐述了痉证和肝脏的关系。二 痉证与西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