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笔记

发布 2021-05-12 07:12:28 阅读 2484

1.风寒感冒: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败毒散。

2.风热感冒:辛凉解表、宣肺清热-银翘散。

3.暑湿感冒: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新加香薷:香薷散(香薷;厚朴;扁豆花)加金银花、连翘。

参:紫苏叶;葛根、人参;前胡、法半夏、桔梗、橘红、枳壳、木香、茯苓;甘草、生姜、大枣;

加减葳:葳蕤、薄荷;葱白、豆豉;白薇、桔梗、大枣;炙甘草。

1.风寒咳嗽: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

2.风热咳嗽: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

3.风燥咳嗽: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

4.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6.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

7.肺阴虚证: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

三:麻黄、杏仁、甘草; 止:紫菀、百部;桔梗、白前;荆芥、陈皮;甘草。

桑杏:桑叶、杏仁;淡豆豉、贝母、沙参;栀子皮、梨皮、桑叶、菊花;薄荷、桔梗、杏仁;连翘、芦根;甘草。

杏苏:苏叶、杏仁;前胡、桔梗、枳壳;半夏、橘皮、茯苓、生姜、大枣;甘草。

二: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苍术、厚朴; 三: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清金:黄芩、山栀、知母、桑白皮、贝母、栝蒌仁、麦冬、桔梗、陈皮、茯苓、甘草。

黛:青黛、海蛤壳;

泻白散(桑白皮;地骨皮;粳米、甘草)加黄芩、知母、桔梗、青皮、陈皮;

沙参麦冬: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生扁豆、桑叶、甘草。

三、哮证: 1.发作期。

1)冷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

2.缓解期。

1)肺虚证:补肺固卫-玉屏风散。

2)睥虚证:健脾化痰-六君子汤。

3)肾虚证:补肾摄钠-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

射干麻黄:射干、麻黄、细辛、半夏、生姜、紫菀、款冬花、五味子、大枣。

定喘:麻黄、白果;杏仁、苏子、半夏、款冬花;桑白皮、黄芩;甘草。

生脉地黄:人参、麦冬、五味子、地黄、山萸肉、山药、茯苓、丹皮、泽泻。

金水六君:当归、熟地、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

四、喘证: 1.实喘。

1)风寒袭肺:宣肺散寒-麻黄汤。

2)表寒里热:宣肺泄热-麻杏石甘汤。

3)痰热郁肺:清泄痰热-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化痰降气-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肺气郁痹:开郁降肺-五磨饮子。

2.虚喘。1)肺虚:补肺益气养阴-补肺汤合玉屏风散或合生脉散。

2)肾虚:补肾纳气。

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参蛤散。

肾阴虚-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

桑白汤:桑白皮、黄芩、黄连、栀子、杏仁、贝母、半夏、苏子;

二:半夏;陈皮;茯苓、生姜、乌梅;炙甘草。 三: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五磨:沉香、槟榔、乌药、木香、枳实。

生:人参;麦冬;五味子。

补肺:人参、黄芪,熟地、五味子、紫菀、桑白皮。

金匮肾气:附子、桂枝;干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 参蛤:人参、蛤蚧。

参附汤:人参、熟附子,生姜、大枣。

五、肺痨阴月火合保真造。

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

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

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

4)阴阳两虚: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

月华:沙参、麦冬、天冬、生地、熟地、阿胶、山药、茯苓、

桑叶、菊花、獭肝、百部、三。

七、川贝母。

百:百合、熟地、生地;麦冬、玄参;当归、白芍、贝母;桔梗、生甘草。

秦:秦艽、鳖甲、柴胡、当归、地骨皮、青蒿、知母、乌梅。

保:人参、黄芪、白术、赤白茯苓、大枣、天冬、麦冬、生地黄、熟地黄、五味子、当归、赤白芍药、莲须、地骨皮、柴胡、陈皮、生姜、黄柏、知母、甘草、厚朴。

补:人参、白术、茯苓、当归、熟地、芍药、黄芪、山药、枣仁、远志、枸杞、紫河车、龟板、鹿角。

六、心悸:悸怯定志虚归脾,阴天阳桂凌苓桂,淤桃痰火黄连温。

1)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

2)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

3)心阳不振: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甘龙牡汤。

4)水饮凌心:振奋心阳、化气利水-苓桂术甘汤。

5)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或朱砂安神丸。

6)心血瘀阻: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

安神定志丸:人参、茯苓、茯神、菖蒲、姜远志、龙齿。

归脾汤:人参、黄芪、白术、炙甘草;当归、龙眼肉;茯苓、酸枣仁、远志、木香;生姜、大枣。

天王补心丹:生地;天冬、麦冬、当归、酸枣仁、柏子仁;人参、五味子、茯苓、远志、玄参、丹参、朱砂;桔梗。

朱砂安神丸:朱砂;黄连;生地、当归;炙甘草。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炙甘草、煅龙骨、煅牡蛎。

参:人参、熟附子、生姜、大枣。

桃红花煎:丹参、赤芍、桃仁、红花、川芎、香附、延胡索、青皮、当归、生地。

黄连温胆汤:温胆汤(半夏;竹茹、陈皮、枳实;茯苓、大枣;炙甘草)加黄连。

七、胸痹:胸痹淤血浊括夏,寒枳滞柴气生脉。

1)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血府逐瘀汤。

2)痰浊壅塞:通阳泻浊、豁痰开结-栝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

3)阴寒凝滞:辛温通阳、开痹散寒-枳实薤白桂枝汤。

4)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生脉散合人参养营汤。

5)心肾阴虚:滋阴益肾、养心安神-天王合炙甘草。

6)心肾阳虚:益气温阳、活血通络-参附汤合右归饮。

血府逐瘀汤:桃仁、红花;赤芍、川芎、牛膝;当归、生地、柴胡、

枳壳、桔梗;甘草。

柴胡疏肝散:四逆散(柴胡;白芍;枳实;炙甘草)加川芎、香附、陈皮。

栝蒌薤白半夏汤:栝:瓜蒌、薤白、半夏、白酒。

涤痰汤:制半夏、陈皮、甘草、生姜、制南星、枳实、茯苓、人参、石菖蒲、竹茹。

枳实薤白桂枝汤:枳:瓜篓实、薤白;枳实、厚朴;桂枝。

当归四逆汤:当归、桂枝;白芍、细辛;通草、大枣;炙甘草。

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 人参养荣汤:人参、熟地、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炙甘草、黄芪、陈皮、五味子、桂心、炒远志。

天王补心丹:天:生地;天冬、麦冬、当归、酸枣仁、柏子仁;人参、五味子、茯苓、远志、玄参、丹参、朱砂;桔梗。

炙甘:生地;炙甘草、人参、大枣、阿胶、麦冬、火麻仁;桂枝、生姜、清酒。

参附汤:人参、熟附子、生姜、大枣。 右归饮:制附子、肉桂、熟地、山萸肉、山药、枸杞子、姜杜仲、炙甘草。

八、眩晕:眩亢麻亏归浊夏,肾精左右淤通窍。

1)肝阳上亢:平肝潜阳、滋养肝肾-天麻钩藤饮。

2)气血亏虚:补养气血、健运脾胃-归脾汤。

3)肾精不足:阴虚:补肾滋阴-左归丸。

阳虚:补肾助阳-右归丸。

4)痰浊中阻:燥湿祛痰、健脾和胃-半夏天麻白术汤。

九、中风:中经络:风痰入络:真方白丸子。

风阳上扰;天麻钩藤汤。

阴虚动风:镇肝熄风汤。

中脏腑:闭证:痰热腑实:桃仁承气汤。

痰火瘀闭:羚羊钩藤汤合安宫牛黄丸。

痰浊瘀闭:涤痰汤合苏合香丸。

脱证:参附汤合生脉散。

恢复期:风痰瘀阻:解语丹。

气虚络瘀:补阳还五汤。

真方白丸子:半夏、白附子、天南星、天麻、川乌、全蝎、木香、枳壳;

天麻钩藤:天麻、钩藤;石决明、川牛膝;山栀、黄芩、益母草、杜仲、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

镇肝熄风:怀牛膝;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生杭芍;玄参、天门冬、茵陈、川楝子、生麦芽;甘草。

桃仁承气汤:桃仁、大黄;桂枝、芒硝;炙甘草;

羚角钩藤:羚羊角、钩藤;桑叶、菊花;鲜生地、白芍、川贝、鲜竹茹、茯神;生甘草。

十、不寐:不寐郁龙痰热温,食保虚火黄阿汤,心肾不交六交泰,心胆安神心脾归。

1.实证。1)肝郁化火:清肝泻热、佐以安神-龙胆泻肝汤。

2)痰热内扰:化痰清热、和中安神-黄连温胆汤。

2.虚证。1)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养心安神-黄莲阿胶汤、六味地黄丸。

2)心脾两虚:补益心脾、养心安神-归脾汤。

3)心胆气虚: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

龙胆泻肝汤:龙胆草;黄芩、栀子;车前子、木通、泽泻、生地、当归;生甘草、柴胡。

黄连温胆汤:温胆汤(半夏;竹茹、陈皮、枳实;茯苓、大枣;炙甘草)加黄连交泰丸:黄连、肉桂。

归脾汤:人参、黄芪、白术、炙甘草;当归、龙眼肉;

茯苓、酸枣仁、远志、木香;生姜、大枣。

六味地黄丸:熟地;山药、山茱萸;泽泻、丹皮、茯苓。

安神定志丸:人参、茯苓、茯神、菖蒲、姜远志、龙齿。

酸枣仁汤:茯苓、知母;川芎;甘草。

十。一、痫证:风定痰涤淤通窍,心脾六归肾左天。

1)风痰闭阻:涤痰熄风、开窍定痫-定痫丸。

2)痰火内盛:清汗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

3)心肾亏虚:补益心肾、健脾化痰-大补元煎、六君子汤。

十。二、胃痛:

1)寒邪客胃:温胃散寒、理气止痛-良附丸。

2)饮食停滞: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保和丸。

3)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柴胡疏肝散。

4)肝胃郁热:疏肝理气、泄热和胃-丹栀逍遥散。

5)胃阴亏虚:滋养胃阴、和中止痛-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

6)瘀血停滞:活血化瘀、和胃理气-失笑散合丹参饮。

7)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

十。三、呕吐。

1)外邪犯胃:疏邪解表、芳香化浊-藿香正气散。

2)饮食停滞: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和丸。

3)痰饮内阻:温化痰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

4)肝气犯胃:疏肝和胃、降逆止呕-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

5)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丸。

6)胃阴不足:滋养胃阴、降逆止呕-麦门冬汤。

十。四、腹痛。

1)寒邪内阻:温里散寒、理气止痛-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

2)湿热壅滞:通腑泄热-大承气汤。

3)中虚脏寒: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

4)饮食积滞:消食导滞-枳实导滞丸。

5)气滞血瘀: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柴胡疏肝散、少腹逐瘀汤。

十。五、泄泻:

1)感受寒湿:芳香化湿、解表散寒-藿香正气散。

2)湿热内盛:清热利湿-葛根黄芩黄连汤。

3)食滞胃肠:消食导滞-保和丸。

4)肝气乘脾:抑肝扶脾-痛泻要方。

5)脾胃虚弱:益气健脾化湿-参苓白术散。

6)肾阳虚衰: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

十。六、痢疾:

1)湿热痢:清热解毒、清肠化湿、调气行血-芍药汤。

2)疫毒痢:清热凉血解毒-白头翁汤。

3)寒湿痢:温中化湿、调和气血-胃苓汤。

4)虚寒痢: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桃花汤或合真人养脏汤。

5)阴虚痢:凉血滋阴清肠-驻车丸。

6)休息痢:温中清肠、佐以调气化滞-连理汤。

十。七、便秘。

1)热秘:泻热导滞、润肠通便-麻子仁丸。

2)气秘:顺气导滞通便-六磨汤。

3)虚秘:气虚:益气润肠-黄芪汤。

血虚:养血润燥-润肠丸。

4)冷秘:温里散寒、通便止痛-大黄附子汤。

中医内科笔记

中医内科学笔记。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邪犯卫表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 流涕 喷嚏 咳嗽 头痛 恶寒 发热 全身不适 脉浮为其特征。一 实证。1.风寒束表证 辛温解表 荆防败毒散或荆防达表汤。2.风热犯表证 辛凉解表 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3.暑湿伤表证 清暑祛湿解表 新加香薷饮。二 虚证。...

中医内科笔记

一 须牢记的架构图 二 须牢记的架构图 三 须牢记的架构图 四 须牢记的架构图 五 须牢记的架构图 六 须牢记的架构图 七 须牢记的架构图 八 须牢记的架构图 九 须牢记的架构图 一十 须牢记的架构图 一十一 须牢记的架构图 一十二 须牢记的架构图 一十三 须牢记的架构图 一十四 须牢记的架构图 一...

中医内科笔记

二。十四 胁痛。胁痛病变分四型,肝气郁结瘀血停 肝胆湿热泻肝汤,肝络失养一贯尝。肝郁气滞证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法 疏肝理气。胁痛肝胆湿热证 龙胆泻肝汤加减治法 清热利湿。瘀血阻络证 血府逐瘀汤或复元活血汤加减。治法 祛瘀通络。肝络失养证 一贯煎加减治法 养阴柔肝。二。十五 黄疸。黄疸分阴阳,二阴四阳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