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作为个体生命的表达,作为个体生命的一种语言实践。
活动,有它自身的规律。
一、先积累后表达的规律。
蜜蜂要采集一百万朵花才能酿出一公斤蜜来。没有辛勤的采。
集积累就酿不出又香又甜的蜜。学生作文感到无话可说,不喜欢。
作文是个老问题了。八十年前,叶圣陶先生在一篇文章里举过一。
名学生作文的例子:老师命的题目是“昨天的日记”,学生作的文章只有这么几句话;“昨日晨起夜眠,进三餐,上五课,皆如前日,无他可记。”类似这种情形,今天并不少见。
有人把写作文同生孩子比较,生孩子难,但肚里究竟有东西,而作文苦于没有积累与贮存,怎么个写法,这不比生孩子更难吗?写作是支出性活动,要有永恒的收入,才能保证永恒的支出;一旦收入停止,支出也就枯竭。同时,只有收入高于支出,支出才存在优选的可能性。
一般来说,储十选一,会是好文章;储三选一,文章也还可读,储二选一,就会捉襟见肘,倘若储零选一.只有胡编乱造了。古今中外的作家们无一不在积累生活、贮存素材这项基础工程上下功夫,可惜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忽视了它。积累包括生活和阅读两方面.牛活的积累关键在于发现,从生活中去发现.去求索,发现越多,内在越充实,人的智力也越发展。
有人说,孩子的生活面窄,每天两点一线,上课、作业、生活,那么平淡、能有什么好写的,更谈不上发现。其实,孩子有孩子的世界,在他们的那个大干世界里,自然有更多美妙的东西,当孩子们一旦有了发现的能力,世界就像一个五彩缤纷、变化无穷的“万花筒”呈现在他们的眼前。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源,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采集、积累。
有的人“身入宝山,空手而归”,是因为他根本没能有意识地去发现与积累。比如游览名胜古迹,有人如入仙境,美不胜收,以至流连忘返,可有的人却走马观花,匆匆而过,没有什么感受。常看到一些学习后进学生对刚学过的知识、刚经历过的事情只留下一片模糊的印象,甚至在短时间里忘得一干二净,这是因为他们在生活中看到、听到、感到、想到的许多事物,在发现意识并不很强的情况下,大都没有记住它们的意图和要求,只是一种“无意识记”,以至过眼即忘。
要求学生积累,必须要求学生学会发现,善于发现.善于捕捉生活的一瞬间,及时采集、积累、丰富写作素材,加深生活感受。阅读也是积累。阅读是读者对社会和人生的间接体验。
阅读一篇作品,文章首先告诉读者的不是文章应该怎样写,而是生活是什么。读者在阅读中不仅了解了生活的面貌,也产生了对生活的情感,获得对生活的见识。
积累犹如大堆的干柴,指导与命题仅仅是一枚火柴。积累犹。
如池塘,指导与命题仅仅是一颗石于。学生没有丰富的积累,就。
很难写出好的作文。
二、由模仿到创造的规律性。
学生作文有一个由“不会”到“会”的过程,这中间少不了。
学习与模仿。从蜻蜓的翅膀到飞机翱翔于蓝天,从人的大脑到机。
器人、克隆动物的发明,你能否认它们不是创造的成果?在一定。
意义上说,作文是语言实践训练,纵观人类的语言发展与变迁,模仿起过巨大作用。日常牛活中小孩从巾呀学语到简单的问句及一段话,模仿的成分占多。我们说待画相通,试想一个画家如果在初学阶段不是“照葫芦画瓢”,何谈日后的创造。
模仿就像孩子写大字临帖、描红一样,是必要的基本功训练。我这里说的模仿不是依葫芦画瓢,依照例文生搬硬套,而是学习人家怎样发现生活,积累材料,提炼主题,运用文字。在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初级阶段(因人而异,有的在小学、有的在初中、有的甚至在高中),多帮助他们从前人那里吸取一些认识和表达的方法,模仿一下,是必要的,但是到了一定阶段就不宜模仿。
模仿起码有两点好处:一是可以引发写作动机,产生写作欲望;二是学有榜样,立竿见影,使写作有兴味。同时模仿还可以帮助学生由此及被,从中学习变换写法,写自己的想法和语言,促进能力的迁移。
所以模仿是学习作文必须经过的一级台阶,是一条重要的规律。正如篮球运动员不经过在园球线亡正面投篮的干百次严格训练却梦想三分球百发百中、旋转360度扣篮个个出彩一样,要取得表达的自由,不经过严格、科学地模仿训练是不可想像的。语言是一种文化**,语言是存在的家园,如何破译这个**,如。
何进人达个家因,第一步的工作便是由模仿而带来的烂熟于心。
涛经》的质拙朴实,《楚辞》的诡诵奇丽,唐诗的雍容华贵,宋词的典雅琦秀,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模仿中积累起来的众多原型,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碰撞而进出创造火花。从这个意义上说,模仿是创造的起点,模仿为创造铺垫了上升的台阶。
应该注意的是模仿作文要追求高品位,要致力于既求同又求异,既学方法又讲究原理,既求形似又求神似。这样才能促进由模仿到创造的蜕变。
三、由量变到质变的规律。
唯物辩证法认为:只有量变才能引起质变。作文的道理也是。
这样,只有积累一定的量、才能完成质的飞跃。写作文是由。
多”到“好”.熟能生巧的过程。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效率不高,原因很多,量的积累少是其中的一条重要原因。现行作文教学每学年认可学生写16篇作文,从小学到高中,12年时间才写192篇作文,392篇作文中学生所写不合要求的至少占1/3,命题指导的失误、评改消极因素的影响,百篇的训练也大打折扣。
作文是一种语言实践活动,实践的方式是运用语言.不是像数理化课程样举一反三,作文应该是“举三反一”,是由“多”到“好”。由“熟”到“巧”。小孩生学习语言不知说了多少遍才说通一句话,从直觉至少也是以万为单位计算的。
从说到写的语言转换机制比较复杂,往往是说易写难。长期以来的“例子说”、“举一反三说”,忽视了作文量的训练.导致了抄袭与机械模仿。
作文的练习如向说话走路一样,实践多了,水平就会提高,就会由量变引起质变。
中学作文教学规律初探
作者 梁霖。新教育时代 2014年第23期。摘要 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作文时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中学生刚开始接触写作自然避免不了模仿,只有学会模仿才能有所创新,模仿到创新,是人类在社会上的认知过程 是人类形成规律的过程,也是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征。但是在中学作文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轻模仿中创新,有的还会...
中学作文教学规律初探
作者 刘莉。课程教育研究 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第12期。摘要 写作是学生知识结构 情感态度 价值观念 分析理解能力 语言组织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是考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标尺和法玛。与此同时,写作也是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中学阶段作文分值约占卷面分值的三分之一,作文质量的好坏,...
中学作文教学规律初探
作者 王英。科教导刊 电子版 2018年第19期。摘要作文教学在整个中学语文学习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语文学习由书本知识 课外阅读知识等转向语言应用的重要环节,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内容。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由于作文开始学习的阶段都是需要模仿,所以由模仿到创新的阶段需要将作文的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