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初探 2

发布 2021-03-09 13:33:28 阅读 5719

摘要: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着作文拘泥于形式,学生不想写;与实际脱节,学生不知道写什么;学生能力不足,不知道怎么写;忽略作文的修改,作文写不好等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小学阶段学生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而找到适合提升这个阶段学生作文整体水平的方法,解决学生不想写、写什么、怎么写、怎么写好等问题。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解决策略。

正文:作文是很重要的表达和交流工具,是个体能力组成的一部分,从始至终贯通着个体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所以在小学阶段奠定良好的写作基础对学生未来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但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学生感到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普遍存在着“套题”现象,即学生遇到作文题目,就按平时所读作文书上有关范文来“套”。

很多教师在这方面花了大量的功夫,但是仍然没有取得期望的效果,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对小学阶段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实践中,有的教师不注意指导学生观察,用自己的笔写真实的事、写真实的人、写真实的情,而是教学生在写作之前背范文,考时搬范文,以至于学生乱套范文,习作的基本功差。加上学校的教学设备简陋,图书不多,教师受种种条件限制,教学理念相对滞后,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习作训练过于封闭,从而严重打击了学生习作的兴趣,扼杀了他们的创造性,这样学生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文。

因而制约了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

一、 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作文拘泥于形式,无话可写。

有些学生非常怕写作文,作文课时拿着笔冥思苦想一节课也写不出几个字。什么原因?无话可写!

《语文教学大纲》中说:“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自觉动脑、动手能力差,还不知道有意识地去看、去听、去想,这就需要老师去引导,去渗透。

引导学生积极地去观察、分析周围的人、事、物。结合实际教学中学生的知识反馈的情况,及时地适当地渗透一些新知识。由于教师对学生的刺激不足,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学生缺乏表达的欲望,觉得没有什么可写的。

命题作文大大的抹杀了儿童的创造性,学生写出的作文没有个性差异,千篇一律。作文题目与现实生活脱节,学生缺乏经验和兴趣,找不到了写作的原动力。学生们经常是为了写作文而写作文,而并非有感而发。

经常听到学生抱怨:“又写作文,我不想写啊”、“我对这个题目不感兴趣,换个题目嘛”、“我没有参加过这个活动,写不出来啊”……这些都是原因的真实写照。

二)学生自身能力不足,不知道怎么写。

由于课时的限制,老师很少在课堂上花费一些时间给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课后学生自觉看课外书的时间又少,农村的孩子很少出去旅游,到外面走一走,见到的、想到的东西就没有城市里的孩子那么的丰富,这样长时间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知识面窄,生活枯燥,积累不足,缺乏必要的写作素材,最终导致写作能力的萎缩,因而写作时“无话可写”或“有话写不出”。另外,学生只是一味地看作文书,看作文书里的素材,视野不开阔,学生课后主动观察、自觉练笔的人很少。所以作文内容陈旧,假话、套话,屡见不鲜,语句不通顺现象普遍存在。

四)忽略作文的修改环节,作文写不好。

传统的作文教学向来是“学生作文教师改”,学生的学习活动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基本上是“奉命作文”,写完交给教师就了事。教师发下作文后,大多数学生仅是看看分数,并不重视教师的评语,缺乏学习积极性,忽视自己在学习上的主体性,认为改作文时老师的事情,没有兴趣自改作文。每一篇好的文章都是经过反复锤炼而成的,对作文的修改环节重视程度不够的后果就是文章写不好。

教师教给学生的方法不系统或难以理解,学生不能理解到修改的真谛,导致对作文的修改不到位。学生自改作文能力也有限,学生的作文水平毕竟不高,如果没有辞藻的积累,是很难将文章改好的。有时候即使改了,在改的过程中未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集体力量,也不能提高修改的效率。

二、对小学阶段作文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精心地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解决学生“想写”的问题。

作文教学难,难在学生对作文没有原始的兴趣,“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觉得没有什么可写。所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显得尤为重要。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的形式方法多种多样。

1.让学生回归天性,感受生活,点燃激情。

美好的大自然,五彩缤纷,千变万化,它就像一幅无穷无尽的画卷,又如一个神奇莫测的万花筒。春夏秋冬,风霜雨雪,有其独具的风姿;日月星辰,山川河流,又有其无穷的奥秘;数不清的花草树木,用他们千姿百态的枝叶和绚丽多彩的花果点缀着大地,美化着人们的生活。

正如罗丹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要想有丰富的写作素材,还得有学生善于观察发现的精神。

我们要经常带领学生到自然中去,认真观察周围的事物,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陶冶,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为作文积累素材,比如组织学生春游踏青、夏令露营、秋日登高、冬日赏雪,让学生在接受美的同时激起他们表达美的愿望。

2.放宽作文的体裁,释放儿童的个性。

儿童是最富有个性的个体,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喜好,又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就决定了学生会选择不同题材、不同的表达方式去反映自己眼中的世界,也就会形成儿童写作能创造出他们眼中的缤纷的世界。作文是一种创造活动,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束缚太多,会产生语言贫乏,内容千人一面,思想僵化,缺乏儿童的趣味性。所以作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遵循儿童的学习心理特征,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途径非止一种。

从表达形式看,既有书面作文,又有口头作文;从体裁样式看,既有记叙文,又有应用文;从表现体例看,那更是不拘一格,有剪贴作文,音响作文,素描作文,看图作文,观察作文,等等。也就是说既然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社会生活中有多少语言表达方式的需求,作文教学中也应当有同样多的表现形式。因此,必须从狭窄的单一的书面命题作文的藩篱中解脱出来,使写作体裁多元化,表现体例多样化,训练方法多式化,使之与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相适应,与少年儿童的实际生活相适应。

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新作文形式,让不同智力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在抒写表达中体验作文的快乐。

3.紧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另一个重要天地,家庭生活中有许多小事儿都充满了温馨的亲情,是极好的作文材料,老师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以家庭主人的身份,真挚地关注家庭,大胆地参与家庭活动,体会家庭的温暖,轻松自由的进行习作练习,比如让学生参与家庭交际活动,引导学生在交际活动中说得体的话,写得体的文,如有礼貌地招待客人或出去做客拜访亲友,探望病人都是写作文的好素材,再比如,家庭的休闲活动,出去郊游也是很好的素材,校园也是学生的乐园,学生在校园中感受着老师的关爱,同学的友谊,也感受着集体的温暖,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给孩子们提供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学校是育人场所,这里有文化景观,有自然景色,更有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我们可以找到源源不断的写作素材,无论是春夏秋冬,阴晴雨雪,还是课堂活动,各类比赛,甚至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话,只要善于观察和体验,这些真切而富有情趣的体验都将成为学生最鲜活最生动的素材。

二)鼓励学生说真话,表真情——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

1.让学生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

叶圣陶先生主张:“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绝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写实是作文教学的生命,如果写归写,做归做,言行不一,作文教学将会走到邪路上去。

因此,要教育学生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写老实文。

所记叙的事物要真实,所表达的情感要真挚 。写一句话、一段话乃至一篇文章,要把自己想写的事情老老实实地写下来,不说假话、空话、大话、套话。然而,目前很多小学生面对作文题目无话可说,就怕作文,只好假话连篇编作文、东拼西凑抄作文。

2.让学生回归自然,在生活中找到写作的源泉。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有源头才有活水,生活就是作文之源,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

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就需要学生的作文反映他们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首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笔描绘生活,要引导学生勇于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去**。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真实的感受是学生写作的第一手材料,既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能使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地释放出来。

三)教给学生作文方法——解决“怎样写”的问题。

能写简单的记叙文,做到有中心 、有条理,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思想健康;能写常用的应用文;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大纲中的这段话表明小学作文是一种习作,是一种练笔活动,它不是以服务社会为目的的,它既不同于作家的文艺创作,也不同于成年人完全为了实际需要而从事的写作活动。那么作文究竟应该怎么写呢?

1.让学生学会细心观察。

要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颗敏感的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对周围熟悉的人和事物要细致地观察,这些人和事有什么特征,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等。

在观察中会突发奇想,产生表达的灵感,有了表达的欲望。

2.在课文教学中渗透作文写作方法。

入编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细致推敲的优秀范文,作者巧妙的构思,有序的写作,独特的观察视角等都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让学生模仿优秀课文的写法进行写作,琢磨并领悟出作文的真谛。教师在教学每篇课文时都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个形象直观的例子,让学生潜心地去读,自由地去想,无拘无束地去议,在此基础上,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要点,再提供适当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借鉴迁移,巩固习作知识,为写好作文提供一条快捷之路。

3.指导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多想、多积累。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在阅读中进行有效的语言积累,丰富自己的大脑仓库,这样才能在写作时文如泉涌,下笔如神。没有语言积累,学生的作文将是内心有情而不能抒发。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多读书,读好书,不断获取间接经验,积累语言,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积累的东西多了,那么写的时候就能胸中有词,娓娓道来。

可以看到,通常文章写得好的学生在课外的阅读量都非常大,这并非是偶然的。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写注释,即将自己看书时所想到的及时记录下来,因为灵感往往是在是在一瞬间,很多作家有灵感时都是尽快记录下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让学生学会写注释也是一种练笔的机会。

四)重视作文的修改———解决“写好”的问题。

现在学生普遍不重视作文的修改的过程,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把批改这一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整个作文活动中,树立批改意识,培养写作兴趣,变“要我改”为“我要改”,从而彻底改变作文教学的被动局面,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教师必须彻底解放思想,端正作文教学观念,勇于创新,变教师为主的批改形式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批改形式,让学生真正成为批改作文的主人。这对学生主体性的确立,对学生主动接受作文并提高写作能力是很重要的。

小学作文教学初探

摘要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小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的一种认定,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试作探索。关键词激发兴趣营造氛围放手写作灵活评价。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

小学作文教学初探

作者 蓝荣安。教育 教学科研 2018年第07期。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乐于写作,乐于动笔。但是,在教师的实际教学中,写作却成了学生的一件苦差事,作文教学也成了语文教学中一座难以逾越的 大山 要走出作文教学的低谷,首先要帮助学生克服无话可说的 魔咒 作文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

小学作文教学初探

作文教学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由于很多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 观察能力低 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即使是东凑西拼勉强完成一篇习作,也是内容空洞,条理分不清,或者是词不表意,让教师无法修改,苦不堪言。针对小学作文中的种种困难和问题,我粗浅地谈几点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点...